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前预习的方法

2017-09-20 10:54刘发友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小学阶段课前预习

摘 要:学习的规律要求课前做预习,课上做笔记,课后巩固做练习。其中,课前预习是学习活动的关键一环。课前预习的方法有很多种,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最好的方法。课前预习的内容也很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内容是最好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有效途径

无论什么课程的学习,按照学习的规律做好课前预习、做好课堂 笔记、做好课后巩固是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其中课前预习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如果做好了,大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同时预习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此,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为此,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每学一篇新课文时,都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根据不同的学段,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中高年级,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绘了一些什么景、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目的是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二是自主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继而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一、 “求医问药”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工具书。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对文中涉及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这是一个“求医问药”的过程。

二、 “三步朗读”

预习时要多读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大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 摘抄积累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在使用中对学生更有价值,不枯燥了。

四、 批注阅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划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五、 预习思考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后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实在不会的等到上课的时候再问老师。

六、 预习检测

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全解、一点通之类的参考书,因为毕竟自己通过动脑筋得来的答案是劳动收获,是自己通过思考得来的,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做好了语文学习的预习工作,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而有效率的学习效率,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晏静.浅议小学中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5).

[2]王桂英.浅议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

作者简介:

刘发友,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安庄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小学阶段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