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晨间反向交接班的实践

2017-11-30 17:57周慧洁陶洁静
护理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晨间

叶 琳,周慧洁,陶洁静,郭 敏

(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妇科晨间反向交接班的实践

叶 琳,周慧洁,陶洁静,郭 敏

(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目的总结反向交班在妇科晨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改变传统交接班方法,变接班者为交班者,由接班护士了解患者病情后汇报患者情况,交班护士给予补充。结果实行反向交接班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对上一班交代工作完成情况以及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妇科晨间反向交接班模式不仅优化了床边交接班流程,实现无缝交接班,保证交接班质量,同时促进低年资护士主动学习,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从而提高护患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妇科;反向交接班;病情掌握度;护患满意度

护士晨会交接班既是对前1 d患者病情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同时为制定下一步临床护理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因此晨会交接班对临床工作正常高效地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传统的交接班模式是接班护士被动地接受上一班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等方面的交接,缺乏主动意识,并且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得不够全面,护理工作质量存在问题,患者满意度偏低[2],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妇科于2016年1月开展提升妇科晨间交接班质量护理专案改善活动,采用反向交班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妇科核定床位42张,月平均收治患者约145例。护士15名,其中护士长1名。均为女性,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6名;N5级1名,N3级2名,N2级7名,N1级5名。采取弹性排班,每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8~9例患者。本次研究选取反向交班实施前(2015年12月)妇科晨间交接班15次,实施后(2016年4月)妇科晨间交接班15次,检查交接班的质量。

2 方法

2.1 传统交接班方法 责任护士到岗,首先全体医护人员参加晨间集体交接班,听取夜班医护人员交班报告后,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手术、新入院、特殊患者进行床旁交接。

2.2 反向交班方法

2.2.1 接班护士提前到岗 责任护士接班,接班护士提前到岗,具体到岗时间根据个人收集资料的能力,对病情的掌握程度等决定。一般要求提前15 min到岗,低年资护士、收集资料能力较差护士或休假后对科室患者病情缺乏了解时,提早30 min到岗。

2.2.2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 接班护士到岗后首先阅读交班报告,查阅新入院、手术危重及特殊治疗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然后至床边,主动问候患者并介绍自己,调换责任护士姓名标牌,了解自己不在班期间及夜间患者情况。

2.2.3 参加晨会 全体医护人员参加晨间集体交接班,听取夜班医护人员交班报告。

2.2.4 接班护士在护士站反向交班 全体在班护士集中到护士站,责任护士反向交班自己管辖患者动态(入院、手术、危重患者等人数)及非床边交接班患者情况。

2.2.5 接班护士床边交班 责任护士带领责任组长、后夜班护士及护士长对危重、术后、新入院、特殊患者进行床旁反向交班。交班规范要求,对于规定的交接项目无对应内容的也必须做好交接。对不宜在患者面前用语言表达、必须交接具体数值及需实行保护性医疗的患者病情,为避免刺激患者,在床边交接完毕后至护士办公室交接。责任护士只负责汇报自己所负责的患者,不用全程交接,护士长、护理组长、后夜班护士需全程交接。流程见图1。

图1 妇科晨间反向交接班流程图

2.3 观察指标

2.3.1 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 包括患者的疾病诊断、病情动态、阳性检查结果、诊疗方案、护理重点、护理落实6个方面。护士长有选择性地挑选每组2~3例患者,评价责任护士(包含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病情掌握情况。反向交接班实施前(2015年12月)检查责任护士74人次,实施后(2016年4月)检查责任护士74人次。

2.3.2 责任护士对上一班交代工作完成情况 护士长根据交接班内容,检查责任护士完成上一班交代工作情况。反向交接班实施前检查接上一班交代工作的责任护士60人次,实施后检查63人次。

2.3.3 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 护士长随机选择每组2~3例患者,询问患者对护士的知晓度。反向交接班实施前抽查患者148例次,实施后抽查患者100例次。

3 结果

3.1 反向交接班实施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比较 反向交接班实施后,责任护士疾病诊断、诊疗方案、护理落实等方面的掌握率显著高于反向交班实施前(Plt;0.05),见表 1。

表1 反向交接班实施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比较(人次,%)

3.2 反向交接班对责任护士上一班交代工作完成情况的影响 反向交接班实施后,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责任护士对上一班交代工作的完成率显著高于反向交班实施前(Plt;0.05),见表 2。

表2 反向交接班实施前后责任护士对上一班交代工作完成情况比较(人次,%)

3.3 反向交接班实施后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情况 反向交接班实施后,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显著高于反向交班实施前(Plt;0.05),见表 3。

表3 反向交接班实施前后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情况比 (例,%)

4 体会

4.1 反向交接班能促进低年资护士主动学习,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 传统交班以报告式、背诵式等交班方式多见,主要是针对病情变化的客观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交班,对重要护理信息缺乏针对性的讨论、分析。一般情况下除交班护士外,其他护士被动接受信息,参与性不强[3]。妇科病房具有收治的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床位周转快等特点,在反向交班实施前,责任护士经常只满足完成本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忽略了对所管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判断。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有限,传统交班模式中交班后往往多忙于应付常规处置,医嘱的执行以及护理记录的书写,没有进一步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的信息掌握不全面,缺少对护理问题本质或潜在的护理隐患的分析,难以主动钻研专科知识。而反向交接班模式中,责任护士主动获取患者相关信息,通过查体客观、真实、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促使低年资护士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专科技能,主动学习能力较传统交班模式增强[3]。规范的床边反交班模式应用、后夜班护士补充、护士长及时指导提问,培养了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护士的观察判断能力和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4],提升低年资临床实践能力,增强了责任护士的责任心,责任护士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明显提高。

4.2 反向交接班能实现无缝交接班,保证交接班质量 护士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传统交班时接班队伍松散,接班者一般处于被动状态,若思想不集中,可使获取的信息不完整。反向交班模式,责任护士在交班前先梳理出患者的主要问题,在听取晨间集体交接班时更加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使反向交班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反向交班后交班护士再补充,起查遗补漏的作用。护士长就重点患者或疑难问题给予指导、提问,指导责任护士明确护理工作重点、难点。反交班模式规定,交接项目无对应内容的也必须做好交接,如后夜班护士补充时,无内容补充,必须陈述“无补充”,进一步确保了无缝交接班,保证了晨间交接班质量。反向交接班实施后,责任护士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护理工作,对于实施前存在的上一班交代护理措施落实后的效果评价、时间点快速血糖监测等工作遗漏明显减少。

4.3 反向交接班优化了床边交接班流程,提高了护患的满意度 反向交班模式帮助责任护士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每天清晨问候、自我介绍、主动交流了解患者病情,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感受到关怀与尊重。床边交接班时,规范的交接班用语、准确的病情描述、详细的床边指导,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提高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反向交班模式中,责任护士交班前的主动了解病情,明显缩短了床头交接班时间。未交接班的责任护士原则上不参与不分管患者的交班,使其有充分时间完成本组的护理工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后夜班护士将夜间工作交给责任护士,并得到责任护士的反交班,保证交接班质量,安心下班,使每一位护士感受交接班有了保证,护理安全有了保证,后夜班护士得到更好的休息,交接班护士满意度得到提高。

[1]成 凯,黄 莹.反交班模式在护理晨会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3,12(10):973-974.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3.10.026.

[2]徐 艳,郭晓娟.反交班模式在急诊病房交接班中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79-981.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07.043.

[3]邱艳华.反向交接班模式对 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89-90.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49.

[4]陈 洁,薄海欣.某院妇科晨会交接班的流程再造[J].护理学报,2015,22(22):14-1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22.014.

[5]郁艳梅,单 君,吴 娟.心内科晨间交接班流程再造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5A):22-24.

[本文编辑:江 霞]

Practice of Reverse Morning Shift in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YE Lin,ZHOU Hui-jie,TAO Jie-jing,GUO Min

R473.71;C931.3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4.027

2016-06-23

叶 琳(1976-),女,浙江温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晨间
开展小微园混龄晨间游戏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对幼儿晨间播报的几点思考刁
浅谈中班幼儿晨间锻炼游戏开展的策略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基于图片视觉强化的多媒体交班模式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缩短护理晨间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糊涂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