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压力归因及其化解对策

2017-09-14 12:34陈伟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心理教育

陈伟

教师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本,教师职业是一个高知识密度、高压力的职业,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在不断地更新,社会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掌控课堂教学和开展科研工作。加之,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和生活带来的压力,教师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

教师心理压力归因对策一、教师心理压力的含义

心理压力是一种环境力量威胁个体安宁状态的过程,是个体对于扰乱其平衡状态的刺激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指由其教师职业引起的心理紧张。当压力源出现时,教师会产生一系列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当教师感到某种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心理压力就会膨胀,结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深重的不平衡感。而过重或持续的心理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就会造成伤害,这是一种情感、体力和态度疲劳的状态。

二、教师心理压力的表现

(一)教师心理上存在焦虑症状

焦虑是个体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产生焦虑,这种焦虑通常并不够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炉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教师对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自我评估,常常使自己感受到对自尊心的威胁而产生焦虑。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害怕教学失误科研上不了层次、缺乏教学激情、导致焦虑过度,表现出忧愁、烦恼、内疚、抑郁、不安等不适当的反应。

(二)教师生活上带来的压力

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同过去比较,在工资和待遇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并不是较好的职业。比起其他较好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收入不太高,给教师心理带来了极大的不平衡。由于收入高低的因素,导致教师在生活中遇到多种生活压力。有的教师还处在生存阶段,根本谈不上发展,这种生活质量影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又给教师带来更多工作压力。

(三)教师工作上的压力

教师在工作上的压力主要有:一是科研任务太难,比如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职称申请等都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二是教学任务太重,有的老师每周授课超过三十节;三是现在的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历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使得大部份教师把很多时间花在学习上,从而耽误了教学工作,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心理压力较大。四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对于物质的攀比胜过学习的热情,使老师在一些对于人生观的指引问题上花费太大精力而导致压力过大。

三、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压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在教学中,他们不只是学生的老师,还兼当着照顾学生的保姆、引导学生的心理医生以及融入学生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要搞好人际关系,要兼顾家人与其他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多种角色的转变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在社会上,教师被人们赋予多种神圣的光环,但是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应有的一切。人的需要是多元化的,教师也一样。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面对价值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社会,教师需要的多元却被忽略,造成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加剧的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超负荷的工作和经济收入的不协调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数量却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教师付出成倍的劳动,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使教师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疲惫不堪。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很多老师与自己的朋友与同学相比收入和住房等生活條件都自愧不如,内心很不平衡。同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相对偏低,社会地位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教师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导致心理的不公平感。

四、化解教师心理压力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改变与加深,而教育观念的进步与改变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以提高专业水平。专业化是教师的核心内容,因为专业化水平不仅决定教师的角色与行为也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独特性所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搞,可以通过职前或职后培训来实现,但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树立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的思想。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个体工作的积极性、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有个体才能的发展;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影响心理健康,使个体的行为受阻,从而产生压力。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增强教学效感能

教学效感能的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感能理论,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教育信念中处于核心地位,有的教师并非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他们将学生无法进步的原因归罪于学生家庭环境、经济地位或缺乏学习动机,而事实上是这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缺乏信心。那么,他就不会主动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探究其更深意义的动机。因此,教师增强教学效感能,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途径。

1.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战胜教学工作中的困难。而调节压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学会自我暗示及发展积极的内在对话,从而增强自信心;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如倾诉、跑步等,当心理压力较大或情绪不良时,暂时离开造成压力的环境,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散步,听音乐,K歌等。

2.来自外界的调节

(1)学校要帮助教师化解心理压力

学校应创建良好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学校在改革过程中,在着眼于学校宏观发展不得不触及到教师利益的同时,尽可能把教师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帮助教师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带来的困扰。学校应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个整体关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化解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

(2)建立帮助热线,帮助教师减轻心理压力,寻求社会支持。

倾诉是缓解教师压力、排除烦恼的重要方式。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对于一些不愉快的问题不愿对身边的朋友倾诉,从而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引进社会上一些有益的做法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冯维.现代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大均.心理发展与教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心理教育
心理小测试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通过图片看内心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