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篮球文化育核心素养

2017-08-26 04:22张志生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球赛团队精神篮球运动

张志生

小学生经历了一定的学习生活之后,必然走向社会。因此,小学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養,使学生具备走向社会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分析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趋势,社会必定需要具有良好体质、拼搏精神、合作意识、竞争的能力和充满爱心的人,也就是说学生要具备这些基本“核心素养”。而培养和发展这种核心素养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途径和载体,才能落实。

一、以篮球运动促学生健康体质发展

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然以健康的体质为前提。没有健康的体质,一切无从谈起。运动促进健康是大家的共识,如何使小学生运动起来,我们认为篮球运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它不需要太多的条件限制,一人可玩、多人也可玩。场地,室内室外都可以,且一个篮球足矣。篮球是一种有趣的运动,学生喜欢。因此,我们在创建学校篮球文化特色中,制定了全体学生篮球运动方案。让学生通过拍球,传球、运球、赛球等活动“动”起来,使学生多花点时间在运动上,少花一点时间在玩电子游戏上、看电视上。强化学生的户外活动,促进身体健康。经过近两年的篮球活动开展,学生的体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近视率下降了,感冒发烧的少了,升旗仪式时晕倒的学生没有了,精气神显现出来了,学生也“爱”上了篮球运动,养成了爱“动”的习惯,促进了全校学生的体质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用入选不同层次球队的要求培养学生“拼搏”精神

学校建立了不同层次的篮球队。有要求较低的“拍”球队、要求高于拍球队的“运”球队、要求高于运球队的“传”球队、要求高于传球队的“进攻”队、要求高于进攻队的投篮队、最后是要求最高的学校“球赛队”。球队的层级不同,技术要求也不一样,要想实现进入学校“最高”球赛队的梦想,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认真练习才能实现。具体做法是,先从进入技术要求最低的“拍”球队开始,逐步走向技术高一些的球队。一层一层递进,最后,在自己的努力拼搏下进入学校最高的球赛队。进入球队,只限技术,不限人数,技术达到即可,所以只要努力、只要拼搏就有机会。正是在这样的入队激励要求下,激发了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与此同时,学校还用球队的标识激励学生,不同的球队因技术含量不同,球队的标识也有所不同,技术高的球队,所配标识“星”数就多,球员佩戴“星”数较多的标识,其身份就越高。标识不仅仅代表技术含量,更代表一种荣誉。因此,又从另一个侧面激发学生前进动力、让学生产生拼搏的力量和不服输劲头。使篮球文化的育人精神内涵根植于了学生的思想中。

三、用篮球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未来社会的发展,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需要大家合作。合作精神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学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校通过篮球文化的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近两年的时间已经得到了证明。大家都知道,篮球比赛需要团队合作,团队精神必不可少,没有团队精神,即使个人实力再强,也很难取得团队比赛的胜利。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形成深刻的团队意识,我们通过学校球赛模拟练习实现这一目标。球赛练习时,老师故意把其中的一队配上两个大家认为篮球技术最好、实力最强的同学,但此队配合协作能力较差,个人“英雄”主义突出。而另一队球员则是篮球技术中等稍上,但赛事中配合协作能力较强,团队精神较突出。几场比赛下来,配合默契的团队最终取得了胜利。赛后,老师引导全体队员剖析胜负原因,结果败的一队,都知道是配合上出了问题,该传的球没传,该让近篮板的同学投篮没给他投,两个技术好的队员在场上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英雄注意十足,缺乏队员之间配合,结果造成整队输球。赢球的队,通过分析也知道了,我们的球技虽然没有他们那么高,但我们的整体优势发挥的好,配合默契,充分发挥了集体力量。通过队员的亲身体验和自我剖析,队员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的意识开始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了“份量”。当然,我们不止用这一种形式,让学生体验这种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我们通过篮球竞赛游戏让学生体验;小组运球比赛体验、小组传球比赛体验等等。这样的体验活动,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要持续六年。合作意识就会根深蒂固,核心素养就会得到发展,相关能力就会得到锻炼,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球赛团队精神篮球运动
雪中马球赛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