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砚文化初探

2017-11-02 06:52李焕军
文化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松花砚台文化产业

李焕军 邹 妍

(辽宁科技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责任编辑:王崇】

【文化遗产研究】

松花砚文化初探

李焕军 邹 妍

(辽宁科技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松花砚是清宫御用砚,是北方名砚。松花砚在经历清代的兴衰、民国的沧桑和新中国的建立至今,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松花砚文化内涵,本文主要探讨了松花砚的非物质文化、松花砚的物质文化和松花砚文化产业。

松花砚;文化传承

松花砚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定制、在清宫设置造办处生产的御用砚。台北故宫松花砚专家嵇若昕女士考证,松花砚始制于清康熙二十八年至四十一年间。2007年松花砚雕刻技艺列入吉林省首批、2011年被辽宁省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月,“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松花砚的文化内涵

汉代刘熙《释名》记载:“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在纸笔墨砚文房四宝中,砚的寿命最长,出生最早,先笔而生,伴墨而长。砚的出现、根据文献和现代考古发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宋代苏易简《砚谱》载:“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研’。”1979年,在陕西临潼姜寨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带盖的石质研磨器,还配有研磨棒和几块黑色的氧化锰颜料,可谓砚的雏形。黄帝时代,距今大约5500年,姜寨遗址地处仰韶文化初期的文化层面,至少有6000年历史。砚者,国之瑰宝。砚台从出现始就和文化紧密地联合在一起,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相伴随。

文化内涵就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亦可特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中国砚文化当属国粹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族。在华夏的文明发展史上,人们对砚这种书画工具倾注了更多的文化与审美价值。砚台也以此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重要作用。祖国各地名砚的来历、选材、特质、工艺制作以及从文史、民俗、美学、文物鉴别、收藏价值等角度都可以揭示砚文化的内涵。

松花砚文化当然包含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大范畴。松花砚在经历清代的兴衰、民国的沧桑和新中国的建立至今,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松花砚文化内涵,其中主要包括松花砚的非物质文化、松花砚的物质文化和松花砚文化产业三部分内容。

二、松花砚的非物质文化

松花砚的非物质文化沉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根据松花砚的史料记载,松花砚是康熙四十一年在清宫廷内务府设立专司衙门造办处,在宫中进行琢制,至今有300余年历史。“清廷将所制松花石砚视为国之重器,用以祭祀祖先,作为国礼和驾御臣工的利器”。康熙帝曾亲撰《松花石砚制砚说》志其事。雍正、乾隆以至于后来嘉庆、道光、咸丰帝都把松花砚当做御赏、消遣、文宝看;光绪帝幽禁时更把其当“伴友”;末帝溥仪亦把其当做“宝贝” “ 陪伴”和“遗宝”看。

本溪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质环境,其盛产青、紫云石等石材吸引了民间雕砚匠人。而当时所制作的砚产品曾经远销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

松花砚的非物质文化凝聚在传承中。300多年的松花砚发展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名砚,是因为历史上它是唯一由皇帝亲自授命开发,从满族发祥地的长白山西南部山区取料,在京都皇宫内院加工琢制,成为皇室专用和封赏王公大臣的宫廷御用砚。因此,它独具皇家“血统”和辉煌的历史背景。它兴盛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衰败于嘉庆朝。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驱出皇宫,原清宫造办处御用砚工陈广庆来到盛产松花石材的本溪桥头镇以制砚为生。松花砚的宫作法得以在民间延续,并有四代传承人薪火相传。陈广庆可谓松花砚民间第一代传承人。第二代传承人为曲广勋(1914-1994),师从石雕大家陈广庆(?-1961)。他是松花砚制作的一代宗师。第三代传人为王敬崴,冯军则为本溪松花砚第四代传人。

康、雍、乾三朝的松花砚普遍采用绿色横向刷丝为主,多数为宽敞砚堂,砚池中部浮雕动物与花草、龙凤图案,砚顶及边款雕刻规矩连续图案,砚背设覆手,多镌刻皇帝题铭或年号,尺寸一般在15厘米大小长方形为多。后来把实用之砚提升至与珠宝玉器并驾齐驱的地位,将松花砚制成小微型同其他宝物并装于百宝盒中(也称作“百什件”)作为收藏和赏玩之用。从那时起作为实用功能的这种砚也就进入了纯观赏领域。

松花砚的非物质文化体现在其价值里。松花砚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松花砚的实用价值,在于发墨宜笔,材质莹润细密,且有美纹图案。松花砚台的艺术价值,如清代著名砚雕家顾二娘说:“砚系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松花砚雕琢水平之高,造型别致之雅,布局得体,刀法细腻,掩疵显美,线条流畅,圆和可爱。所雕瓜果、动物皆能栩栩如生,布置得体,精细而不俗。

松花砚的文物价值,俗话说“砚贵有名,身价倍增”,指的是砚台上面的铭文和它的拥有者。明清之后,选材要求越来越高,砚台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大大提高,现存世的松花砚中,多数带有“以静为用,是以永年”的铭文,为雍正年间雕制,铭文乃是雍正帝的手笔。风流儒雅的乾隆帝三下江南携带了十二件宝物,松花葫芦砚便是其中之一。松花御砚更是具备了“名、精、优、特”四个要点而独具风采。“名”,需为名砚,且要有名人题识;“精”, 雕刻要精湛,造型要美观;“优”, 砚体要完整,材质要优良,;“特”,为皇家御用,年代久远,且具有明显时代特征

从圣祖康熙皇帝敕旨雕琢松花砚开始,仅供皇帝御览鉴赏,成为皇权的象征。松花砚因诞生在皇宫内廷,不但披上了高贵华丽的外衣,且以精美的图案,多彩的石色,精良的雕工,让其他贡品名砚黯然失色。

三、松花砚的物质文化

松花石形成于8亿年前的元古宙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属于一种海陆相交替沉积成因的泥晶灰岩。赋存于青白口系南芬组中的黄绿色、紫色、蛋青色的板状泥晶灰岩及泥质页岩和中薄层状灰岩。松花石内含方解石、绿泥石、石英以及钡、硼、磷、铁等多种元素。

在北京故宫的一处墙壁上粘贴着一张清代造办处玉雕作坊的操作程序图,完全可以想象当初的制砚工艺极有可能采用玉雕手段。但松花砚的浮雕图案和纹饰还是以手刀为主,重点表现民族传统的砚雕技法。宫中造办处制砚作坊的雕砚名家顾公望、金殿场、顾二娘等一些吴门派、广派、徽派的传承技艺,可以说充分表现出当时中国砚雕领域的最高水平。

清代宫中的松花砚之所以很少有高浮雕和圆雕,与其石质的硬度有一定原因,其主要原因还应该与清代文人和艺人审美意识的发展与帝王的喜好相关。式样设计之后,需经皇上御览审视,方可得以琢制。

松花砚的结构所蕴藏着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砚形,指砚的外观造型。功用上,应放置平稳,利于磨墨,便于清洗;审美上,应曲直有度,形状合理,悦目赏心。砚堂,指砚的磨墨部位,担负着下墨、发墨和调墨的重任是展示砚台的能力、品格和砚文化风格的重要舞台,应砥砺文明,起伏有道。砚池,指砚的存墨部位,发挥着集墨和储墨功用,代表着砚台的个性和尝试,是展示砚文化时代风格和个人追求的重要标志。勺池藏蛟,气象万千。砚足,指砚的着地部位,担负着支撑砚体和装饰砚台的作用,是显示砚台力度和时代特征的重要标志。

松花砚的使用价值凸显着物质文化。首先,砚石下墨速度要快,且研得的墨汁细腻。第二,砚石具有发墨的功能。第三,砚石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手感柔嫩,吸水率低,可以呵气成水,而且不吸水,贮水不耗。第四,砚石硬度略高于墨锭,既下墨耐磨,又不顽滑拒墨。第五,砚石石色美丽、石品纹理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端砚的鱼脑冻、蕉叶白、天青、石眼、冰纹、火捺,歙砚的罗纹、眉子、金星、金晕、鱼子等都是著名的石品。

四、松花砚文化产业

目前,在辽宁、吉林两省,松花砚已成为文化的新名片,文化产业的新篇章。文化产业已正式步入集约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在吉林省,充分利用松花石资源优势,松花石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早在1984年松花石砚就被评为“吉林省优秀产品”,并获“轻工业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现已被吉林省政府列为“名牌产品”“中国十大名砚”。 近几年,松花石产业已经在通化、白山两市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兴文化产业创利税近千万元。作家张永军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大清国宝松花砚》,该长篇小说被改编成24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在辽宁省,2010年将辽砚确定为“辽宁文化新三宝”之一。2010年9月《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中将本溪辽砚产业基地(园区)列入省八大文化产业基地之一。2011年7月组建、成立了本溪南芬辽砚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它是本溪第一个以文化命题、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专业性园区。为积极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南芬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实际,编制了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该区已“成为集辽砚产品销售、研发、检测鉴定、人才培训、旅游参观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其中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的中国辽砚会展中心成为本溪市唯一功能配套齐全的辽砚文化专业市场,建筑面积3288平方米的辽宁省辽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全国唯一的实验产品质量检验权威机构。”高仿清宫御砚制作的松花砚已作为辽砚的文化品牌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赞誉。

汉 万岁

K875.4

A

1673-7725(2017)10-0104-03

2017-09-24

本文系 2018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发展清宫御用松花砚文化产业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焕军(1964-),男,辽宁建平人, 教授,主要从事档案学、地域文化研究; 邹妍(1982-),女,四川重庆人,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松花砚台文化产业
如何鉴别砚台
翰墨飘香的砚台
墨锭和砚台
稳如泰山
知白守黑
玫瑰松花糕的制作研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松花鸡下松花蛋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