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之声 赏乐之韵

2017-08-26 17:37谢海鸿吴晓燕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欣赏课音乐作品分段

谢海鸿+吴晓燕

在小学音乐教材里,聆听内容与演唱内容是对等的,甚至还多一点,随着音乐教学内容的越来越丰富,单一的唱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通过欣赏课的内容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更多的积累音乐作品。因此,在以音乐为主线,以審美为核心的课堂教学里,教师就要深入研究,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去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音乐欣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说:“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但是学生不知道要去听什么和怎么听,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如何教,如何教的效果好,学生如何学,如何学的效果好,这就是音乐教育者要研究的方向。

一、课堂程序立体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在众多的优秀课例中不难发现,教师没有故意提高教学难度,而是对整个教学程序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设计,既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容量,又要把握好各环节教学的节奏,还要突显教学的层次性。完整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有以下几个程序:

第一,组织教学,导入欣赏。这一部分教学通常采用直观教学法、音乐作品对比教学法、讲述法、情境法等方法,为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做好激趣的铺垫。第二,介绍作品,引入新课。在欣赏歌曲(乐曲)前把音乐作品的创造背景简要地介绍给学生,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柔和在欣赏课里面,让学生在作品文化背景的渲染下,得到情感上的共鸣,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欣赏”的空间里。第三,初步欣赏,第一感受。这一部分可称为简听,教师在欣赏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所思考,听完后能讲出他们的第一感受。第四,分析结构,参与课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听出乐段的不同,可根据主题旋律的不同,音乐速度的不同,乐段间表现形式的不同等等。第五,分段欣赏,熟悉主题。分段欣赏,更能集中学生聆听的注意力,能更好地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内容、风格、情绪、表现手段等音乐特征,这是深入欣赏音乐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第六,完整欣赏,感受升华。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再一次完整地体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第七,拓展延伸,拓宽视野。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表演音乐,或是欣赏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奏形式,以此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教学过程立体化

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了解程度,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及大纲、教材的把握。教学过程不能走过场,为了教而教,而是要创设安静舒适的欣赏环境,让学生的安静的氛围中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还要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欣赏,并通过拓展活动使教学内容得到延续发展。

第一,激趣性导入欣赏。教师善“导”,学生才能乐“入”。 导入新课是一个过渡性的教学环节,它的设计要遵循音乐性,符合音乐学科特点,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它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入到新课题上。第二,整体性初步欣赏。初步欣赏音乐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初步感知阶段,是学生最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教师把整首乐曲播放给学生听,在欣赏前让学生带着一两个小问题来聆听,从总体来感受音乐的风格特征,听后讲出自己对乐曲的第一感受。第三,分段性细致欣赏。分段性欣赏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提高阶段,以理性的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及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和顿悟。分段性欣赏是引领学生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第四,完整性再次欣赏。完整性再次欣赏是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第五,创造性拓展欣赏。在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第六,小结性检测欣赏。课堂小结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要点,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

猜你喜欢
欣赏课音乐作品分段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分段计算时间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