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地区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2017-09-20 06:16魏存平余红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年4期
关键词:献血者主观志愿者

魏存平 余红玲

随州地区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魏存平 余红玲

目的 旨在分析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社会支持量表在随州市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76例进行测查。结果 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良好,且志愿者的年龄、婚姻、收入水平均会影响其社会支持程度。结论 结合多方面的社会信息,建立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社会支持状况分析模型,有利于快速甄别积极服务者,为无偿献血队伍的稳定建立提供充足的服务保障,从而有力保证正常的医疗用血秩序。

无偿献血服务 志愿者 社会支持

无偿献血行为是一个城市精神风貌的标杆,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社会互助意识的量尺[1]。近年来,随着公益广告的大规模投入,普通人群对无偿献血的了解越来越深,随州市无偿献血者也日益增多,同时也增加了献血者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精度和难度[2]。目前我国献血服务工作主要是在各地方血站领导下,通过招募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来完成,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待遇和社会保障较低,且志愿者基本来源于既往献血者,从根源上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社会层次不高、社会认知较差等因素,再加上缺乏系统培训和有效监管,因此志愿者的服务态度和交流方式差异很大,容易给献血者造成不好的献血体验,更有甚者会让献血者安全感下降,从而消磨其对无偿献血的热情[3]。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可以引申为一种为弱势群体提供精神和物质资源,以帮助其摆脱生存和发展困境的社会行为的总和[4]。自20世纪70年代被Cassel引入心理学范畴以来,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在不同角度对社会支持的内涵进行了诠释[5-7]。研究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为义务献血服务志愿者的招募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为无偿献血工作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先决保障。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随州市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流动性较大,从2016年7月~2017年2月,登记在岗人员共562人,随机选取281名被试者,其中262份调查结果判定为有效,有效率为93.2%。

2 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被调查者进行测验[8],并同时记录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月薪,分析其与被调查者社会支持状况的关系。

肖水源(1987)把社会支持归纳为三方面:一是实际可见的客观支持,如物质帮助等;二是主观上情绪体验,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支持、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三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9]。

结 果

1 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客观支持得分为7.76±2.10,主观支持得分22.40±4.80,支持利用程度得分为5.70±1.57,社会支持总体情况为35.87±6.48。2 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讨 论

表1 不同的学历、年龄、婚姻状况及收入水平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社会支持得分

目前我国无偿献血工作主要由各基层血站领导,由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协助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管理工作,而志愿者的服务方式对无偿献血队列的建立和维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10]。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及社会舆论对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关注度较低,造成志愿者的招募困难,一般只能从既往献血者或者低收入人群中选取,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参加人数、长期性、稳定性,亦或志愿者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11]。

本文利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三分法,对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客观因素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志愿者的社会支持总体情况良好,且主观支持比重最大,显示社会对志愿者的情绪和精神满足是现阶段志愿者工作的主要动力,因此大力加强献血服务志愿者的正面宣传和突出个体展示,有利于优秀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并为其长期稳定的服务性质打下基础。

针对不同客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在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客观支持得分上主效应显著。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报道近年来献血者群体始终保持年轻化态势,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18~30岁占总数的75%[12]。年轻化的献血服务队伍更容易与年轻的献血者进行沟通,建立稳定的招募关系,在任务达成及奖励上占优,因此客观支持效应显著。但同时也应警惕,年轻的献血服务志愿者经验较为匮乏,在与献血者交流时容易引起误解和不信任感,因此建议在服务前进行岗前培训,增强其表达和交流能力,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前提。不同学历的个体在社会支持总得分以及三个维度上的主效应都不显著,也可能与整体学历程度偏低有关。不过有文献指出,献血人群的学历分布区间最大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因此为了满足与献血者同等水平的沟通要求,献血服务志愿者的学历也应保持相当水准以上[13]。

不同的婚姻状况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体状况上都具有很显著的主效应,而在对支持的利用程度上,三种不同群体的差别不明显。在客观支持方面,离婚群体的得分最低,可能与离婚人士普遍经济压力增大有关,且家庭环境也缺乏正向的鼓励机制。在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体得分方面,则是已婚群体>离婚群体>丧偶群体,因为丧偶群体以老年人居多,对精神满足的需求较高,更希望获得社会认同。不同的收入水平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程度以及社会支持总体状况方面的主效应都很显著。收入较低的群体在客、主观支持上的得分较低,并随着收入增加,他们的客、主观支持得分也会随之提高,尤其是月收入在12 500元以上人群,主客观支持得分均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且同时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体现了高收入者加入服务队列的目的与需求变更,他们更注重社交网络对其所从事服务工作的评价以及社会赋予的正面形象。青岛中心血站就以志愿者总队的名义,对志愿队和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大量报道和宣传,使得总队中涌现出一批明星志愿者和骨干,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中[14]。

本文只是通过问卷法对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影响其社会支持的客观因素。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服务志愿者社会支持有显著的群体化特征趋势,且年龄、婚姻、收入等因素对其社会支持的影响明显。此研究既是社会心理学在无偿献血服务工作中的一次崭新尝试,同时也为志愿者的招募和体系建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1 黎云,湛玉武. 创新志愿服务模式促进志愿者队伍建设[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S1):35.

2 卢亮,张艳艳,蓝欲晓,等. 深圳地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趋势——品牌捐血活动“红色行动”给我们的启示[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202-1204.

3 段美华. 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8):190-191.

4 方黎明. 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1):54-63.

5 顾思梦,郭本禹,袁逖飞,等. 自尊、社会支持在成人依恋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检验(英文)[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1-7.

6 刘勤为,徐庆春,刘华山,等.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4):426-434.

7 蔡洁,秦浩,孙宏伟. 护士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2):189-193.

8 肖水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9 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178.

10 范丽莉,孙森,王明民. 青岛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宣传招募和服务成效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356-358.

11 孙森,安润,王明民. 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351-353.

12 陈旸旸,马迎迎,何孟靖,等. 浅谈网络新媒体在首都献血服务中的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S1):35.

13 陈承益. 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库的建立及招募体系的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246-1248.

14 李蓓,李继明,王明民. 无偿献血志愿队宣传招募工作新模式的建立与运营[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354-356.

R193.2

A

1671-2587(2017)04-0349-04

2016-11-28)

(本文编辑:王虹)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4.011

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中心血站

魏存平(1973–),男,湖北随州人,主管技师,学士,主要从事血液检测质量控制和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E-mail)962309259@qq.com。

余红玲,副主任护师,(E-m a i l)1355909579@qq.com。

猜你喜欢
献血者主观志愿者
志愿者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我是志愿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