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阻滞及其破解

2017-10-27 07:33张文亚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 教师培训是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应是教师培训的核心目标。然而,我国目前的教师培训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离专业化轨道的问题,阻滞了教师专业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的陈旧呆板、培训管理的混乱失序和培训交流的封闭自守。对于这种乱象的破解,我们必须使教师培训回归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正轨上来,培训内容须致力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管理须定位于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培训交流须秉持开放共赢的良好心态。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教师培训应该做出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开发多元灵活的培训内容体系,建立合理有序的培训管理制度,打造开放共享的培训交流机制。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培训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素养。本世纪以来,我国也在教师专业化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希望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在此过程中,直接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全面展开,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甚至个人,都对教师培训投入巨大。然而,从近年的情况看,社会各界所期待的教师专业发展效果却依旧不理想,存在着相当明显的问题,来自教育领域内外的批评之声络绎不绝。因此,有必要对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造成的阻滞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阻滞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关键问题

1.陈旧呆板的培训内容

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在我国数量巨大,这就必然导致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在培训市场的竞争环境里,不同的教师培训机构形成了各自的任务和相应计划,由于并不存在对于培训市场的严格分割,结果便是每个培训机构都试图扩大自己在培训市场占有的份额。”[1]这就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即很多培训其实脱离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最终让教师感到厌倦。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缺乏创新,培训内容也是千篇一律。以针对新教师举办的岗位培训为例,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理念与方法、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考察、对话与交流等五部分,这五部分占到了培训内容的九成。而很多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教育科研和专业发展、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内容却被忽略。目前,很多教师培训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无法满足当下的新需要,而且培训内容未能对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做出区分,将二者混同,与此同时,“重理论轻实践,引起了部分教师的反感,这种依靠行政命令参加的培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2]。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培训机构认为的“应然需求”与教师自身的“实然需求”,是关系到培训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2.混乱失序的培训管理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主要分为内训和外包两种。内训即学校安排专业人员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与此不同,外包则是把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委托给其他高校或者培训机构实施。内训由于是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安排,且培训师也是本校老师,在管理上无论是问责还是追责都存在很大的漏洞。外包更是由于放权,将培训项目全权交由培训机构,且忽视和培训机构的沟通协调,造成管理交叉混乱,所以无论是内训,还是外包,都很容易造成混乱失序的状况,各部门职责不明,很难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同时,负责培训工作的各成员之间,例如组织者、培训师、培训者、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人员之间缺少协调意识,纵向层面各级部门在制度规定、理念方针、组织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未能有效协调合作,横向层面的培训机构与单位之间在培训方案、内容、方式、资源等方面缺乏研发与讨论,很容易造成管理混乱。

3.封闭自守的培训交流

“伙伴合作,共同发展”模式是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结合国内外教师培训成功经验和上海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并摸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3]。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即共享理念,包括人力、物力、信息、课程等方面的共享。由于培训投入有限,尤其是某些学校的财政经费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师培训活动的正常运转。且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差异、环境差异等原因,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再加上一些领导观念守旧,缺少共享精神,无论是培训成果还是培训资源,都当做自己的“私物”,取得的一些培训经验、培训成果、培训心得都不愿意与同行分享,这些都对教师培训成效的“裂变”造成一定的阻碍。合作共享,互惠互利已经成为培训领域的一大趋势,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分享合作,是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加快培训效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的必由之路。这些都还只是国内教师培训的交流现状,在涉及国际交流方面,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显得更加不够开放,即便已经出现一些良好的示范,但还远远不足。

二、回归教师专业发展:重审教师培训的专业化使命

1.培训内容须致力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毫无疑问,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班级管理能力的加强等应该是教师培训的目的,以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为目标,才能够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有在培训内容上抓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才可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因此,教师培训回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在培训内容上做到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目前很多教师培训的内容,从课程安排的整体设计,到每一课的具体展开,都未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研究和精心的排列,充满着随意性。须知,教育教学是一项科学事业,其自身存在着有迹可循的规律,教育教学必须依据这些规律开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与此相应,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应该参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做出安排。那些陈旧呆板的教师培训内容安排显而易見是违背教师培训规律的,在这种培训指导下的教师不可能及时获得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发展受到阻滞。如此局面下要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无异于刻舟求剑,必将以失败告终。endprint

2.培训管理须定位于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是一项全国性、持久性利国利民的工作,不是某一学校或某一部门的工作。有些学校或部门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不愿意以这种态度对待教师培训,仅仅将教师培训视为一种“任务”,抱着“完成任务”以交差的态度展开教师培训工作。这直接导致一些教师培训的主持单位推诿塞责,在管理上远远做不到尽心尽力,甚至任由教师培训在组织管理上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学校或相关部门将教师培训当作一种从中谋取私利的机会,趁机以权谋私,将教师培训演变为捞取利益的手段。这种现象异化了教师培训的本质和目的,使教师培训不再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反而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阻滞了教师专业发展。

对此,必须正本清源,将教师培训拉回到正轨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必须定位于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服务应该成为培训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标准,所有的培训管理不是为了行使管理的权力,而是为了实现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或者说,管理不是培训管理的最终目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良好的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3.培训交流须秉持开放共赢的良好心态

培训也是一种资源,是国家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提供的覆盖全国的教育资源,培训资源使用的唯一目的是帮助教师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一些拥有较好培训资源的学校或机构封闭自守,关起门来玩“自家人的游戏”,独享优质培训资源,不与其他学校或机构相互交流,更不愿给他们提供自身的优质资源。这种做法在原则上违背了国家提供培训资源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专业发展水平的初衷,在技术上则切断了自己与外界相互沟通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通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即使某个学校或机构拥有较为优质的教师培训资源,这种优势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优势而已,如果封闭自守,优质资源得不到外界的补充和更新,所谓的优势也将逐渐消失殆尽。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只有相互之间差异互补,才可能扬长避短,保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保持优势长久不衰。因此,教师培训在交流沟通方面必须秉持开放共赢的良好心态,这是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正道。

三、促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的改革策略

1.开发多元灵活的培训内容体系

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分为三大基础(能力基础、思维基础、素质基础)和五大能力(资源统筹能力、善于人际关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系统运作的能力、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鉴于此,我国的教师培训改革应该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能够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的多元灵活的培训内容,加紧建设体系化课程资源,努力形成完整覆盖各学科、各层次的高质量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以确保培训内容既具备基础性又能满足多元需求,既灵活多样又全面覆盖,如此一来就能适应中小学教师对于教师培训的多元化需要,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

2.建立合理有序的培训管理制度

教师培训是一项动态的、持久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诸要素之间形成一种相互适应、相互协作、相互调和的关系,因此必须建立结构有序、上下协调、相互沟通、高效可控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以保持教师培训系统的高效良性运转。

首先,从内部管理来看,教师培训活动大致包括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几大关键环节,每个环节又牵涉到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例如组织者、讲师、受训教师、后勤、评价小组等等,需要每个人都树立协调理念,彼此之间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培训工作的良好运转。在内部各群体协调之中,教师的自我协调最为关键。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的一种继续教育,是一个不断实现知识、能力、态度全方位进步、提升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始终保持充沛的热情,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对自身的道德、意识、情感、欲求等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监控、自我诊断、自我反思”[4]。

其次,从外部管理来看,我国的教师培训组织管理结构由“两线”和“五级”系统组成,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两条线结合,国家、省、市、县、校五个层级层层落实以保证培训的有效实施[4]。“两线”“五级”牵涉的利益相关人数之多可想而知,各级部门要发挥领导协调作用,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既有从上至下的纵向联动,又有从左到右的横向联动,彼此之间携手合作、互相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培训效率的提高。

3.打造开放共享的培训交流机制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建立开放共享的教师培训体系,是教师培训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5]。要保证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须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打造开放共享的培训交流机制。

首先,在国内层面,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大量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支持,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共建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即做好人才的引进与输出,不拘一格选人才;物质资源共享即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师培训所用的设备、设施、场地、仪器和教材等可与一些高校、社区、社会机构合作,改善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财力资源共享即做好资金的引进与自筹,要积极向外界寻求资金,例如政府的拨款、企业的投资、民间组织的捐赠等等。

其次,在国际层面,我国教师培训必须树立开放的理念。一方面要做到引进,即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师培训理念与实践经验,例如瑞典的“学习圈”、日本的“学社联合”、欧盟的“学分银行”等等,可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其他有关国家共同分享、交流培训资源及培训经验,与国际培训界、学术界和世界一流高校保持接触、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另一方面要做到输出,例如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2010-2020年教师国际合作培训中期规划》,由此江苏省的海外教师培训基地落户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5],积极对外界进行传播和交流,宣传自身的特色培训理念、培训心得,相互交流共享。

参考文献

[1] 党玮玺.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与建议[J].继续教育研究,2012(1).

[2] 王硉.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3] 骆之强,郑百伟.资源共享理念下的师资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4).

[4] 杨尚梅.浅议教师继续教育协调机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4(4).

[5] 赵永志.关于教师教育开放式办学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作者:张文亚(1982-),男,江苏如皋人,淮阴工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互动性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效果评价
专业成长,做快乐教师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