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生尊严的培养

2017-08-26 16:30马海燕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尊严感聋生辅导

马海燕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曾经说过:“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 然而,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造成了其尊严感的严重缺失,现实社会的残酷让他们难以获得有尊严的生活,此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而越来越严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特殊教育要“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如何培养聋生尊严感,为有尊严生存奠基的问题是新形势下聋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多维的,不仅包括方法和技术层面,还包括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健康心理的培養,引导聋生正视生理缺陷,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情绪和动机,并据此来合理安排自身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养成较强的学习目的与自我控制能力,牢固尊严意识。

1. 心理辅导,建立档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问题,不能统统归类到德育中解决,而需要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辅导手段,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将典型心理现象的辅导过程记录在册,及时记录个体变化,及时调整辅导策略。

2.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以专门的学科形式呈现,使之成为聋生的必修课程,课程要有专门的任课教师和固定的课时。通过心理课堂这个主渠道向聋生传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调节方法,并帮助聋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一旦形成,人格的完善,心理素质的提高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3. 开展心理健康育活动

聋生自卑心理是共性问题,可以通过整体主题教育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做好心理教育计划,利用好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扩大教育影响范围。配合主题教育开展各种活动训练,如体育竞赛、野外训练、团队游戏等,让聋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增强抗压能力,树立自尊、自强的信心。

4. 发挥家长的协同教育

家庭教育在聋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引导,让家长掌握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如郊游、参观等,增强家长与聋生间的情感,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聋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开展个性化教育

聋生由于在年龄、个人经历、听障程度、思想特点、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个体差异大,因此,学校在教育时要根据个体的实际,制定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育方案,以满足不同聋生的特殊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包括学生能力、学习目标、练习与作业的分层等。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促进聋生的个性发展;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根据需要、掌握学情、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等。此外个性化教育方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以个体评价为标准,从学生的各个方面去进行立体型评价,以鼓励性、表扬性评价为主,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评价体系与操作标准。

三、生存技能及发展教育

学校里的聋生生存技能及发展教育主要涵盖了聋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生涯教育及就业指导。聋生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今后在主流社会上,可以通过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去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并实现自我超越。学校根据实际开设了瑶绣、缝纫、计算机、理发、美术工艺等职业培训,让聋生都能掌握两门以上的生存技能;指导聋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制定生涯规划,帮助其达成目标;在毕业季期间,学校根据聋生的学习与掌握技能的情况,向各行业进行推荐,如举办多类型的见面会等。通过活动,让聋生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提升他们存在感和尊严感。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聋生健全人格的建立、情操的陶冶升华的重要渠道,更是聋生交往能力提升、学会感恩回报、服务意识增强、社会成就感和自我尊严提升的重要途径。学校组织聋生前往社区开展“学雷锋”“植树”“献爱心”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让聋生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提高服务能力;通过组织义卖活动,让聋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社会的认可、他人的尊重。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聋生增强了参与竞争的自信,提升了尊严感。

猜你喜欢
尊严感聋生辅导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给学生一份信任,回报你一片精彩
给学生一份信任,回报你一片精彩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尊严感: 群众利益的核心构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