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要具有点燃培训对象激情的能力

2017-11-24 08:44王白娇
新东方 2017年6期
关键词:党校理想信念培训

王白娇

党校作为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十分重要。在这个主阵地上担任主角的党校教师责任重大。党的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党的重大决定,党的要求,需要通过党校教师来解读,通过党校教师来灌输。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对党的忠诚是重中之重。这种忠诚,不仅是我们自己需要有党性原则,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更需要我们把这个忠诚转化到工作中,服务我们的学员,引导我们的学员,在党的事业中敢挑重担,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勇于奉献。

党校的产生,源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当时我们多数的党员干部对革命的意义革命的方法革命的目的并不十分清楚,为了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和在革命斗争中生存的能力,我们的党校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普及宣传教育党的思想的重任。历史走到今天,党校培训对象和我们当初的培训对象有了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主要在于学员的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经验都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它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学历水平越来越高;第二,见识面越来越广;第三,实践的本领越来越强;第四,受到外来的各种诱惑越来越多;第五,被各种思潮干扰的因素持续增加。不少人的思想矛盾多、冲突多,在困惑面前往往不能找到很好的出路。与此同时,今天的社会环境也与过去不一样。比如,道德底线被突破的现象屡见不鲜;政治生态环境不友好;物质至上的思想左右着普通民众的行为;“塔西佗陷阱”加大了执政者工作的难度,“四大危险”时时困扰着共产党人。

党校教师应该用与时俱进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对我们的培训对象,简单的知识传导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传道士”,传道士除了有传道的信心勇气和执着外,还必须有把“道”植入人心的能力。真正的培训者,真正的传道士,在党校的舞台上,我们应该具有点燃培训对象激情的能力。唯有点燃被培训者的激情,才能使我们的培训对象执着于党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并把自己的追求落实到实践中;只有点燃他们的激情,他们才不会懈怠,不会泄气,不会停滞不前;只有点燃激情,他们才会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最好的工作方法,找到最佳的途径,为做好本职工作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党校教师要具有点燃培训对象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党校教师要做播种者

播种者,即思想的传播者。党校姓党,需要党校教师传递出符合党的要求的思想。社会思潮涌动,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其他思潮所俘虏,成为其他思潮的拥护者和倡导者。今天的社会并不平静,西方对中国共产党的敌视行为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终止,反而利用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不断涌入,他们也在国内培植自己的党羽,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各种攻击共产党的言论发布出去,鼓动社会的各种力量,冲击我们的执政基础和执政信念。党校教师要有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的意识。坚决和各种不利于我们党执政的各种“左”的和“右”的思潮做斗争。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既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补充过程。党校要抓住时机,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答疑解惑的机会和环境,并且对某些信念动摇的干部固本求源,重塑对党的正确认识,激发他们对党的热情,对党的信心。对于那些对党的认识不到位,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没有明确态度的某些同志,我们在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历史分析,用爱国主义以及党性宗旨诠释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领导作用,树立对党的信心和对国家的信心,为他们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做好党的工作,提供充分的正能量支持。

(二)党校教师要做发现者

发现者,即是观察者。真正的观察者,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他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和分析的脑袋。发现者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还能思考出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为他人提供达成目的的路径;发现者不仅要发现学员的优点长处,还要能看见学员的缺点和软肋,并能够为学员提供量身定做的扬长避短的方案,使学员通过在党校的学习,自身得到不断的完善,不仅掌握到工作的方法,还能够实现个人修养上的飞跃。学员在一线工作的时间长,事务性工作缠身,囿于工作内容和范围的限制,视野难以开阔,大脑会疲倦,思考也容易迟钝,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出现的状况。每天大量的工作和应酬,读书学习的时间必然减少,反复使用的方法在渐渐失效,工作的焦虑会带来许多的负面情绪。学员进党校是一个跳出工作静心思考的过程,也是放下工作专心学习的过程。但从专心工作到专心学习过程的适应是需要时间的。短暂的时间里,学员要获得高效率的学习效果,重新带着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就需要教师们能够抓准学员的诉求,体悟学员的感受,观察者不仅仅是问题的发现者,更重要的是能够给出解决问题方案的首创者。这就需要党校教师要多做调查研究,多深入基层,熟悉一线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得心应手的理论用于实践,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把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准确的判断,学员到党校学习就有一种减负的体验,就能打开自己的视野,洞悉事物的本质,看清自己的状态,就能增强自己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党校教师要做引导者

引导者也就是启迪者。教师的工作本质上是传道授业解惑。党校教师重在传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传道,通俗地说就是传教,古时候指传授圣贤之道。今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服务于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和我们这个政党的价值观及世界观。引导者在传递思想的过程中,不能有取代他人、代言他人的主观臆想。思想的自觉是行动自觉的前提和基础,学员只有做到思想的自觉,才能有行动的自觉,因为实践的工作是学员自己去做的,他们的行动受制于他们的思想。如果他们自己不能从主观上认同个人的价值追求,他们就无法说服自己去践行我们党倡导的行为。学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思想的自觉会因为社会的各种侵蚀而受损,因此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偏离宗旨意识的行为。党校教师要为他们提供精神的种种洗礼,帮助他们洗干净精神世界的灰尘。这种清洗的行为,是一种引导的行为,帮助培训对象看清现实看清形势,看清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要有循循善诱的本领,既是演说家,又是鼓动者,同时还是服务者。党校教师要担当好这样的角色,首先自己要是“道”的坚信者和追随者,用来自内心的力量引领学员去不断探索和发现,教导学员去体验和践行,辅助学员去坚持和信守,这样的传道才能给学员力量和信心。

(四)党校教师要做践行者

传道之人应该是道中之人,即使不是道行高深之人,也应该是道的坚信者。如果传道之人对道的坚守只是止于主观上认知,而不是内心的坚持,行动的践行,其所传之道必然流于空乏,不仅没有说服力,更有假道学之嫌,对学员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党校教学舞台,是党校教师传递党的宗旨,传递党的追求,传递理想信念的地方。作为党校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是用来度量一个人是否能站好党校讲台的重要依据。每一个党校教员都要牢牢记住党校姓党的原则要求,落实党校姓党的具体规定。知行合一,方能彰显业力。所谓身教重于言传。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其形象及与学员交流的主要方式,留给学员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沟通学中有一个“7-38-55”法则,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百分之7取决于你说话的内容,百分之38取决你的语调,百分之55取决于你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一个人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相比起我们语言的内容,肢体语言往往能表达出更多的真实信息。所以学员在和教师在相互的交流中所接收的信息,更多的是教师自身行为与思想综合展示的一种合力,是一种综合感受。如果教师以为只要有知识就能站好讲台,那就完全没有理解到教师之于人类伟大意义的原因。因此,党校教师必须言必行,行必果。如果我们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和真做,把党校姓党落实到我们行动的方方面面,学员会被我们的坚持所深深影响,他们也会重新有了坚定自我的信心和勇气,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也将会充满正能量。

总之,点燃智慧的火花,照亮求学者心灵的路,指引前行的方向,让人们看到希望和光明,这才是党校教师最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党校教师,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给学员以协助,而不仅仅是一个移动的百度,或者置身于自己所倡导的思想之外的旁观者和伪装者。

猜你喜欢
党校理想信念培训
教师培训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会议·培训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党校人的忠诚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