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27 23:03吴晨一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培智学校信息技术

吴晨一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设备早已走进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升教与学的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活动《有趣的平行四边形》为例,从学情出发设计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显著。并从教学适用性角度提出信息技术手段中多感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实时数据采集等优势,及操作性较为困难等劣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20-0064-03

一、研究背景

培智学校是我国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一部分,主要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脑性瘫痪及多重残疾儿童。就读于培智学校的学生,其智商大多低于50,发展商低于55,并伴有中重度适应性行为问题及严重的注意力缺陷等问题,学生学习能力较低。且在相同班级中,学生异质性较大,传统模式下的小班集体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而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中明确指出:“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目前,触控一体机、平板电脑、Kinect、Oculus Rift等设备已走进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多种设备的融合运用能有效改进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教学中的个性化成分逐渐体现,学生能乐意并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有趣的平行四边形》生活数学教学案例

1.教学内容分析

《有趣的平行四边形》一课参考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是生活常见图形之一,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感知运动阶段与前运算阶段的过渡期,因此本课以操作体验和游戏活动为主,从生活中选材,运用精心设计的各种个性化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学会观察、辨认,从而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同时,结合学生注意时长较短的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趣味性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此外,笔者针对班级重度自闭症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资源,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改善其学习参与度。

2.学习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制订

本课例中的学习者是培智学校中年级班的8名学生,其中2名为智力障碍3级,4名为智力障碍2级,中度、重度自闭症各1名。根据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现状,笔者从高到低将其分为A、B、C三组。具体分组见表1。

根据本节课学习者分析结果,为学生制订不同能力要求的分层教学目标,见表2。

3.教学重难点分析及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是能够从各类图形中辨别出平行四边形。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为:①利用实体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变形。②利用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图形的绘画过程,同时结合课堂练习,巩固图形绘画。③利用iPad及触控一体机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辨认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④利用kinect体感游戏,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模拟下的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4.主要教学环节及媒体支持分析(表3)

三、教学思考

1.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1)运用自行设计的兼备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的精美教学课件及互动游戏,配合交互性强大的触控一体机及iPad,让教学课件演示更加灵动,互动游戏开展更加有趣,学生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且在课堂学习中情绪高亢,注意力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状态。

(2)利用触控一体机中“即拍即传”功能,学生的成果展示显得尤为便利。同时学生的操作过程实时展示于一体机,让其余学生观看操作流程,一人操作众人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效率。

(3)通过kinect体感游戏,让学生在真实模拟场景中操作中感知、学习。此活动打破了教学的空间限制,且形式新颖,深得学生的喜爱。

2.信息技术对教学适用性思考

在智障教育中,倡导教育的个性化、体验、趣味、参与、生活,但要在一节课上达到上述理念,对于时间、空间、教具、学具都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如果摒弃使用信息技术,普通教室及教师都难以达到全部要求。信息技术的引入,给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变革。

首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多感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最大程度上延长其集中注意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在我校,实足年龄为15岁、被评定为智力障碍三级的儿童,其注意时长在一般情况下小于5分钟。而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的阶段注意时长都超过10分钟。

其次,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在教室中让学生观赏到所有地区的景色,体验过去、现在与未来。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完成现实中较为危险的任务,比如烧开水、过马路。

第三,信息技术尤其是增强现实技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只要帶上增强现实眼镜就能看到现实生活中各种场景、各种物品的解释,将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

最后,信息技术能够支持与实现个性化学习,并能记录学生学习中的过程性数据,实现个性化的学业评价。智力障碍儿童的能力提升较慢,难以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学业评价。而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看到学生的点滴提升情况,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形成一张张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图表,将点滴进步可视化。

然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是所有信息技术都适合于智障教育,且在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中并不是必须使用新技术。同时智力障碍学生在新技术支持下习得的技能,也不能代表其真正会使用该项技能。智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泛化能力较弱,因此经常会出现相同的技能当场景切换后学生便不知所措。正因如此,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更多的现实场景,在真实情境下教授学生知识技能。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不恰当,将会达到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徐云,朱旻芮.体感游戏对智障儿童干预的效用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6(9):25-28.

[3]赵雪梅.基于iPad的盲校职业教育课堂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53-55.(编辑:鲁利瑞)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培智学校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