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领域社会预测的“决策—参谋困境”及其破解

2017-11-15 06:39阎耀军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敏感数据领导者修正

阎耀军 郭 涛

敏感领域社会预测的“决策—参谋困境”及其破解

阎耀军 郭 涛

仿真模拟是预测的前沿方法和技术,但是由于某种保密和统计制度的限制,预测者得不到所需要的数据或真实的数据,那么其“仿真”也就成了“仿假”,即使预测方法再先进,其结果也必然荒谬。现代预测作为一种“科学+艺术”的工作,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和专业预测工作者合作完成。因为在较大面积信息盲区存在的情况下,其未知空间只能靠领导者的经验和直觉来弥补,但多数领导者对复杂的预测技术往往一无所知,而专业预测者又缺乏必要的情报信息和经验来源。这种来自长官和僚属双边的缺憾常常致使预测工作陷入困境,对此我们称之为“决策—参与困境”。这一困境在社会预测的敏感领域尤其如此。

社会预测;敏感领域;仿真模拟;信息不对称;决策—参谋

一、引言

仿真模拟作为一种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虚拟实践方法,因具有预先揭示未来风险和矫正对策的功能,备受当今领导者和预测研究者青睐。由于仿真模拟所赖以展开的虚拟环境是根据真实的物理法则模拟而来,所以这种预测方法必须以必要的信息量、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前提。但是在敏感领域①中,由于各种保密制度和统计制度的限制,其敏感信息的拥有者均为具有较高职务的领导者,而从事仿真模拟的预测研究者难有知情权;由于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知识的局限,具有高层政治经验和研判能力的领导者,对于艰深的预测技术和专业研究工作又勉为其难。在这种情形下: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预测者,因缺乏必要信息而难以拿出高质量的预测;而拥有丰富信息和经验的领导者,既不满意预测者的预测,自己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难以进行科学预测。对此,我们希望通过在预测系统软件中嵌入领导者的预见能力,并通过组织设计和流程再造,扩大预测者知情权的方法,使这种决策—参谋—僚困境得到解决。

二、社会预测敏感领域决策—参谋困境的成因

据说二战时的著名政治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绝不盲从参谋机构的所谓经过“科学论证”的预测,而是幽默的表示要和上帝直接通电话。另一位深谙此中奥妙的中国领导人则认为:“没有参谋的领导是瞎领导,没有领导的参谋是瞎参谋”。这两位国家领导人的话,可以说是对上述“决策—参谋困境”生动而深刻地写照。

决策—参谋困境所蕴含的领导者和从事具体预测工作的参谋人员(以下简称参谋人员)在预测活动中的具体矛盾如下:

(一)敏感领域信息分布的倒金字塔结构与双边信息不对称

社会预测多涉及“敏感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敏感信息(包括涉密情报等)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呈倒金字塔结构,即越是高层领导,掌握的敏感信息越多,知情权随级别的高低由高至低递减,反之则相反。形成这种信息结构的成因和理由,可以用“保密”二字高度概括。至于“保密”后面所隐含的制度或体制性缺陷,恕本文暂不赘述。但是,科学的预测是以必要的信息量为基础和前提的,真正从事专业预测研究的人员在这种敏感信息分布的倒金字塔结构中很难充分获得预测所需要的信息。所以,他们要么因无法把所需变量纳入预测模型而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要么因受虚假数据的误导而演算出似是而非的结果。“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我们在业内听到最多的抱怨之一。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所做出的任何预测,对掌握更多信息、经验丰富且具有高度直觉和洞察力的领导者来说是不能满意的。难怪二战时的著名政治家,英国首相丘吉尔每遇此况,都要“与上帝直接通电话”。但是掌握着大量内部情报信息而又经验丰富的丘吉尔们,他们会预测(这里指技术性的预测)或者说有功夫做专业的预测工作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决策—参谋困境的第一层意思:会预测的缺信息,信息多的不会预测。

(二)职业性质使然的社会阅历与双边洞察力的不对称

社会预测之不同于自然预测,主要表现为预测的主、客体均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而其在某种情况下会呈现非线性、非理性、反射性、涌现性、不可重复性等复杂特点。因此不可能以纯客观数据简单测算并作机械推论。所以,上述丘吉尔和上帝直接通电话的言论是耐人寻味儿的,它从侧面佐证了预测是一种“科学+艺术”的说法。社会作为一种超复杂巨系统,预测者在进行社会预测时永远无法穷尽其所有变量,而大面积信息盲区的存在,只有靠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者的直觉和洞察力来填补,而这也正是参谋们(预测工作者)的先天缺陷。综观现在从事预测或与预测有关的研究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毫无领导工作经验的学者。总之无可争议的一个明显实事是:领导者,尤其是那些阅历无数的政治家或身经百战的军事家,他们作为决策者所具有的那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直觉判断和深刻洞察,绝非是一般预测人员所能企及的。但是,现代科学预测是建立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基础之上的,如若脱离了这个基础,任何仅凭直觉和洞察力所形成的预测,终归是玄而又玄,甚至有“拍脑袋”预测之嫌。反之,具备了那些复杂的预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人员,通常又不具备领导者那种超人的定性研判能力,因而所做预测更倾向于依赖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演算出的机械性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决策—参谋困境的第二层意思:懂技术的无经验,有经验的无技术。

(三)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与双边知识结构的不对称

由于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现代预测成为一种非常专门的领域或职业,涉及到一些非常专门的知识,尤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数学建模、系统动态分析、神经网络分析、系统仿真模拟等等,而这些非常专门的知识和技术,通常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同样,现代领导也成为或者说终将成为一种专门的领域或职业,亦涉及一些专门知识,这就是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所包含的那些知识系统。由此看来,领导者和预测者作为社会化分工的不同职业,在各自的知识结构上,即便是有交集也是极其有限的。也就是说双方均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对方的知识系统。但是,正如政治家所说:没有预见,就谈不上领导;又如学问家所说:没有科学方法,就谈不上科学预测。总之,预测者以预测未来为目标,但不具领导者对未来的超理性思维;领导者以控制未来为目的,却缺乏预测者的专业素养。双方相互依赖又和而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决策—参谋困境的第三层意思。

通过上述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其实好的预测应该是领导者和预测者双方优势综合的结果,而双边困境正是肢解这种优势综合的罪魁祸首。进一步深入分析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决策—参谋困境之所以存在,确有其难解之苦衷,仅以敏感信息尤其是涉密情报是否公开本身为例就是一把双刃剑:公开,有利于公众知情但不利于安全;不公开,有利于安全但不利于公众知情。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制度安排上恐怕永难改变。因此,为了在敏感领域中做好现代科学预测工作,我们需要另辟蹊径。

三、预测软件中主观修正模块的设置与领导者预见能力的嵌入

(一)对技术预测结果人为的主观修正

现代预测尤其是仿真模拟工作是在计算机软件上完成的,如何将不懂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的领导者的预见能力嵌入计算机软件中,应当是解决决策—参谋困境的关键点。我们设想的利用“主观修正模块”将领导者的预见能力植入预测软件之中的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依靠科技进步的思路。前述两位国家领导人的言论,均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视野和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领导者或许掌握着不为人知的机密情报,或者心中正酝酿着不宜马上道出的重大政策,或者……而这一切均足以使他们有理由对一般研究机构所做出的预测进行“主观修正”。因此,本文中的“主观修正”可以定义为:决策者在研究机构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高层情报和涉密信息、主观政治经验、甚至是超理性的潜意识以及貌似神秘的第六感等等,对预测结论的某种人为修正。

由天津工业大学公共危机研究所研发的《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V1.0》为例,可以解说如何通过计算机软件解决这一问题(主观修正)的途径②。

犯罪预测实际上是刑侦者和犯罪者一种智力上的互动反射和博弈[1]。双方都在努力窥探对方并隐藏自己的真实企图,其行为都带有很强的保密性,可谓是社会预测中比较典型的敏感领域。《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V1.0》首先设置了预测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能性系数和空间可能性系数两个基础性模块[2],这两个模块得出的预测均属于由计算机完成的,根据纯客观的历史数据而形成的线性测算结果,不仅不能穷尽所有变量,更不能考虑人们的主观判断和机密情报以及突发随机变量等不确定因素。然而长期的警务工作实践和大量事实反复证明,那些经验丰富的刑侦指挥员凭借其经验甚至是直觉,对犯罪的预见是不容忽视的。为了避免受机械计算结果的误导,《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V1.0》在计算机软件中特别设置了体现领导者预见力的预测模块即主观修正系数模块。

(二)主观修正系数的获得

主观修正系数模块的核心是主观修正系数。主观修正系数是指领导者在上述犯罪时空可能性预测系数的基础上,再根据:①情报、②经验、③突发情况等随机变量,以一定规则进行主观调整时所使用的参数。这个参数,便是领导者在预测软件中发挥预见能力的平台和空间。领导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而基层人员不甚了解的高层宏观信息、机密情报,以及多年经验所形成的某种超理性直觉,通过这个参数,把自己的预见嵌入到预测软件中去。

主观修正系数可以由领导集体使用德尔菲法获得,亦可以由警务组织直接赋予特定的个人。主观修正系数的使用是有权限和规则的。其权限的大小由警务组织根据有关人员掌握信息情报的多寡、资历的深浅、警衔的高低以及职务相关程度尤其是刑侦能力的大小来评定划分。拥有不同修正权限的人对客观预测值的修正程度亦是有差别的。修正权限的拥有及其修正权的大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根据修正者使用修正权后的应验率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也就是说修正权可以随着修正者修正应验率的提高而得到相应提高,反之则相反,直至完全丧失修正权。

主观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其中,Z代表领导主观修正系数,z代表领导的人数,z=1,2,3,L,d;ρd代表第 d 个领导历史上对犯罪预测进行修正的应验率,0≤ρd≤1;ud代表第d个领导在犯罪预测修正中赋予的级别,ud=1,2,3,4,5;Qd,Ed,Td分别代表第d个领导通过对情报、经验以及突发情况进行判断得到的修正函数;f(Qd,Ed,Td)为综合情报、经验以及突发情况得到的主观修正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情报、经验以及突发情况对主观修正系数的影响

(三)主观修正系数与时间可能性系数及空间可能性系数的拟合

将领导者主观修正系数输入领导者主观修正系数模块,这个模块会自动与犯罪时间可能性系数和空间可能性系数两个基础性模块相拟合,并生成最终的预测值。

四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搭设敏感信息流程中的法约尔天桥

(一)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平衡需要顶层设计

对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决策-参谋困境,一种解决的思路是推动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工作。作为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政府掌握着约80%的社会信息资源,其拥有的信息关系到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公开是民众拥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3]。政府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除了可能会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之外,应该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因此世界各国在信息公开方面都在进行不断探索,目前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和必然的发展趋势。美国1966年就颁布了《信息自由法》,明确规定政府有向民众提供政府信息的义务。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签署的首份总统备忘案就是《透明和开放的政府》,第二份总统备忘案就是《信息自由法》,他要致力于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4]。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的信息公开得到推进,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进入到新阶段。但是在信息公开进程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5],比如《条例》的立法层级较低,相关法律配套以及现有法律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之间存在协调与平衡问题等。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从制度和体制上进行顶层设计,实现信息公开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

(二)建立敏感领域信息流程的“法约尔天桥”

通过信息公开的实施推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决策—参谋困境,但对于敏感领域内的信息,可能仍然不宜进行全面公开。对此,可以尝试建立社会预测敏感领域信息流程的“法约尔天桥”③予以解决,即对专业预测工作者或者参与特别专项预测的研究人员,特许开放敏感信息,提高他们的越级知情权,并以签订相应的保密协议为约束。另外,为了解决社会预测研究的数据资源来源问题,应该对有资质的社会预测机构和专家采取特殊的政策,例如在签署保密协议,或在其他有效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保障的情况下,向他们开放所谓的敏感数据,以解决他们在社会预测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无米(数据)之炊”问题。在搭设敏感信息流程中的法约尔天桥中,建议建立如下具体制度进行规范。

1.开放获取敏感数据的申请窗口

鉴于敏感领域相关信息的“敏感”特性,可以设立一定的信息准入门槛,即对敏感数据有需求的相关研究组织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进行申请,提供一条专业人员可以获取敏感数据的渠道和途径。

2.设立专门的知情资格审查委员会

设立由预测研究部门和政府保密部门联合组成的,对申请获取敏感信息人员资格进行审定的专门委员会,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和鉴定,根据申请人提交的信息和研究设计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对其开放相应的敏感数据,同时对于资格审定不能通过的原因进行反馈。

3.签署安全使用敏感数据的保密协议

对于获得社会预测敏感数据资格的申请人,应该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并采取对应的保密技术手段,确保敏感数据不通过这个环节向外泄露,从而对社会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当事申请人更要珍惜这难得的敏感数据获取机会,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这些敏感数据提炼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4.建立高层领导核实关键数据的机制

敏感信息流程中的“法约尔天桥”能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高层领导的实际支持和参与,取经需要取到“真经”,敏感数据的真实性需要进行严格把关,这就需要高层领导参与对一些敏感关键数据的核实,确保研究者获得最真实的敏感数据。

5.引入信息公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虽然“法约尔天桥”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但是“搭桥”仍然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若信息能有效地公开就没有必要再付出这项搭桥成本。因此,应该及时解密没必要保密的统计资料,对于没有保密必要的统计资料要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为此可以建立信息公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由相应部门列出需要保密的信息清单,对于不在保密清单之内的信息应当建立时间表逐步进行公开。

五、结语

社会预测自身具有一些特性:(1)社会预测的复杂性使其比自然预测具有更多的信息盲区;(2)社会预测的敏感领域使从事预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接触到“涉密”数据资料;(3)非理性和模糊判断的价值在社会预测中不容忽视。因此社会预测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和专业预测工作者合作完成,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决策—参谋困境,这种困境在敏感领域的社会预测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在深入分析决策—参谋困境成因的基础上,结合犯罪预测的实例指出解决决策—参谋困境的关键点,即赋予领导根据自身掌握信息对计算机预测数值进行主观修正的渠道,得到更为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同时,针对其他敏感领域社会预测工作的开展,借鉴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法约尔天桥”思想,尝试搭设敏感信息流程中的法约尔天桥,提出一条解决敏感领域社会预测中决策—参谋困境的路径。

注释:

① 本文所指称的“敏感领域”是泛指那些数据资料不宜向社会公开的涉密领域。

②参见由北京市公安局怀柔分局与天津工业大学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所合作研发,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认定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成果(软著登字0542880号):《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V1.0》。

③法约尔桥指为了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的信息传递延误,在同级业务部门之间建立一个桥梁,这一桥梁是由法国企业家法约尔设计的,也叫“法约尔桥”(Fayol Bridge)。

[1]阎耀军.社会预测主客体的互动反射性原理[J].预测,2003(1):11-14;社会预测的赌博与博弈[J].理论与现代化,2004(3):24-28.

[2]根据历史数据线性外推的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概率。参见阎耀军,张明.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3(4):74-75.

[3]任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

[4]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9.

[5]汪俊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成就、问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9(1):11-15.

The"Bureaucratic Dilemma"and Its solutions of Social Prediction in the Sensitive Field

YANYaojun,GUOTao

Analogue simulation is a forefront of predictive methods and techniques,but if forecasters cannot get the required data or the real data,the"simulation"will become"fake",even ifthe predictive method is correct.Modern prediction,as a kind ofscience and art,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visionaryleaders and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For in the case ofexistinglarge-area information blind area,the unknown space can onlyrelyon the leader's experience and intuition,but most of the leaders are often ignorant to the complex forecasting techniques,and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 lack necessary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This shortcomingfromboth the chiefexecutive and the staffoften makes forecastingverydifficult.We maycall this the"bureaucratic dilemma".This dilemma is particularlytrue in the sensitive fields ofsocial prediction.

social prediction;sensitive fields;analogue simulation;information asymmetry;bureaucratic dilemma;

C39

A

1003-1502(2017)04-0093-0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SH003):基于政策模拟方法的社会稳定风险研究(阶段性成果)。

阎耀军(1954-),男,天津工业大学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生导师。邮编:300160郭 涛(1984-),男,天津工业大学公共危机研究所博士,讲师。邮编:300160

责任编辑:王之刚

猜你喜欢
敏感数据领导者修正
干扰条件下可检索数字版权管理环境敏感数据的加密方法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修正这一天
实现虚拟机敏感数据识别
基于透明加密的水下通信网络敏感数据防泄露方法
基于4A平台的数据安全管控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软件修正
基于PID控制的二维弹道修正弹仿真
海汇村布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