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伯曼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7-10-11 05:51
护理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病人

利伯曼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梁智飞,黎丽燕

[目的]探讨利伯曼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17例按照所在护理组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干预前、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用药态度量表(DAI)、自知力治疗和态度问卷(ITAQ)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干预12周后,研究组病人NOSIE病情总估计分54.97分±30.11分,低于对照组(72.47分±25.34分),DAI评分(6.68分±2.39分)高于对照组(4.74分±3.04分),ITAQ评分(13.06分±4.11分)高于对照组(10.00分±5.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伯曼技术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训练中可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和治疗依从性,改善病人精神症状。

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需维持治疗等特点,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病人未能维持治疗或维持治疗时间不足[1],即治疗依从性差。国内外学者对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较多,但结果不尽一致。药物治疗结合康复技能训练是目前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主要手段[2-3],然而病人的依从性往往对疾病的预后或康复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采用利伯曼技术对广州市惠爱医院江村院区1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30例。纳入标准:①第一诊断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②年龄25岁~65岁;③慢性稳定期病人(病史>5年,药物种类及剂量维持不变≥4周,估计今后1个月不需要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药物滥用者;②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者,如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按照病人所在护理组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中途退出13例)。研究组:男47例,女12例,年龄(52.70±7.94)岁;病程(25.28±9.90)年;受教育年限(9.92±2.32)年。对照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53.60±8.89)岁;病程(24.92±10.45)年;受教育年限(9.57±2.66)年。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年限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利伯曼康复技术[4]训练。依据利伯曼编写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围绕药物自我管理技能、症状自我监控技能和重返社会技能3种程式进行训练,结合我院特点制定院内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路径(见表1)。由经过培训的4名精神科护士完成量表的评定,评定者均进行研究前一致性评定,检验值Kappa>0.8。

表1 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路径

1.2.2 效果评价 干预前、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采用NOISE、DAI和ITAQ对病人的社会功能、精神症状进行评定。NOISE共30个条目,每条目分值0分~4分,分别以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因子、抑郁因子、总消极因素、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分。DAI为仅适用于精神病治疗药物的调查问卷,共10个条目,通过调查关于使用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观点和服用这些药的经验感觉,正确计1分,错误计-1分,获得整体评分。ITAQ共11个条目,完全自知力计2分,部分自知力计1分,无自知力计0分,总分0分~22分,分数越高表示自知力越完全。依从性评分标准:病人自愿按时按量服药为完全依从,计3分;病人在督促下能按时按量服药为部分依从,计2分;病人不愿服药或拒绝服药为不依从,计1分;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不同时间NOISE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NOISE评分比较

2.2 两组病人不同时间DAI、ITAQ、依从性得分比较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DAI、ITAQ和依从性得分比较

3 讨论

治疗依从性是指病人在治疗中对医嘱的遵从情况。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对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至关重要,但影响依从性的因素众多且复杂[5-6]。有资料显示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为副反应、病情、就医条件和病人自知力缺乏[7-8]。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中常常忽视家属的支持性参与,病人未获得规范、个体化的康复指导,病区医生、护士也未能连续、系统地进行治疗依从性康复指导。本研究制定的利伯曼技术训练路径表,规范了康复流程,提高了康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自知力、治疗依从性、社会兴趣等提高,精神症状改善。

3.1 利伯曼技术训练对精神分裂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利伯曼技术训练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在临床中发现大多数病人呈现精神残疾的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要求减退),致使大多数病人呈部分依从或不依从状态,部分依从者在住院期间往往需在护士督促下被动服药。利伯曼技术训练路径表可以帮助医生、护士对病人开展有计划、个体化教育与指导,让病人逐步认识到所患疾病维持治疗的重要性,提高自知力、依从性,确立自己的康复目标,说明要提高治疗依从性、持续改善康复效果,需要持续给予规范流程训练、强化监督。这与Liberman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3.2 利伯曼技术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结局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研究组病人经系统的利伯曼技术训练后,在社会兴趣因子、迟缓因子、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分和用药态度等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在干预后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用药态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利伯曼技术可以修正病人的服药态度,提高病人的自知力和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减轻家属精神负担,降低复发率[10]。这与陈浩昌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

3.3 本研究的不足 在进行利伯曼技术训练过程中,有6例病人因家庭原因或主观意愿不愿坚持,护士通过沟通、鼓励等方式虽然使病人继续坚持训练,但这些病人的各项指标并无明显改善。中途退出的13例病人中,3例因家庭原因出院,10例病人在训练中途发病而终止,其中有4例病人因服药依从性差而发病。因此,在开展利伯曼技术训练工作中,帮助病人认识训练的意义并认真实施,同时,鼓励家属参与其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4 小结

帮助精神分裂症病人早日回归社会是现阶段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首要任务[12]。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干预多集中在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方面[13-14],而仍未将这些模式进行系统、连续、综合地应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编制的利伯曼技术训练路径可有效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

[1] 于建新.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205.

[2]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2004,161(supp12):1-56.

[3] Bellack AS.Skills training for people with servere mental illness[J].Psychiatr Rehabil J,2004,27(4):375-391.

[4] Liberman Lip.Social and independent living skins medication manage-merit model symptom man agement model(Trainers Manua1)[M].[S.l]:Los Angeles Acad Press,1986:1-398.

[5] Kising W.Compliance,quality assurance and standards relapse prevention in schizophrenia[J].Aeta psychialr Scand,1994,89(Suppl382):16.

[6] Fisher RS.论患者的依从性[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88,5(4):237.

[7] Chin JN,Ment Dis.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5):3.

[8] Roseman AS,Kasckow J,Fellows I,etal.Insight,quality of life,and functional capacity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s with schizophrenia[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8,23(7):760-765.

[9] Liberman RP,Kopelowicz A.Recovery from schizophrenia:a concept in search of reserch[J].Psychiatr Serv,2005,56:735-742.

[10] 张紫娟,周德祥,周玉英,等.激励法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5):392-393.

[11] 陈浩昌,昌延力,翁永振,等.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策略及其疗效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2):839-842.

[12] Yamashita C,MizunoTM,Nemoto T,etal.Social cognitive problem-solving in schizophrenia:associations with fluency and verbal memory[J].Psychiatry Research,2005,134:123-129.

[13] 郭红利,崔奎友,陶玉芬,等,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7):430-432.

[14] 杨磊,姚桂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交技能训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4):279-288.

Influence of lieberman technique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LiangZhifei,LiLiyan

(Guangzhou Huiai Hospital,Guangdong 510450 China)

R473.7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9.023

1009-6493(2017)29-3703-04

2016-09-24;

2017-09-06)

(本文编辑 崔晓芳)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编号:A2014583。

梁智飞,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10450,广州市惠爱医院;黎丽燕单位:510450,广州市惠爱医院。

信息梁智飞,黎丽燕.利伯曼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29):3703-3706.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病人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谁是病人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病人膏育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