求真写实 张扬个性

2017-08-26 14:44谢志良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法宝选材

谢志良

害怕作文是初中学生的普遍现象,而作文死搬硬套,缺乏个性又更是他们的一大通病。那么怎样才能够较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写出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有自己个性色彩的作文呢?

一、体验生活,写生活化的作文

寫文章就象造房子一样,最重要的是要有牢固的地基,而作文的“地基”就是生活,反映身边的人和事,具体真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在这方面有很深刻的体会:有一个学生叫李明军,以前他写作文的“法宝”就是作文选,每次作文都是靠作文选中的这几句、那一段七拼八凑组装而成的。有一次作文写《我们的校园》,他又如此照搬法宝,我看过他的作文真是可气又可笑,但我还是没有批评他,而是带他慢慢地在校园走了一遍,然后让他重写一篇。这次他再也不敢马虎,更不敢去搬“法宝”,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真真实实地去描述,果然写出了一篇好作文。我把他的作文在全班还进行了宣读,并表扬了他。他因此悟到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情,就是要认真地观察体验生活,并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作文越写越好,常在刊物上发表小习作,成了写作高手。为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写诚实的话,表现真实的自我,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后,我常把那些写自己亲身经历生活的好文章拿来朗读评析。所以,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我在生活中、教学上都有意识地去引导教育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二、巧选材料,写个性化的作文

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不等于就可以写出好文章。只有精心筛选材料,才能展现出作文的个性化,体现出自己对生活深刻独特的认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可谓感动中国,这篇作品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因为魏巍深入到了战火纷飞的前线,深入感受战士们的战斗生活,他因此采访到了100多个生动的事例,但最终精心挑选了最为典型的三个事例,表现出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情怀。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我们的学生选材往往通俗老套:写好人好事就离不开学雷锋、护送同学看病等;写同学就离不开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写家乡变化就离不开造大桥、盖工厂等。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材料好,但再好的材料,你用、我用、大家用,也就会让人产生“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的感觉。例如,我在布置学生以“变”为话题的作文时,这些农村学生大多都用房屋、家用电器、衣着的往昔对比变化去表现“变”,这些虽未尝不可,但都缺乏新颖。而有个学生平时爱观察,讲究材料的筛选,他就独辟蹊径,巧妙选材,写到他的父老乡亲一变以种稻谷为本的耕种传统,在田地里种起水果,卖到城里很赚钱。他这个“变”,就让人耳目一新,颇显新颖、深刻,表现出农民朋友逐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自觉地调整种植产业结构,走上致富之路。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把握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感受、新体验,教育学生拓宽思维,多想想最新的热门话题,身边的新人新事,最新信息,在选材时匠心独运,从而张扬出自己鲜明的写作个性来。

三、表现真我,写有情感的作文

我认为学生作文之所以失真,主要有两方面的主观因素:一是害羞心理,二是受“家丑不可外扬”这种传统心理习惯的影响。而殊不知,许多名篇佳作恰恰是用真取胜,以真感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在文中毫不避忌地写到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等等,正是有这种暗淡、悲凉的家庭背景作铺垫,才使《背影》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努力克服以上两种心理的影响,作文时求真写实,言为心声,道出真情。学生写出了真实的好文章,我经常鼓励他们上讲台朗读,让学生在作文中养成敢于表现真我的好习惯,只有表现真我,文章才会有个性色彩,才会感情真挚,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然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走过不少弯路,甚至遭遇到失败和非议。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高扬教学改革的大旗,以人为本,坚持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去探索和实践,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法宝选材
防高处坠落“法宝”请收好
成长
立正!新兵们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精读、善悟、念好经是成功法宝
生活中的“万”
对“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法宝”的再认识
哆啦A梦的哪件法宝最适合你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