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2017-12-09 14:04陈宏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征地利益研究

陈宏

征地拆迁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陈宏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41)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与加快,征地拆迁问题凸显,其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一方面,关注征地拆迁制度性的静态研究,如立法、参与者、成本控制及拆迁模式等;另一方面,着重博弈与征地拆迁行为的互动研究,如征地拆迁冲突与治理、权益维护及一些不和谐现象等。

征地;拆迁;法律;协商治理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安居环境亟待改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征地拆迁已成为了国家、社会和公众的迫切需要。征地拆迁自古有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快速发展,征地拆迁问题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学者对征地拆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性建设的理论和因多方博弈引起的拆迁行为方面。

一、制度性研究

白呈明(2011,2012)指出,政府征地拆迁政策已有重大改变(土地的宏观调控、被征地居民的权益保护),国家需要创建地方性法律体系,行使地方立法权来消解国家法规政策的刚性约束,通过各层立法化解征地拆迁难题。鲍海君、周文章(2016)运用地方征地拆迁案件判决书的大数据统计,研究了征地拆迁案件中司法判决的对接-阻断机制,得出诉讼案本身、被诉行政部门和司法机构是这一机制运作关键因素。

吴秋菊(2015)通过调研发现,开发商介入征地拆迁将使补偿标准由政府主导演变为开发商与居民协商,机制转变使居民享有土地增值收益,但也可能沦为土地食利者。常宇(2012)则梳理了城市征地拆迁中的各种权益转让类型,强调了民意参与的重要性和作用。钟祥虎(2014)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在现实制度架构下,组织性参与是有效维护被征地拆迁户权益的途径。常健、刘芳(2012)指出,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不对等(不对称或不平衡)性,政府公信力建设需要加强。

陈华平、胡建华(2015)认为,征地拆迁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经济交易行为,交易成本理论可以界定公共利益和变革土地产权,规范征地拆迁中的补偿标准,推动市场交易,达到控制征地拆迁成本的目的。余彪(2015)指出政府拆迁模式下无法解决政策供给和差异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建立市场化征地拆迁的运作模式。龚春霞(2013)通过调研发现,政府有效干预下的土地财政征地拆迁模式比较成功。

二、互动性研究

杨华(2013,2014,2015)指出征地拆迁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问题,来源于政策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存在利益博弈空间,解决的方法就是调整各项征地拆迁的方针政策,限制当事各方的再分配利益博弈空间。另外,征地拆迁因利益博弈而分配不均衡,各利益阶层对抗性更剧烈,和谐性差、整合度低。马光选(2015)认为,征地拆迁冲突有息止、生发、激化、化解四个演化阶段,为有效遏制其冲突,冲突治理机制应从“强势治理”转向“协商治理”,从而实现从“污名化”向“美名化”的转变。

肖湘雄(2014)利用问卷调查访问,提出前期利益、中期资源、后期政策的征地拆迁多元主体协同解决“拆迁难”的治理模式。杨宝、王兵(2013)通过实证研究,建立以“中心—外围”关联、“命令—协商”互动的超二元的政府主导与社会自治创新型征地拆迁治理构架,提出以参与、合作、协商等方式创新征地拆迁管理。陈发桂(2011)认为,实现基层政府与拆迁居民的良性互动,实现居民合理的利益诉求,需要民间组织嵌入征地拆迁治理。

杨华(2013)认为,征地拆迁必然会出现诸多抗争、冲突,通过预期征地拆迁可为将来的利益博弈与征地拆迁做准备。金细簪、虞晓芬、胡凤培(2015)利用Logistic方法分析调研问卷,探索征地拆迁中预期意愿与拆迁行为的差异现象,指出利益分配机会的不固定、不均等和维权意识的深化是导致拆迁意愿与拆迁行为背离的主要原因,解决之法就是改革现行征地拆迁制度,维护征地拆迁规则的权威性,打消利益相关者的谋利抵制行为。

征地拆迁冲突是社会敏感问题,涉及国家的权威、社会的安定及各利益方的切身利益,媒体报道不敢也不愿轻易介入。李黎丹、官建文(2013)试图厘清网络媒体在环境污染事件、征地拆迁中引导的有效性和传播的正向性,提出借鉴在议程设置基础上的新媒体情境下的有效引导议题。袁光锋(2012)则在强调征地拆迁中媒体呈现重要性的基础上,形成法规为媒体的国家权威下的合法化多元主义征地拆迁报道。

征地拆迁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现象,诸如征地拆迁领域灰色势力的形成、黑恶势力的生长等。刘建平、田苗(2015)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灰色势力已经介入征地拆迁领域,激发了一些社会冲突和矛盾,是区域社会不稳的主要诱因。灰色势力具有依附性、渗透性、隐匿性、强制性和掠夺性,在征地拆迁利益分配中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至于形成的机理,既有来源于市场主导征地拆迁的致命性缺陷,也有基层治理主体的虚化、政府治理机制的不健全、投资资本和经济利益密集输入等因素。张红霞、周霞(2014)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征地拆迁领域黑恶势力的生长机制。征地拆迁领域的黑恶势力滋长的原因,除主要有其活动空间的复杂、不均匀的地理分布、无规律的独特禀赋外,还有来自于外界的公检法部门职能的缺失和其不作为以及不法开发商的预谋和联手。耿羽(2016)则提出,征地拆迁中有暴力市场化的趋势,其实质是政府缺位问题。司法部门应对暴力行为进行界定,对征地拆迁中的各方利益诉求程序化、法制化。

三、简评

征地拆迁研究属于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涉及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数属于现状对策类的表象性研究,不成研究体系,在深度、广度和方法上都需要进行拓展。虽然在征地拆迁的制度性和互动性研究上有所突破,但这两方面的研究还有各自的缺陷。制度性研究源自于国家征地拆迁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存在明显的不完备和滞后性;互动性研究来自于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属于征地拆迁研究的外延部分,取决于征地拆迁各利益方的主观能动性(即行为选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恰恰是研究中的难点。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引入规范研究(即“内涵-外延”研究)和社会行动分析法(即“过程-事件”分析),既克服制度分析的制约性,又能体现各利益方的能动性。

[1]白呈明.被地方立法所消解的国家征地拆迁政策法律——以某开发区征地拆迁模式演变为视角[J].理论与改革,2011,(5).

[2]杨华.农村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博弈:空间、主体与策略——基于荆门市城郊农村的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3]金细簪,虞晓芬,胡凤培.征地拆迁的预期意愿与行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5,(6).

[4]袁光锋.合法化框架内的多元主义征地拆迁报道中的“冲突”呈现[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4).

[5]刘建平,田苗.征地拆迁领域灰色势力的行为特征与形成机理探析——基于对H新区的田野调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5,(3).

[责任编辑 兴华]

F28

A

1673-291X(2017)26-0103-02

2017-07-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XGJ012);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2015SZYQN15)

陈宏(1973-),男,四川自贡人,博士,从事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

猜你喜欢
征地利益研究
调兵山市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初探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I Love You, Dear China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关于征地管理工作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