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舞蹈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

2017-11-30 00:20孙樱
艺术评鉴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教学

孙樱

摘要:随着教育界的不断改革,我国舞蹈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新型的教学机制将舞蹈行业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虽然有了改变和进步,但在该方面还存在很多急需改变的弊端,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太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理论知识的准确性,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在本论文中,笔者就学生情感表现力做一个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舞蹈 教学 情感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122-02

舞蹈是一门以表演为基础的行业,一个好的舞者能够将自己的灵魂与身体融合在一起。对于成功的舞者来说,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伤痛都能够利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那么舞者带来的表演就会显得空洞乏味。各大高校的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通常都会将这最重要的一点遗忘,没有表现力的舞蹈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壳,丧失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一、情感表现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延伸作品内涵

说得通俗一点,其实舞蹈表现力就是指舞者能够通过表演将自己对于该项作品的理解展现出来,它属于表演技巧中的一种。毫不夸张地说,表现力可以算作是舞蹈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了,具有该项表演技巧的人跳出来的舞蹈通常都很有感染力,能够很好地将每一位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并且还能在无形中引导观众的情绪,使每一位观看者都能够切身感受到该部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1]。

(二)强化舞台表现

舞台是观众和表演中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双方通过这一个平台进行着情感的交流。老师在教导学生动作姿势的时候,应该一并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舞台来强化自己的表现力。最棒的舞蹈表演并不是动作准确姿势优美,而是能够利用表演引导每一位观众走进自己的心里,视觉上的享受远远比不上心灵的契合更加让人震撼。

(三)提升教学效率

舞蹈是一门要放在大众视野里供人品评的艺术,为了使观众有一个更好的感知,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模式,优化自身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一个舞者都能运用自己的肢体带给观众极致的享受[2]。想要提升教学效率,老师必须先要认真审视当下教学中的现状,结合现有弊端整改新式方案,扬长避短选优规弊,制定出一个更加符合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教学效率并不仅仅体现在准确的舞蹈动作上,在教导学生姿势标准规范的同时,还应该引导他们用过肢体动作来展现自己的情感。表现力很难通过言语形容,这就需要每一个老师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舞蹈来感受表现力的真谛。

二、实践路径

(一)加强作品理解

每一段舞蹈寄托了编造着的情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应该对于该段作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且能够通过对作品产生背景的分析体会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会舞蹈动作并不能代表就真的学会了这段舞蹈,只有在情感上能够和作品高度契合,这才算是真正的学会了这段舞蹈[3]。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导学生新舞蹈的时候,应该注重对作品的讲解,任何一个创作产生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老师可以通过对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创作条件等方面展开讲解,带领学生了解每一位创作者。只有真正理解了一个作品,才能够和这个作品在灵魂上高度契合,继而利用表演的形式让所有的观众看到一个富有灵魂的作品。

(二)提升创新培养,强化审美能力

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舞蹈的表演并不仅仅局限在动作姿势的展现上,一万个舞者对于同样一个作品应该有一万个不同的表演形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不能够一味地模仿他人,最重要的是在学会基本动作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创作,将自己所理解到的东西和创造者的作品进行一个融合贯通,以一种新的形势展现出来。用我国一句古语来讲,颇有些旧话新说的意思,别人跳了成千上万次的舞蹈,经过不同舞者的理解和润色重新跳出来,就又有了另外一种不同的风味。

对于艺术表演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强的审美观。观看舞蹈表演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美化感情洗涤人心的一种方式。老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审美包含两方面:一是审美情趣,二是审美能力,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念[4]。

(三)转变教学主体,完善教师建设

在现有的教学中,舞蹈教学的主体是老师,这种体制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表现。学校应该针对这种教育上的弊端积极做出整改,将学生和舞蹈作品重新推到主体的位置上,老师是一个辅导者,是学生学习舞蹈作品道路上的引路人,只有學生自己和作品才是舞蹈教学中的主体。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早就已经不适合应用到当时的课堂中,要想舞蹈事业更上一层楼,学校相关领导应该积极完善教师建设,开创新型教学体系,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在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中找到适合当下发展趋势的方法。一个完善的教师团队能够很好地促进舞蹈事业前行,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推力,我们应该从该方面入手,尽最大可能的激发起每一个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热情。

(四)注重情感和表现力的培养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标准的动作与形体的塑造都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两部分相对来说又是比较乏味和枯燥的,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抗拒的情绪,这对于舞蹈的学习效率很不利。要想改变当下这种状况,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整改,情感是提升兴趣最好的方式,教师应该运用一些合理的教学技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该项课程产生感情。

舞蹈表演最重要的就是运用躯体姿势和他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笔者认为,舞蹈教学应该注重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展,开展这项课程,主要是为了给学生一个互相交流和观摩的平台,一可以让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二能够使学生在观摩其他人表演的时候更改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综合活动课程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进行培养。

对于刚刚上舞台的人来说,还暂时无法适应万众瞩目的场景,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舞台感,使学生在站上舞台真正表演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舞台经验,減少胆怯带来的失误和僵硬感。

实践是获取经验最好的途径,老师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表演机会加强学生自身表现力的培养,一个好的表现力仅仅只是靠在舞台上积累的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表演者对于作品本身蕴含的感情。

笔者看过一部电影,讲的是黑天鹅与白天鹅的故事,在影片中,能够成为白天鹅的人很多,跳舞的姑娘大多数都是善良和纯洁的,所以她们无论是对白天鹅的理解还是爱慕崇拜都更胜于黑天鹅,基于这种背景,适合选做白天鹅的人很多,但是能够跳黑化之后的白天鹅的人寥寥无几。片子以女主角的视野讲述了她成为黑天鹅的整个过程,为了能够和这个角色达到灵魂和精神上的高度契合,女主硬生生将灵魂分裂成了两个,一个是高贵典雅不食人间烟火的白天鹅,另外一个是永远堕落进黑夜中颓靡邪恶的黑天鹅。

在影片中,女主和黑天鹅情感的契合度几乎已经成了同一个人,因为这个原因,她在跳黑天鹅的时候一举一动都饱含了不可述衷的深情和末世一般的绝望,淋漓尽致地表现感染了看台上所有的观众。在观看整场表演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大声呼吸,全部都屏气凝神的注视着看台上翩翩起舞的女孩子。

毫无疑问,黑天鹅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除了舞者带动全场的表现力之外,还有就是他对于作品内容理解的足够透彻,对于创造者寄托在作品里面的情绪有一个切身的感知。

其实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舞台表现力的要求并不需要特别的高,程度只要能够调动起每一个人的情绪就已经足够了。黑天鹅这部片子的结局其实并不美好,女主对于作品本身情感的过分探知使她迷失了自我,随着这一台舞蹈的落幕,女主的生命也永远的静止了。笔者认为,所有舞者在了解舞蹈作品中创造者赋予其中的情感时,还应该保持一个坚定的自我。

表现力是决定舞者的表演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将情感合理倾述到自己的肢体上,利用标准的舞蹈动作展示出该段作品的灵魂和精髓。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大多都不注重舞者情感和表现力的培养,教学的重心还仅仅只是落在动作的规范与标准上,光有形没有感情的舞蹈就像是一个丧失了灵魂的人。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表现力的培养,给自己的表演安装一个动人的灵魂。

三、结语

大多数人在观看一场表演的时候对该类作品没有什么太大的了解,观众对于舞蹈作品的感知几乎全部都是通过舞者的舞台表演,这个时候,舞者表现力的强弱几乎是决定这场表演成功或失败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使每一个舞者学会展现自己的表现力,调动起观众的情绪,舞蹈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李志晓.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01):234-235.

[2]何苗.高校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探究[J].青年时代,2016,(19):133-134.

[3]肖志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20):144-145.

[4]刘明霞.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舞蹈表现力[J].戏剧之家,2016,(12):145.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