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

2017-12-12 01:43韩东亮生明娟崔光怀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11期
关键词:面部皮肤血运斧头

韩东亮,刘 琳,生明娟,崔光怀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山东 滨州,256600)

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

韩东亮,刘 琳,生明娟,崔光怀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山东 滨州,256600)

目的 探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治疗的20例面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修复,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研究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20例患者的创面均I期愈合,斧头状皮瓣均成活,未见附近器官或组织的移位和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满意率96%。 结论 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眼睑部位、鼻背部和额部的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术后瘢痕形成较小,周围组织器官变形较小。

斧头状皮瓣;面部皮肤缺损修复;局部皮瓣

面部皮肤是良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完整性手术切除多为其首选首选治疗方法[1]。面部肿物虽多数体积较小,但手术切除后形成的皮肤缺损所占面部总面积的比例却较大。面部五官等相对较集中,可动员皮肤相对较少,简单的缝合封闭创面多较困难,且易导致创面周围器官的变形。面部皮肤相对血运较好,皮下血管网丰富,为设计斧头状皮瓣提供了组织学基础[2]。运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封闭创面能够较好的避免局部组织移位,减少瘢痕形成,起到很好的美容效果。笔者收集了我院整形外科在 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20例具有手术适应征的面部皮肤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封闭创面,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分析了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9~75岁。基底细胞癌4例,鳞状细胞癌3例,色素痣3例,脂溢性角化病4例,血管瘤切除后创面2例,头面部外伤形成的创面4例,皮肤缺损最小面积为1.5cm×1.5cm,最大8cm×7.5cm。

1.2 手术方法

1.2.1 肿物切除方法及原则 明显的良性肿物沿肿物边缘1mm外扩切除,怀疑恶性或者恶性皮肤肿物沿肿物范围外扩3-5mm,并送快速病理,核实各切缘及深切面是否切除完整。多数良性肿物切除术深度达浅筋膜层面,恶性皮肤肿物层面多较深,可达深筋膜甚至颅骨表面。肿物切除后形成创面多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

1.2.2 皮瓣设计 斧头状皮瓣多选择设计在皮肤缺损部位可动员皮肤相对较多一侧,亦要注意选择在易于隐藏切口一侧,比如发际线,鼻唇沟及耳后等部位。皮瓣设计具体如下:①单侧斧头状皮瓣(见图1):于皮肤缺损边缘选取一点(记为A点),此点多选择在皮肤缺损最大纵轴的两端,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皮瓣的旋转,而且可以缩短蒂的长度,有利于提高皮瓣的成活率;由A点引出一条切口线,此切口线尽量选择与皮纹、皱褶线尽量一致,或将此切口线选择在发际线附近,这样可以较好的隐藏切口。沿缺损最大轴延长线选取一点B,AB连线长度约为缺损最大轴长度的1.5~2.0倍[3],连接AB两点做一弧线作为斧头状皮瓣的“斧刃”,弧线高度略高于缺损缘,保证AB线与缺损夹角在30°~45°之间;选取一点C,C点位于A点过缺损区域与边缘交点D点的水平线上,BC连线做一弧线,AB弧线和BC弧线的夹角在45°~60°之间;封闭创面后CD即为斧头状皮瓣的蒂部,CD长度为AB连线长度的1/2到1/3,甚至1/4。②双侧斧头状皮瓣(见图2):如皮肤缺损周围单侧可动员皮肤较少,旋转后仍张力较大,可设计双侧斧头状皮瓣。

1.2.3 手术过程 肿物及皮瓣范围给予5%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成功后,根据无瘤原则沿肿物边缘完整切除肿物,良性肿物边缘外扩1mm,恶性或者怀疑恶性肿物沿肿物边缘外扩3-5mm切除,深面达浅筋膜深面,甚至肌肉及颅骨表面。恶性或者怀疑恶性肿物送快速病理,根据病理结果及各切缘是否完整切除决定是否进一步扩大切除。完整切除肿物后创面多为类圆形,按术前设计沿AB及BC切开皮肤及皮下,深度达深筋膜浅面,钝锐结合分离,避免过度牵拉皮瓣,注意保护蒂部血运。回旋切线不必完全切开,可以边切,边试探性封闭创面,只要能封闭创面就可。皮瓣游离形成后,将皮瓣旋转推进封闭缺损区,先缝合固定皮瓣的两个角,皮下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使张力均匀分布,皮下缝合线尽量少,避免影响血运,做到皮瓣对合无张力,各切口对合整齐。再以8-0美容缝线间断缝合,亦要在切口对合整齐的基础上扩大针距。B点形成缺损做“V—Y”推进缝合关闭创面。引流条视术中情况而定,无明显渗出者加压包扎即可。术后常规换药,5—7天拆线,术后避免使用止血药.

图1

3 结 果

术后5到7天拆线,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均I期愈合。随访6个月,切口恢复较好,切口线不明显,瘢痕增生不明显,无明显凸起,周围器官无明显牵拉变形,外观修复均较满意,患者均较满意,满意率96%。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27岁,额部类圆形巨大皮肤肿物,大小约5.0cm×5.3cm(图3a),术前高度怀疑恶性,沿肿物边缘3mm完整切除肿物,深面达额肌表面,快速病理提示:基底细胞癌,各切缘及深面均未见残余。形成面积为5.0cm×6cm创面(图3b)。术前沿额部皮纹及发际线设计双侧斧头状皮瓣图(3c),皮瓣长度约为缺损长度的1.5倍,蒂部约为远端的1/2,无张力旋转修复黑痣切除后的缺损区(图3d)。术后3天换药,七天拆线切口愈合较好(图3e),跟踪6月后各切缘愈合较好,未复发,无明显瘢痕形成,周围组织器官无明显畸形(图3f),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

图2

图3 图3a.额部巨大肿物;图3b.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图3c.设计斧头状皮瓣,充分游离,试探性对合;图3d.美容缝合封闭创面,放置引流条;图3e.术后7天拆线;图3f.术后6个月复查

4 讨 论

面部皮肤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及外伤性皮肤缺损等为外科常见皮肤缺损,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均既要遵循彻底去除坏死及恶变组织,又要遵循美容原则。面部器官相对较集中,简单拉拢缝合封闭创面容易导致周围组织的异位,影响美观。游离皮片移植术短期内既可以封闭创面,又不至于导致周围器官畸形,但后期易出现皮片挛缩变形,亦会导致周围组织移位变形,且有游离皮片色泽及质地等与周围组织存在差异,美观性相对较差。斧头状皮瓣以其典型的弧形“斧刃”形切线及较窄蒂部等特点而得名,该皮瓣本质上属于随意皮瓣,真皮下血管网及浅筋膜血管网为其主要血供来源,面部组织血供相对较丰富,这也使斧头状皮瓣的窄蒂成活成为了可能。传统的缝合方法只是简单的达到切缘的整齐对合,美容缝合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瘢痕的形成[4,5],这也为斧头状皮瓣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设计斧头状皮瓣时也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皮瓣设计应经可能的保留皮下蒂,在保留皮下蒂的情况下可以使皮瓣蒂部更窄,蒂越窄旋转越轻松,但血运越少,皮瓣坏死风险越大,我可应用的斧头状皮瓣最窄约为皮瓣远端的1/3,皮瓣成活较好;②皮瓣设计应该灵活,皮瓣回旋切线不必一次性完全切开,可以试探性切开,以能无张力封闭创面为标准,单侧斧头状皮瓣无法封闭创面不宜强行封闭,可以设计双侧斧头状皮瓣封闭创面(如图3病例);③皮瓣设计切口线尽量沿面部皮纹方向,或者选择容易隐藏切口的位置,如耳后、发迹线等位置,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术后切口瘢痕的形成;④皮瓣缝合封闭切口注意切口的整齐对合,尽量做到皮内缝合后零张力,我科所作皮瓣基本做到皮内缝合后切口接近不用皮外缝合,美容线皮外缝合只起到辅助对位作用,如果无法做到,切口间距也要控制2mm以内;⑤皮内缝合起到对合切口,消除张力的作用,不必缝合过于密集,越靠近皮瓣尖端越应在对合完好的基础上减少缝合针数,保证血运,皮瓣尖端缝合对位整齐即可,必要时可以不做皮内缝合,尽量保证尖端血运;⑥皮瓣分离采用顿锐结合分离,注意彻底止血,较大的皮瓣适当放置引流条,适当加压,既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又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6],皮瓣分离尽量轻柔,避免损伤如面神经等面部重要组织。

综上所述,斧头张皮瓣可以在不导致面部周围组织畸形的基础上较好的封闭面部皮肤缺损,辅以美容缝合可以使瘢痕形成减到最小,该皮瓣具有操作相对较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成功率高,术后满意度高的优势,是临床封闭创面值得推广的方法。

[1]王宏. 72例头面部皮肤肿瘤临床分析[A].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吉林省医学会.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吉林省医学会,2011:3.

[2]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出版社,1999:103-112.[3]张健.斧头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9):657-658.

[4]李祥.面部外伤行急诊美容缝合50例手术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3):113-113.

[5]段宝学.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在创伤和整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1):43-45.

[6]沈志刚.美容缝合术在面部外伤急诊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4,4(4):72-73.

The axe flap combined beauty sutur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acial skin defect.

HAN Dong-liang, LIU Lin, SHENG Ming-juan, CUI Guang-huai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burn plastic surgery, Shandong Province, 2566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 ff ect of axe- fl ap combined beauty suture on facial skin defect repair. Methods Selection for treatment of 20patients with facial skin defect, adopt the axe fl ap combined beauty suture repair, we assessed the efficacy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he ax fl ap combined beauty sutur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 ff ect of the repair of facial skin defect.Results The wounds of 20 cases were I healing, ax fl ap survival, not seen nearby organs or tissues of the displacement and deformity.After 6 month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96%.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 ff ect of the joint beauty suture on the skin defect of the upper eyelid, nose and frontal area is accurate, and the scar formation is small, and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are less deformed.

Axe fl ap; Facial skin defect repair; Local skin fl ap

10.19593/j.issn.2095-0721.2017.11.010

韩东亮(1990-),男,回族,硕士研究生。

并列第二作者:刘琳(1993-),生明娟(1985-)。

崔光怀(1964-),男,1964年生,汉族,教授、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主任。

猜你喜欢
面部皮肤血运斧头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关于人体面部皮肤菌群的研究进展
金斧头和银斧头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肉毒素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研究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遗失的斧头
大学生面部黑色素的测量和分析
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
没造成船,却刮了脸。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