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2017-08-26 06:56辜铭梓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环节师生智慧

辜铭梓

语文课程改革进行了近十年了,在给语文教学带来创新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和困惑。围绕语文课程到底该侧重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争论也不绝于耳。那么,到底我们的小学语文课该教什么?

一、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师生理解文本是基础

1. 教师自己要先理性地理解文本

教师首先要以读者的身份去读文本,聆听文本的声音。如叶圣陶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去解读,去思索、去体会才能产生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

其次,老师还要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超越性地解读文本。只有秉承着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才能尊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文本。只有超越性地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实现大语文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就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更厚实。

再次,认真备好生本。我们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文本,找出哪些学生可能会有感受,学生能体验,学生会动情的地方。也要知道学生会在什么地方上可能有困难。因此 “备课”、“钻研教材”的内涵早已扩大,它应是教师对教材、教参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审视的结合。同时还是对文本与生本理性认识的完美结合。

2. 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可见,学生只有与文本对话,与文本有最直接的最亲密的接触,学生才能感知文本、质疑文本,进而激发创新能力,生成全新的视界,产生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是谁都代替不了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定要先与文本进行对话,也就是要预习。只有学生在课前对文本进行有效的预习,才能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交流的阵地。

同时,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只有充分阅读理解文本之下才能说出什么精彩的东西,才有学生的独特感受。否则课堂,很可能就变成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或师生反反复复的问答所代替。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二、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层次推进的课堂模式是核心

所谓的“层次推进的课堂模式”是指构建语文生命课堂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课堂模式是我们东周小学语文科组在“語文生命课堂”的研究过程当中,在我们的冯硕万校长的亲自指导下总结出来的。这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分三个环节:一阅读与理解。二赏析与析疑。三拓展与创新。

第一个环节是“阅读与理解”。这一环节只占整节课的5到10分钟,主要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二环节是“赏析与析疑”,这一部分大概占整节课的20到25分钟。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与析疑,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既要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又要品味语言的形式,掌握语言形式的运用规律和技巧。理解课文内容与学习表达形式有机统一、高度融合,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学会积累、运用语言。第三个环节是“拓展与创新”,这个部分约占整节课的10分钟。通过前面的交流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时可以是对文本的总结和升华,也可以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进行拓展和超越。比如演课本剧、举行辩论、做采访、当导游,写诗等等。

比如《普罗米修斯》一课,按“层次推进式”的语文教学模式,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阅读与理解”,我只提了一个问题:通过自由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到的几位神,并说说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概括出课文的梗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轻松地从整体上把握了文本,对文章有了自己的初步印象和理解。第二个环节“赏析与析疑”,我主要也是抓住了一个问题:通过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词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原有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很多学生汇报了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出了自己感动的原因,我再顺学而导,教会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本过渡到抓语言形式的规律,并在这个过程中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样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就高度融合统一了。第三个环节“拓展与创新”我通过想象写话的形式让学生创造性地再造文本,通过赞美普罗米修斯并形成诗歌,让学生升华了感情,实现了内涵丰富而诗意的语文课堂。而课后作业布置,实际上是对这一部分的延伸,也是对本单元训练点的强化。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复述这个故事,阅读希腊故事,感受古希腊神话的魅力。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所焕发出来的智慧和生命的光彩,不是一般的教师分析讲解所能替代的。

三、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八大基本功是保障

我们学校研究生命课堂以来,总结了生命课堂的八大基本功:激扬才情、艺术调控、善于倾听、内涵评价、精彩碰撞、有效合作、精心演绎、鼓励拓展。

激扬才情。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必须创设一种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让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艺术调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预设,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实,课堂是动态形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多维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多元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所以,生命课堂少不了老师的教育智慧,进行良好的艺术调控。

善于倾听。新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以欣赏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賴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就能准确地判断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就能决定自己需要作哪些补充等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善于倾听,照本宣科,扼杀思维的火苗,那么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就很难得到展示,智慧也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内涵评价。在生命课堂中,评价不是简单物质上的奖励,一个小红花、一个五角星……这样简单的评价模式,而是更高层次的评价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而教师的评价可以是适当的点拨、启迪,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这样的内涵评价,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它所产生的效力更长远。

精彩碰撞。生命课堂上,师生会带着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共同交流、讨论,相互启发思维、获得灵感。在思维的唤醒和碰撞收获新的思想,在交融和分享中收获新的智慧。课堂上,师生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智慧开启智慧,用生命点燃生命,师生共同演绎激情的生命,师生的生命因观点的精彩碰撞而更加精彩。

有效合作。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在有效的合作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学会沟通、交往,不但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提高,而且使他们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挥。这既有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

精心演绎。生命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流程都是充满活力的。当教师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在讨论中智慧精彩碰撞,在朗读中升华情感,在课本剧表演中演绎真情……师生共同激情演绎、激情碰撞,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鼓励拓展。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所以,我们的课堂鼓励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我们的课堂教学,构建和谐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当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在和谐的生命课堂里,师生共同演绎激情的生命,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演绎精彩课堂,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环节师生智慧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麻辣师生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智慧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