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春电影的传统美学共通与延续

2017-11-15 15:54
电影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青春片母题青春

李 娜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以“青春情感成长”为母题的台湾影片,深受大陆观众的喜爱。彰显了台湾青春成长电影在大陆影坛的良好发展趋势,无疑为两岸电影的当下发展打入一剂“强心针”。良好的口碑和优异的票房成绩证明了影片的美学价值以及商业化优势。

一、母题的传统“色调”

母题在电影当中是指电影的主题,反映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体验,贯穿作品当中有意义的线索。“青春情感成长”这一母题则是展现青年人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观念树立转变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青春怀旧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台湾一批年轻的导演掀起了“新电影运动”。这些电影注重对台湾生活的写实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形成了台湾影片独有的电影语言模式以及具有辨识性的影片架构。这些影片大量地展现了“青春情感成长”这一母题,并使之得以延续。20世纪90年代,台湾电影在延续“青春情感成长”这一母题时,在表现手法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影片注重形式,采用大量的扭曲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或者是过于重视场面和音效,使得影片有些脱离大众,成为小众作品。这一时期台湾的电影发展被认为处于“低谷”。

随着台湾电影的发展,逐步进入开放化时代。在延续“青春情感成长”母题的同时,摒弃了一些刻意的表现手法,日渐关注市场,逐渐抛弃过多的个人风格,转向观众需求形态。

2000年后,台湾以“青春情感成长”为母题的影片得到了飞快发展。其中青少年的校园生活、暗恋等情节表现最为突出,在台湾市场表现优异。2000年后的这批电影使得台湾青春电影走向新的发展。一方面,这些电影保留了在地化的特点,传统的影响很难抹去;另一方面,其又在努力地“去在地化”,增加大量叙事,并进行了一定的分化,例如励志、爱情等有了一定的细化,不再是像过去那样过于表达抽象的情感体验。

这些影片在输出市场时也受到很多局限,主要是在地性问题造成的影响。台湾电影的在地性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也正是台湾独特的政治历史环境造就了“在地性”这个词。简单来说,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本土精神”,除此之外还包括更为丰富的意象。主要是指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环境影响下构建起来的情感体验,呈现传承性、多元化、情感性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特征的特性。

“在地性”在台湾电影当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青少年帮派文化的展现,很多影片以青少年误入歧途为线索,某些励志片当中也少不了青少年斗殴的情节。除此之外,还有台湾的饮食文化、民族记忆、小清新风格等。在拍摄手法上,突出个体体验以及注重文艺色彩、淡化娱乐氛围也都是“在地性”的表现。台湾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然而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在传播当中并未广为人们接受。尤其是在情感体验当中缺乏“共鸣”,仍然过于注重个人的成长生活和情感体验,缺乏共性,不能够激起受众的同理心,削弱了受众“美”的体验,因而也使得影片市场发展受到局限。

二、两岸传统美学的共通

由陈玉珊首次执导的影片《我的少女时代》突出地发挥了“在地性”的优势,也成功地进行了“去在地性”。影片不变的依然是校园、爱情套路,依然是采用时代变迁来讲述故事。影片保留着台湾现实生活,却没有过多地展现其特殊性。影片保留了同样的小清新风格,却运用得非常成功。最主要的是在情感体验上,它摒弃了过分浓厚的个人体验,没有过多独特的历史记忆和个人情感,在情感上的去“在地性”表现得很成功。影片当中的元素能够普遍引起大陆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影片也摒弃了过于浓厚的艺术氛围,满足大众对电影消费化、娱乐化的需求,没有过多沉重的内容和思考束缚,让观众在岁月的变迁中共同经历青春岁月。

首先,影片自然清新的风格。自然清新的风格恰恰体现了共通的青春情感体验。影片延续了台湾青春片的小清新表现手法。第一,整篇故事的讲述是自然、唯美的。影片表现了平凡女生林真心的日常生活、她的初恋情感体验,又插入了许多唯美的细节,以及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和结局的悬念,都体现了影片的唯美。第二,影片的色彩和画面充满怀旧感,但这种怀旧的色彩却很鲜艳,并不压抑沉闷。第三,影片插曲等音乐的运用。这些音乐多为华语地区青年耳熟能详的作品,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这些歌曲的选择也都有着浓厚的怀旧色彩,能够勾起观众的回忆。例如,刘德华的经典歌曲穿插其中,带给人们温暖的回忆。

其次,影片叙事的情感体验,淡化个体性、重视共通性。影片当中的青春情感体验,更具有普遍可感性,并非局限于台湾,也并不抽象深邃,能够引起整个华语地区青年男女的情感激荡。片中大部分情节都凝聚着一种集体记忆。每个校园都有那么一两个风云人物或者校花,就像影片当中的欧阳非凡、徐太宇、陶敏敏。每个女生或许都曾有过暗恋的对象,就像林真心对欧阳非凡的暗恋一样。每个青春期的女生也许都有类似林真心的小心思和脆弱,发现自己喜欢一个人到认识到自己不喜欢,发现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等,这些情节的设置以及细腻心思的展现,非常具体且能引起共鸣。不像一些在地性很浓的台湾影片以广角的镜头反映整个台湾社会的变迁,以地域性的大背景、大历史作为群族记忆来讲述。该片则是以小清新的风格讲述故事来揭示整个华语地区青年男女共同的心理体验,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三、两岸传统美学的延续

电影在当今这个“消费时代”,追求商业化、娱乐化、消费化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台湾“青春情感成长”影片也应满足多样化的商业需求,在赢得市场后,再进一步结合“本土精神”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部影片摒弃在地性的第二种体现就是,表现出了强烈的娱乐价值和一定的商业诉说,注重以观众市场为导向进行一些设计。大陆的青春片与台湾的青春片在美学表现上完全不同。例如,近些年比较热门的作品多为年轻导演执导,参演者都是目前人气比较高的明星,并且剧情都差不多一个类型:初恋、失身、分手、堕胎等,情节更为跌宕起伏。尽管也有一些负面的评价,但这也恰恰体现出大陆青春片正逐步走向资本市场和商业市场,慢慢与国际接轨。与大陆青春片相比较,台湾的青春片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线。它们的剧情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平静的,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什么过激的剧情冲突,在这种平静推进的基础上,注重个人情感的成长体验,一步一步引人入胜,展现出温馨和谐的情感路线。所以,台湾的青春片在本地比较受欢迎,一旦走出去,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显得缺乏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湾影片“在地性”带来的局限。

《我的少女时代》是台湾本土的青春片,但是与传统的美学风格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创新性。它一方面体现了青春体验式的情节,另一方面与商业市场接轨,在摒弃在地性的基础上,挖掘更多的市场价值。这种商业化诉求主要体现在青春梦方面,影片以一种平静的手法描述不一样的青春,并且展现出众多男女心中所追求的青春梦。该片获取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递不一样的青春。传统的台湾青春片,一般传递的是遗憾的青春、伤感的青春和普通平凡的青春,更多地展现青少年误入歧途、青春迷茫,或是不良的成长历程。但本部影片不一样,它展现出了梦想成真的多彩青春,整体画风较为明快。影片女主角林真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生,从相貌到学习成绩再到家庭,处处都显得平平。但是她也像别的女生一样,暗恋“男神”,崇拜偶像刘德华,对于她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来说,她的恋情似乎如同痴心妄想。影片一开始,剧情的推展都是客观实际的,展现出梦想不可能成真的青春。然而在剧情中段,她认识了学校霸王徐太宇,认识了他朝思暮想的“男神”,中间也发生过了许多刺激冒险的故事。在此期间,女主角用她独特的方式拯救了校霸,让他重新面对人生和生活,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自己,她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丑小鸭”,她变得自信勇敢,蜕变成一个“白天鹅”。在剧情后段,女主角开始翻身了,在沉默中爆发了,与学校的教导主任斗争到底,并联合同学们,最终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校霸开始暗恋她,她也获得了“男神”的爱情,自己的爱情梦想几乎实现。影片的彩蛋部分自然是遇到了偶像刘德华,她最后的真情告白感动了全场。影片最后,她碰见了成熟之后的徐太宇,发现了一个多年前的真相,原来自己暗恋的“男神”也一直喜欢自己。更重要的是,这场刘德华的演唱会就是用女主角的名字定义的。从以上剧情,我们可以看出,女主角的青春是不一样的青春,是一个多彩的青春,也是一个梦想成真的青春,这也是许多男女所追求的青春。正是由于这些不一样的青春,这种完美的结局,才吸引了众多粉丝,使这部影片成为非常热门的作品,这与大陆青春片的商业诉求原则是相符的。

第二,故事情节设定巧妙。该影片与传统台湾青春片不一样,它的故事虽然仍是讲述青春期少男少女情感成长的经历,但它的情节却不平淡。男女主角的感情分分合合,任何情节的推进在前文都有埋下伏笔,运用了回忆、时间空间的转换等拍摄手法。影片中徐太宇因为过去朋友的意外身亡才会变成校霸,利用回忆将这段缘由讲述出来。徐太宇发现自己逐渐喜欢上林真心,也是由追求校花为两人创造的机会开始,等等。这些叙事情节都是经过巧妙设定的,感情的发展也是水到渠成,不会让观众觉得剧情推进得突兀。

第三,增加喜剧色彩和动作场面。该影片除了延续青春路线外,还在中间加入了许多喜剧色彩,让故事的推进不会显得平淡乏味。当然,其中也增加了一些动作场面,例如徐太宇与其他团伙打斗等,这些都符合大陆青春片的商业诉求原则,满足了观众的消费心理,也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尽管这部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情节铺陈太满。在影片的后半段,有些故事情节纯属多余,例如郊游夜谈等,让观众感觉情节冗余。二是情感戏铺垫太多。男女主角期间分分合合,小高潮比较多,大高潮很少,小高潮的不断冲击直接降低了影片真正高潮的观赏性。

四、结 语

台湾青春影片既保留了此类影片的清新风格,又摒弃了过多的个人情感表达。为大陆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基础,对华语片区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来看,此类风格的影片深受大众喜爱,说明台湾电影逐渐呈现出复苏景象。然而,台湾电影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好莱坞大片仍是现阶段台湾市场的主力。台湾电影要取得进一步发展,要坚持做好“在地性”与“去在地化”的统一,既要发扬优良的传统,又要更多地关注市场,从而满足观众对影片的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青春片母题青春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
论明代《梅山图》中的“生殖崇拜”文化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