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17-12-01 05:39尹祥广周玉峰顾则娟翟凤平
护理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条目弹性量表

尹祥广,徐 华,周玉峰,顾则娟,翟凤平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2.南京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00)

【研究生园地】

急诊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尹祥广1,徐 华1,周玉峰2,顾则娟3,翟凤平1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2.南京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对 209例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护士心理弹性(54.94±12.04)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作生活质量(95.51±15.1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总分、工作条件、工作压力、工作家庭平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均低于一般护士。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性、适应性及目标实现均与工作生活质量条目总分、工作条件、工作掌控、工作家庭平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职业生涯满意度正相关(P<0.001)。结论急诊护士的心理弹性及工作生活质量较低,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急诊护士心理弹性,进而提高其工作生活质量。

急诊;护士;心理弹性;工作生活质量

护士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nursing work life,QNWL)是指注册护士在达到组织目标的同时,在工作、组织中的经历能够满足其重要个人需求的程度,同时关注为护士提供机会促进组织的发展,强调护士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注重发现改进工作、改善工作环境的因素,以实现组织生产率与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共同提高[1]。护理旨在服务于人类健康,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工作生活质量正相关[2]。急诊科室是医院的窗口单位,其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效益。高服务质量需要高素质,稳定的急诊护士团队,因而,关注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对急诊科室和医院发展有利。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3]。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有正性关联[4]。本研究将通过探讨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护理管理者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提供证据和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调查方法,于2016年7—8月,对江苏省7所三级甲等医院(徐州5所、南京2所)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急诊护士纳入标准:急诊临床一线工作,满6个月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且有较好依从性。排除标准:调查期间病假,处于孕期、不在岗以及不合作者。对于调查表应答项目缺如>15%,或所有条目均选同一选项及雷同作答者,给予剔除。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基本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制,包括急诊护士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家庭照顾任务、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职场紧张感、职场暴力经历情况等。

1.2.2 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 本研究用于测量急诊护士心理弹性量表,采用李亚萌[5]翻译,修订的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该量表分为3个维度:坚韧性、适应性、目标实现,共有23个条目。按照 Likert量表5级赋分法(0~4),0代表“从来不”,1 代表“很少”,2 代表“有时”,3 代表“经常”,4代表“一直如此”。分数越高,心理弹性越好。该量表的总Cronbach α系数为0.940,量表的坚韧性、适应性、目标实现3个维度的因子分别为0.903、0.859、0.803;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1.2.3 工作生活质量量表 研究采用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第2版[6],量表中文版由邵亚等[7]翻译、修订而成。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33个条目,采用Likert量表5级赋分法(1~5)。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是:工作条件0.859,工作压力0.728,工作掌控0.832,工作家庭平衡0.794,工作评价0.844,一般幸福感0.820,职业生涯满意度0.652,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939,具有较高的信度。量表中含有负性赋分条目,负性条目得分进行转换后再行计算量表各维度得分。

1.3 调查方法 问卷由研究者统一发放,并讲解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该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给予护士信息保密,并遵循自愿原则,数据仅用于研究使用,不为他用,填写完毕后由研究者统一收取。对于问卷填写不完整者,请相关护士进行补充完整,以保证问卷的完整性。调查表应答项目缺如>15%,所有条目均选同一选项以及雷同作答者,按照无效问卷评定。本次调查共发放213份问卷,共回收213份,回收率99.5%。其中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98.1%。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过程中对于个别问卷缺失值的处理,用缺失值相邻点的均数替代。本研究之中总共有4份问卷存在5个缺失值,没有出现负向赋分的缺失值。

2 结果

2.1 急诊护士一般资料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了209名急诊护士,以女性为主,占89.0%;年龄≤30岁占61.7%;工作年限≤10年者占71.8%;初级职称者占68.0%;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8.9%;详见表1。

表1 急诊护士一般资料(n=209)

2.2 急诊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得分情况本研究将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与李亚萌[5]研究的231名急诊护士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详见表2。将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与陆茹茵[8]研究的广东省1 250名护士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详见表3。急诊护士心理弹性总得分(54.94±12.04)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作生活质量得分(95.51±15.1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根据各个维度条目数进行换算求得:总分条目均分为(2.89±0.46)分,工作条件条目均分为(2.79±0.68)分,工作压力得分(1.80±0.66)分,均低于平均水平(3分)。

表2 急诊护士心理弹性得分情况

表3 急诊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2.3 急诊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心理弹性条目总分及坚韧性、适应性及目标实现与工作生活质量条目总分、工作条件、工作掌控、工作家庭平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职业生涯满意度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弹性总分及适应性与工作压力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坚韧性及目标实现与工作压力负性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急诊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急诊护士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急诊护士心理弹性得分(54.94±12.04)分,处于中等水平,低于李亚萌[5]研究结果,两者均低于中国社区人群[9](65.40±13.90)分的心理弹性水平。有研究表明[10]:护理人员年龄和工作年限是影响护士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11]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护士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趋于年轻化,且护理工作高负荷、高风险及工作压力大,造成护士离职率较高,有离职意愿的护士高达56.9%。护士年轻化以及经验不足,容易造成护士心理压力大,心理弹性低。在本研究中,急诊护士35岁以上注册护士占比为14.8%,低于报告中的39.7%;急诊护士工作10年以上的急诊护士占比28.2%,低于研究报告中的47.2%。急诊护士年轻化以及工作年限短的现象更多突出,造成了急诊护士心理弹性较低。急诊科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病患家属急,医患纠纷多[12],导致急诊护士工作负荷高,风险大。研究中发现有80.4%的急诊护士经历过职场暴力,与王位琼[13]的研究结果80.2%相当。更有88%急诊护士有职场紧张感,这些因素导致急诊护士心理压力过大,降低了心理弹性。本研究中急诊护士心理弹性适应性得分、总分低于李亚萌研究结果,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分析数据中发现,急诊护士心理弹性随着年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年龄段从21~35岁逐渐降低,自36岁开始增加。心理弹性随工作年限增长,先降低后升高。工作年限从1~15年逐渐降低,自16年又开始升高。分析两组人群发现,李亚萌研究的护士人群低年龄比例(30以内为88.6%)和工作年限(10年以内为92.3%)均高于本研究结果,心理弹性得分较高者多于本研究,其所测平均得分高于本研究。可能是急诊护士随着年龄增加和工作时间延长,身体不能适应急诊的快速反应节奏以及繁多的家庭事务而使心理弹性降低。而在36岁(工作16年)之后,急诊护士更多的上办公、治疗班次,以及更多临床指导和带教工作,身体和心理压力有所降低,心理弹性开始提高。

3.2 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急诊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因子得分为(2.90±0.46)分,低于水平 3 分,相较于普通护士[8](3.09±0.60)分,得分偏低。Spence等[14]使用需求—控制模型研究加拿大护士工作生活质量时发现:工作压力是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中工作压力(1.80±0.66)分,明显低于普通护士平均水平。工作压力来源于急诊护理工作本身以及职业暴力。急诊科室有别于普通病房,急诊科室负责接待“120”及各种急危重症患者,需要急诊护士在上班期间保持高应激状态及快速反应能力以随时准备参与患者抢救及配合工作。长期持续会给急诊护士带来较大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急诊护士经常遭遇职业暴力(88%),临床上职业暴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压力后遗症[15],如身体应激、疲劳、倦怠等,心理上出现焦虑、挫折、愤怒、害怕、悲伤等,而直接影响急诊护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导致护士工作生活质量降低,急诊护士工作条件、工作掌控能力均低于普通护士。来院急诊患者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得急诊护士对工作准备、护理过程掌控能力弱于其他科室。同时由于急诊室职场暴力事件多发,使急诊护士工作条件得分低于普通科室护士。Loscocco等[16]研究者认为,个人工作态度是影响工作生活质量的因素,人们看待工作的方式会影响他们工作的幸福感,工作态度影响对工作的评价。急诊护士一般幸福感得分低于一般护士,工作评价得分也低于一般护士人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护士一般幸福感降低,工作条件较差以及工作掌控能力减弱,导致急诊护士工作评价比一般护士差。急诊护士工作家庭平衡与职业满意度得分稍高于一般护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处于中等水平。可能与急诊护士与一般护士均存在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休息不规律,护理考试检查较多,需要下班后花时间学习护理相关知识[17]有关,导致工作家庭平衡得分不高。职业满意度在几个维度中得分最高,说明护士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愿意为患者服务,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己价值。

3.3 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正相关 研究中发现,坚韧性与工作生活质量条目总分、工作条件、工作掌控、工作家庭平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职业生涯满意度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

坚韧性,体现护士面对困境时,能镇定自若、反应敏捷的能力。急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突发事件,面对各种危重患者,处理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这就要求护士必须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能及时、快速观察、处理,将患者伤害程度降到最低[18]。坚韧性高的护士,具有较高的工作掌控能力,在急诊工作中能够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及较差的工作条件,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坚韧性强的护士,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好的一般幸福感及职业满意度,并经常对自己的工作作出积极的评价。急诊管理者可以通过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指导和传授经验于年轻护士,培养护士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提高其坚韧性,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

适应性与工作生活质量条目总分、工作条件、工作掌控、工作家庭平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职业生涯满意度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适应性,主要体现个人面对各种环境、事件时的适应程度[5]。这可能与适应性强的急诊护士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急诊长期的工作过程中,锻炼出了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危急事件处理能力。适应强的急诊护士常具有事业心、进取心、乐观性及坚持不懈等人格特征,这些特征是个体心理弹性内在保护因子[19],而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可提高工作生活质量。提高适应性,可以提高工作活力,减轻心理负担,适应急诊工作环境[20],易于调整好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管理者提高护士适应性,可以让其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具有更强的自信心、更高的职业幸福感和满意度,以及更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生活质量。

目标实现与工作生活质量条目总分、工作条件、工作掌控、工作家庭平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职业生涯满意度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目标实现”高者说明护士具有较强的目标认定能力[5]。目标定位可以解释护士工作参与度的方差变异的13%[21],目标明确的急诊护士,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愿意为完成工作目标而努力,并达成目的。护士目标明确,可以激发其内在动力,提升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急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克服困难,做好工作相关事宜及妥善处理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护理管理者应尽可能为急诊护士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组织文化,适宜的薪酬机制,以使急诊护士拥有较高的工作生活质量。

心理弹性与工作生活质量条目总分、工作条件、工作掌控、工作家庭平衡、工作评价、一般幸福感、职业生涯满意度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4]发现,心理弹性可以解释工作生活质量中同情满意度的变异度的39.5%,提高护士心理弹性,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职业生涯满意度,让护士满意于自己的工作。本研究心理弹性坚韧性,目标实现与工作压力负性关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工作压力过大会降低护士的面对困难,实现目标的信心,但是影响程度不能确定。

4 提高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建议

工作生活质量是医院护士离职和离职倾向的预测因子[22-23]。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条件较差,导致其工作生活质量较低,且有较高的离职率和离职意愿,这给医院急诊科的长远发展和急诊护理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本研究表明:工作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正相关。因此,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护士心理弹性来改善工作生活质量。(1)加强团队协作。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加强团队协作,指导和传授经验于年轻护士,培养护士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提高其坚韧性,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2)人性化管理。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满足护士基本需求,关注护士个人生活、家庭状况,必要时给予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援助。重视其专业地位和帮助实现自身价值[24],以提高护士适应性,帮助其应对工作压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职业幸福感、满意度及工作生活质量。(3)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护理工作量进行人力配置,为急诊护士提供支持性的工作环境[25]及创建和谐组织文化。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提高护士心理弹性,以提供积极情感体验,促使个体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增强自我控制感[26]。让护士明确目标定位并易于实现,进而提升急诊护士工作生活质量。保持护士具有较高的工作生活质量,以保证医院和护理的良好发展。

[1]Brooks B A,Anderson M A.Nursing Work Life in Acute Care[J].J Nurs Care Qual,2004,19(3):269-275.DOI:10.1097/00001786-200407000-00014.

[2]Nasl S G,Dargahi H.Study of Quality of Worklife (QWL)[J].Iran J Public Health,2006,35(4):8-14.

[3]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EB/OL].(2011-10-18)[2016-09-26]http://www.apa.org/helpcenter/road-resilience.aspx.2011.

[4]Hegney D G,Rees C S,Eley R,et al.The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Determin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of Australian Nurses[J].Front Psychol,2015(6):1613.DOI:10.3389/fpsyg.2015.01613.

[5]李亚萌.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6]Van Laar D.Quality of Working Life[EB /OL].(2013-01-03)[2016-09-26].http://www.qowl.CO.uk /index.html.

[7]邵 亚,廖少玲,钟慧琴,等.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7):1-3.DOI:10.3870/hlxzz.2014.13.001.

[8]陆茹茵,邵 亚,廖少玲.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9B):3221-3224.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6.006.

[9]Friborg O,Barlaug D,Martinussen M,et al.Resilience in Relation to 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J].Int J Methods Psychiatr Res,2005,14(1):29-42.

[10]王睆泽,陈 瑜,戴立丽.160名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9):425-427.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2.09.015.

[11]方鹏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R].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03,22.

[12]王一洁,王鑫鑫.急诊科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5):446-448.DOI:10.3969/j.issn.1673-6966.2011.05.023.

[13]王位琼,谢 文,张梅霞,等.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紧张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2-55.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1.04.017.

[14]Spence H K,Finegan J,Shamian J,et al.Testing Karasek’s Demands-control Model in Restructured Healthcare Settings:Effects of Job Strain on Staff Nurses’Quality of Work Life[J].J Nurs Adm,2001,31(5):233-243.

[15]李艳艳,陈翠萍,贺学敏,等.护士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5):615-617.DOI:10.3760/j.issn.1674-2907.2015.05.046.

[16]Loscocco K A,Roschelle A R.Influences on the Quality of Work and Nonwork Life:Two Decades in Review[J].J Vocat Behav,1991,39(2):182-225.DOI:10.11124/jbisrir-2015-2380.

[17]Brooks B A,Storfjell J,Omoike O,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Life[J].Nurs Adm Q,2007,31(2):152-157.DOI:10.1097/01.NAQ.0000264864.94958.8e.

[18]任雅欣,周 英,马春花,等.心理弹性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C):293-294.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4.03.015.

[19]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6 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172-176.

[20]张 艳,刘华平.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90-93.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2.07.029.

[21]Adriaenssens J,Gucht V,Maes S.Association of Goal Orientation with Work Engagement and Burnout in Emergency Nurses[J].J Occup Health,2015,57(2):151-160.DOI:10.1539/joh.14-0069-OA.

[22]Fu X,Xu J,Song L,et al.Validation of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Life Scale[J].Plos One,2015,10(5):1-12.DOI:10.1371/journal.pone.0121150 May 7,2015.

[23]Lee,Ya-Wen,Dai,et al.Quality of Work Life as a Predictor of Nurses’ Intention to Leave Units,Organisations and the Profession[J].J Nurs Manag,2015,23(4):521-531.DOI:10.1111/jonm.12166.

[24]任雅欣,罗太珍,周 英,等.广州市10家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11):46-50.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1.046.

[25]邵 亚,廖少玲,钟慧琴.工作家庭冲突对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20):15-18.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20.007.

[26]张丽娣,李乐之.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护理学报,2012,19(13):17-19.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2.13.005.

[本文编辑:方玉桂]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Work Life of Emergency Nurses

YIN Xiang-guang1,XU Hua1,ZHOU Yu-feng2,GU Ze-juan3,ZHAI Feng-ping1
(1.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Xuzhou 221000,China;2.School of Nursing,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3.Dept.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work life (QWL).MethodTotally 209 emergency nurs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resilience scale and quality of work life scale.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is.ResultsThe score of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work life was 54.94±12.04 and 95.51±15.16 respectively,which indicated a medium-low level of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work life.The total score of QWL and the score of work condition,work pressure,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family,working assessment and general well-being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nurses in other departments.The total score of resilience,hardiness,adaptability and target implementation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of QWL,working condition,work control,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family,work assessment,general well-being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P<0.001).ConclusionEmergency nurses present poor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work life and the two a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each other.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resilience of emergency nurses and then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work life.

emergency;nurse;resilience;quality of work life

2016-09-29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3KJB320014)

尹祥广(1985-),男,江苏徐州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护师。

周玉峰(1978-),女,江苏南京人,博士,讲师。

R395.6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7.001

猜你喜欢
条目弹性量表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