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7-08-26 18:49袁国安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感官现象事物

袁国安

观察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来源,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中应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这已被广大化学教师所接受,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其中观察能力是基础,记忆能力是前提,实验操作能力是工具,思维能力是核心。以下就自己在新课标下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肤浅见解。

一、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义

化学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以及化学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能量和颜色的变化等都是观察的对象。事实上,只有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中这些现象的感性观察,才能获得关于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理性认识。同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也为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新课标下探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摆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

1. 明确其观察的目的意义,引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兴趣

要使學生充分认识到观察是掌握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掌握理性知识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让学生明确:对于同一事物的观察由于目的不同,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不同,结果往往也不同。盲目的观察是不允许的,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应观察什么,是定性观察还是定量观察,是静态观察还是动态观察,所有这些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观察对象上去,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从而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和自觉性。

2. 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一提观察,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视觉观察,诚然,视觉观察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观察形式。事实上,其它感官也可对气味、冷热、声音等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受到的刺激都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多种感官的共同活动可使大脑更全面地捕捉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3. 教会学生拟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观察有了周密的计划,才能预见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从而避免知觉的偶然性和自发性,避免顾此失彼。尤其是有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若无观察计划,就会影响其效果。例如,演示“硫化氢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实验,其观察步骤应是:硫化氢的制取—>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壁上有雾生成—>玻片压在火焰上的位置—>玻片上有黄色硫生成。观察的重点是:不同条件下燃烧生成不同产物。

4. 引导学生把思维与观察结合起来

只有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才是认识事物的正确途径。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只有在对事物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操作;思维对观察有指导作用,实践证明,有思维要求的观察与无思维要求的观察对现象的感知程度有很大差异。如在做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只是大量气泡、放热和留下无色溶液。单凭这些现象是难以判断生成物的,所以必须启发学生思维,作出初步判断,且用实验加以验证。

三、平时影响观察能力培养的因素

化学教学中要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对影响观察能力培养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其中主要的是观察对象和观察者本身。

1. 观察对象对观察能力培养的影响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化学反应种类繁多,实验现象千变万化,这势必给初学者的观察带来困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典型实验对学生进行观察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学会全面细致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逐步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不断发展其它能力。

2. 观察者本身对观察能力培养的影响

观察者——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往往造成观察效果的不同。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观察同一实验现象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此,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训练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技能。即使是兴趣爱好相同、思维类型也相同的学生,其知识与技能基础、接受能力、观察训练程度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措施。

总之,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更需从理论的高度认真探究。

猜你喜欢
感官现象事物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奇妙事物用心看
猜谜语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