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2017-12-06 06:09赵丽芳王建宏吴开春
河北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胃底生长抑素食管

赵丽芳, 路 伟, 薛 晶, 曹 芳, 郭 蕾, 王建宏, 吴开春

(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消化病急诊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生长抑素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赵丽芳, 路 伟, 薛 晶, 曹 芳, 郭 蕾, 王建宏, 吴开春

(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消化病急诊科, 陕西 西安71003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100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腔二囊管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加用生长抑素,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事件、临床指标、并发症、凝血指标、肝功能与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再出血率、输血量与止血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wPT、ATPP、TT、D-二聚体、TBIL、ALT与AST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对照组,FIB、抗凝血酶Ⅲ与胆碱酯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组间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生长抑素; 三腔二囊管;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因出血量大,病情危急,因产生失血性休克,进而产生肝性脑病与肾衰,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及时治疗[1,2]。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治疗与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三腔二囊管作为疗效最为稳定的气囊压迫止血方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因此本研究为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将我院1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100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以随机号码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3]:①均经实验室、内镜、CT或B超与肝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肝硬化;②满足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制定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与治疗规范》中的诊断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4,5]:①合并肝硬化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②合并循环系统或肾功能异常患者;③预计生存期<6个月或存在远期失访风险患者等。其中,实验组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为(52.0±8.3)岁,Child-Pugh分级A级14例,B级28例,C级8例;对照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为(51.4±8.1)岁,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25例,C级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肝功分级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营养液与电解质溶液,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腔二囊管治疗,即经口插入三腔二囊管,抽吸胃底积血,并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澈;向胃囊注入300mL气体同时向外加压牵引,维持囊内压为50~70mmHg,压迫胃底后仍未有效止血再次注气50~80mL,固定后拉力约为0.3kg,以无活动性出血为止血成功,并行常规静脉曲张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加用生长抑素(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9187),即缓慢静脉推注0.25mg生长抑素作为负荷量,并以0.25mg/h的速度持续滴注,共治疗48~72h。

1.3检测方法[6~8]:观察指标包括: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输血量、止血所需时间、并发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胆碱酯酶等。生存质量参考慢性疾病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包括8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事件、临床指标与并发症

2.1两组患者相关临床事件、临床指标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发热、胸骨后疼痛等单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输血量与止血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与肝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凝血指标与肝功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wPT、ATPP、TT、D-二聚体、TBIL、ALT与AST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对照组,FIB、抗凝血酶Ⅲ与胆碱酯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与肝功能

注:组内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组间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

注:组内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

3 讨 论

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肝硬化在我国的年发病率约为17/10万人,占全部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主要由病毒性肝炎所引发,表现为肝小叶结构破坏与形成假小叶,门静脉系统阻力升高,因此造成门体侧枝循环开放,造成食管胃静脉曲张[9]。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0%,其中约有20%~30%的肝硬化伴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现破裂出血,因出血量巨大,可造成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诱发肝性脑病与肾衰,并具有一定的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需要临床上格外注意。

针对该病的治疗,临床上主张在吸氧、禁食、补充血容量等基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有效的止血手段,其中包括药物干预、气囊压迫止血与内镜治疗等,其中内镜治疗医疗费用昂贵,操作相对复杂,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气囊压迫止血方案具有疗效稳定,操作简单的特点,其止血率高达50%~80%,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三腔二囊管是气囊压迫止血方案的主要医疗器材,由三腔管、胃气囊与食管气囊组成,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最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案,但术后应激水平较高,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医疗需求[10]。

生长抑素可特异性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减少胃蛋白酶与胃泌素分泌,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减少内脏血流量,可迅速降低门静脉压力,并在肝脏中迅速代谢,可减少肝硬化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对肝脏功能的损伤,因此可作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常规药物。

为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将我院1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出血率、输血量与止血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wPT、ATPP、TT、D-二聚体、TBIL、ALT与AST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对照组,FIB、抗凝血酶Ⅲ与胆碱酯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组间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生长抑素可明显提升止血率与静脉曲张消失率,降低三腔二囊管并发症概率与再出血率,稳定凝血功能与肝功能,并提升远期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综上所述,生长抑素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1] 赵晓玲.生长抑素联合内镜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24~25.

[2] 周立文,林才雄.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8):1189~1190.

[3] 陆星华,张泰昌.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2003年)[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3):149~151.

[4] 张江春,胡乃毅,刘怡.组织胶联合生长抑素在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应用与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1):44~45.

[5] 张元福.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6):1282~1283.

[6] 叶营,孙相钊,蔡春调,等.内镜联合药物诊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再出血危险因素研究[J].海南医学,2017,28(3):374~378.

[7] 翟厚峰,何清,孔晓方.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胃复安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2):89~90.

[8] 岳建荣,谢虹,杨辉,等.质性研究与SF-36量表联用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3):199~201.

[9] 徐艳,李小兰.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127~128.

[10] 毕春洋.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38~139.

1006-6233(2017)11-1836-04

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2JM4011)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11.021

猜你喜欢
胃底生长抑素食管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