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2017-08-26 16:11洪德华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警句课外课外阅读

洪德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层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诸多格言警句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课外阅读,受益匪浅。学生在校期间从语文课程中获取的知识毕竟有限,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层面,拓展思维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课外阅读是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拓展思维,开阔视野。阅读不仅能获取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学到许多课堂外包括人生观、哲理、政治、经济、医学、军事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世界交流日益广泛而纵深,学生只有不断吸取新知识,广泛学习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可设置有趣生动的课外知识问答竞赛,激发学生的竞答热情,让学生主动扩充自己的课外知识量,培养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积累知识。

1.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推荐课外读物,小学生一般选择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低年级学生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则较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读后也可在学生之间传阅、借读。借读更有效,书非借不能读。

2. 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灵活加插一些课外知识,如学到成语望梅止渴,教师可提问学生,故事典故出自那本小说,时代背景,主人翁是谁等问题,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该成语的理解。

3. 注重读记结合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地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收到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或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剪贴下来,便于查阅、复习。

4. 学会泛读和精读

泛读是量的积累,精读就要求消化吸收,名言警句或优秀诗词或重点课文的精彩片段则要死记硬背,不懂其义,不耻下问,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或小说,可采用分期看或走马观花式浏览。

二、开展多样化读书交流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运用,通过开设黑板报、学习公布栏,要求学生撰写课外阅读心得,予以公布,取长补短,选择优秀的作品参与征文比赛,以写促读、以写促悟、善于引用、活学活用,自主创设主题板报,激励学生创作、写作热情;也可召开课外阅读交流会、故事会或佳作欣赏会,读书笔记的展览评比,由学生逐一口述交流,自评或互评,畅所欲言,提高学生即兴演讲技能,巩固加深阅读心得体会;或组织学生讲故事、编辑手抄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五花八门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家政中心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令学生和家长眼花缭乱,无可适从。而大多数家长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于是,纷纷盲目报名参加。当然,这种教育方式是现代教学的有益补充,无可厚非,但家长也应注意学生本人的兴趣和承受能力,不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形成无形的压力,与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背道而驰。因此,教师与家长多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自主安排时间去博览群书,这样,学生感到轻松、自由,从而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课外阅读目的在于运用、引用,力求做到“阅读——运用——再阅读——再运用”,注重教育学生學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应利用阅读课和课前时间,给学生讲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让学生读后就要牢记在心,隔一段时间后,再联系身边发生的事情加以分析,领悟其含意,对照运用,用学到的知识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警句课外课外阅读
名言警句的神反转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名言警句要记住
名言警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