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重商主义影响下中国电视节目的低俗化现象

2017-10-12 06:54□文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电视节目媒介

□文

(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综合频道,湖北 武汉 430000)

剖析重商主义影响下中国电视节目的低俗化现象

(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综合频道,湖北 武汉 430000)

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是我国电视媒体的现实困境之一。本文剖析了在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中存在的低俗化现象,通过阐释“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基本含义,进而深刻认识这种现象的表象、成因和危害,并对防止、遏制低俗化现象提出建设性的思路。

重商主义 电视节目 低俗化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兴起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于西欧社会的一种经济思想。15世纪初,正当文艺复兴运动进入初期发展阶段之时,重商主义兴起。从时间上看,重商主义可以说与文艺复兴运动同步。同一时期产生两种社会思想——人文主义和重商主义,其中有其深刻的根源,即当时社会上追求商品生产更快发展,追求商业资本的迅速增加和货币资本的不断积累,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这是重商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旧式贵族变成了真正的商人。重商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国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大潮不断冲击国门的同时,各种经济理念也随之而来。面对各种思潮,尤其是新时期重商主义的影响,中国电视媒介商业化进程中,低俗化现象也随之而来。

电视节目低俗化表象

目前,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化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情色恶搞、出格炒作、挑战极限、呈现残忍。

情色恶搞。恶搞是2006年文化流行语,是消费主义盛行时代“解构”与“重构”的结果。在恶搞的基础上加入情色内容是当下媒介产品“低俗”的标识。

出格炒作。出格炒作表现为两种,一是节目中嘉宾与选手为了吸引注意力而自我炒作,二是节目之外是有预谋的恶意炒作。

挑战极限。在“收视率”是唯一指标的带动下,一些挑战极限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如,香港亚视的综艺节目《超级经理人》曾经设置一个环节,让参赛女选手喝老鼠酒和吞食浸酒用的小老鼠。当晚参赛的4位女选手中,1位选手除把老鼠酒一饮而尽,还将1只约1寸长的浸酒用的小老鼠一吞而下。最终,这位外形不算最出众的女选手凭“胆色”爆冷胜出。

呈现残忍。一些电视节目中也出现了以“残忍”与“毁灭”来吸引注意力的元素。如,英国的一档名叫《Distraction》的节目,其设计主旨就是将“辛苦换来的幸福亲手毁灭并呈现给电视观众”。节目的参与者总是经过很多道难关,比如,从蟒蛇笼子里或丛生的仙人掌中取出东西,或者吞咽下令人恶心的东西等,最后胜出者获得的可能是崭新的保时捷跑车。当参与者正沉浸在获胜的喜悦中时,参赛规则是还需回答问题,全答对了才能获得奖品,答错一道题就必须按照规则对即将到手的奖品一点点进行毁灭。因此,结果往往是观众看到一辆崭新的名车被获胜者一斧头一斧头地砸毁……

电视节目低俗化成因

当下电视界普遍存在的“低俗化”,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一个或两个原因,作为潮流存在的低俗化是在新型消费主义盛行后出现的新特征。

我国传媒的市场化是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兴起的最初动因。电视传媒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必然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更多地偏向“通俗”化,这样才能被大众广泛关注和接受,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通俗”、“媚俗”和“低俗”之间的尺度很难把握,一旦过分追求“通俗”,则容易陷入“媚俗”,流于“低俗”。

电视泛娱乐时代与新型消费主义的盛行。新的文化意识形态是消费而不是节俭。劳动与积累不是目的,只是消费的手段,享乐才是根本。“人们在休闲、消费和感官满足中接受了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消费主义文化悄然形成。”传媒消费主义正是在这一情境下展开的。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不断制造着新的噱头、价值观符号,以引导人们的享乐主义欲望不断增长,并且不断地满足着这种原始的欲望。这正是广电行业节目低俗化日渐成风的深层社会根源。

受众原始欲望的表达与满足。目前,诟病最多的电视选秀节目往往在操作中带有明显的低俗倾向,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度”的把握。在媒体丰盛与民主开放的社会气氛中,人们自我表达与展示的需求与愿望越来越强烈,广播电视正是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受众需求,推出大量的平民化节目,形成平民化传播的风潮,这其中,电视选秀是最能迎合与满足平民展示与传播的节目形态。电视选秀节目吸引观众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在于它制造了一个美丽幻像:在这样一个自我展示、自我实现的平台上,英雄不问出处,美女不问岁数,只要参与到节目中来,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电视媒介营造的这种“自我实现”虚拟情境便显得如此令人心动,值得追求。

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危害

低俗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媒介生态的伤害。包括,影响媒介产品的周期与创新、媒介素养降低以及影响媒介的多样化与可持续的经济回报等等;二是对社会风气的伤害。如,消极与不断下落的媒介氛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筑;三是对社会系统的伤害。如,会影响各个社会子系统功能协调、平衡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系统高效节能的运作。

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应对策略

激励原创作品,遏制简单模仿之风。抄袭、模仿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它很难使中国本土的电视节目获得长足发展。要加强具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电视节目采编者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激励中国原创,走本民族高品位的电视节目创作之路。

在大众文化的洪流中,对观众需求不能简单迎合。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坚守文化品位,同时最大限度地服务大众,应该是它的一种品格要求。电视节目应该以积极向上的内容提升大众的欣赏品位,而不是盲目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

主管部门应完善监管体制、管理法规和节目评价体系。首先,在完善监管体系的同时,建议监管部门联合调查公司形成“社会美誉度”“媒体公信度”等指标,以平衡“收视率”和“收视市场份额”等指标可能带来的“唯经济效益论”。其次,监管部门应尽快确立“低俗”电视节目的评判标准,应以细致、明确的评判标准作为检验节目低俗与否的尺度。一旦有些节目逾越了界线,监管部门就应视情节分级给予警告,勒令整改或者停办处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实行公众监督。对于电视传媒,公众是一种重要的制约力量。可以鼓励公众自发行动起来,抵制媒体的不当行为,积极投诉不良媒体的低俗化行为,使公众参与到“纯洁”媒体的活动中来。建议主管部门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指导受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传媒信息。如果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节目。这样即使媒体想做,观众也不会接受。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

2.刘建新.现代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J].新闻记者,2009.7

3.秦志希,刘敏.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J],现代传播,2002.1

4.苗迎春.重商主义可以休矣[N].国际金融报,2003.11.25

[5]孟娜.反思当今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化现象[J].理论界,2008.4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电视节目媒介
Film review:WALL·E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