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桩冠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2017-12-12 01:43彭树新遆云飞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11期
关键词:残根牙冠患牙

刘 洋,彭树新,遆云飞

(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2.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南 郑州,45000;3.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整形外科,河南 郑州,450000 )

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桩冠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刘 洋,彭树新,遆云飞

(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2.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南 郑州,45000;3.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整形外科,河南 郑州,450000 )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桩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患牙残根桩冠修复的64例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研究组患者行牙冠延长术,对照组患者行牙龈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8周、1年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1年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 研究组术后8周、1年时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0%、93.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研究组的PD、SBI均明显低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牙冠延长术应用到残根桩冠修复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牙冠延长术;残根桩冠;美容修复

牙冠延长术为一种近几年来在国际与国内均广泛应用的牙周手术,临床主要将其应用在残根龈下断端或者暴露外伤劈裂牙,或用于改善露龈微笑或过短牙冠等一系列不美观现象,不仅疗效确切,同时对患牙的保存率也较高[1-2]。为了探讨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桩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在我院行患牙残根桩冠修复的64例患者选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患牙残根桩冠修复的64例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研究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4.35±10.26)岁;患牙残根类型:前牙18颗,前磨牙14颗;患牙残根形成原因:外伤导致冠根斜折到龈下25例,龋坏残根7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10±9.52)岁;患牙残根类型:前牙17颗,前磨牙15颗;患牙残根形成原因:外伤导致冠根斜折到龈下27例,龋坏残根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与根管治疗,并由同一位牙科医师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牙断面与牙槽嵴之间距离均<0.3mm,同时排除有手术禁忌症患者;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研究组行牙冠延长术,具体步骤:先对患者进行局部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顺着患牙牙龈缘作一个内斜切口,使切口所形成的龈缘外形呈扇贝状,形成龈乳头样,翻瓣,将残根断面充分暴露,去除增生牙龈组织,将黏骨膜瓣翻开,用高速涡轮球钻磨除适量牙槽骨,让骨嵴降到牙断缘根方3-4mm,即暴露3-4mm牙根,并保持根面平整,最后将龈瓣复位并作缝合处理,在创面上塞治剂。对照组患者行牙龈切除术,具体手术措施为: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消毒、铺巾并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之后顺着患牙牙龈缘作一个内斜切口,使切口所形成的龈缘外形呈现出扇贝状,并形成龈乳头样,翻瓣,将残根断面充分暴露,止血并在创面上塞治剂。对所有患者开展口腔卫生护理知识的辅导工作,1周后拆线,在术后6周时对术牙实施桩核冠修复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8周、1年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前、术后1年PD、SBI。①术后8周、1年的手术成功率:术后6-8周未发生牙龈增生、残根断面良好并完全满足修复桩冠要求的为成功;牙龈重新增生,且将断面覆盖,残根不满足桩冠要求,需要重新施行手术治疗的为失败。在桩核修复完成1年后,修复体未发生松脱,患牙未发生明显松动,无牙周炎与牙龈炎等为成功;发生了牙周炎与牙龈炎或发生修复体松脱现象为失败。牙周炎与牙龈炎的诊断按《牙周病学》[3]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PD、SBI等计量资料采用(x ± s)表示,以t检验;手术成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8周、1年的手术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8周、1年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0%、93.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PD、SBI比较

术后1年时,两组PD、SBI均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8周、1年的手术成功率比较n(%)

表2 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PD、SBI比较(x ± s)

通常来说,牙折裂至龈下或者龋坏造成的残根至龈下时,临床修复很难实施,往往会选择拔除处理。然而,如果对残根实施完善性根管治疗,再用一些有效方法让牙断缘完全暴露,则残根将可被保留与修复[3]。临床在对残根断缘进行暴露处理时,很多学者推荐牵引法,也就是将儿童与青少年的患牙残根牙缘进行牵引到龈上,但此操作耗费时间过长,还可能出现回缩现象[4]。临床上很多医学者以往常采取牙龈切除术进行有效暴露牙断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在还没有完全修复时,牙龈就已恢复到开始水平。有些医师于术后第二天实施修复,而有些则立即使用电刀对牙龈进行切除之后并修复,但在修复后,牙龈通常会伴随着红肿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感,甚至还可能导致牙体修复失败[5]。分析其主要原因为一般情况下单纯对牙龈进行切除处理很难建立起正常的生物学宽度(BW),并且切除后所形成的修复体边缘部位直接侵犯了BW。而应用牙冠延长术对残根龈下断缘进行暴露处理,更符合修复要求,让牙龈更加健康与稳定。

牙冠延长术的手术原理主要基于牙龈的BW,BW指的是牙槽嵴顶和牙龈沟底间的恒定距离[6]。天然牙龈沟深度大概为0.79mm,结合上皮宽度大概为0.97mm,牙槽嵴上层结缔组织大概为1.07mm,一

3 讨 论

般临床测定此BW大概为2.04mm,其建立和稳定为确保牙周组织健康发育的关键所在[7]。单纯性牙龈切除术只切除了覆盖在牙根断面上层的增生牙龈,但无法恢复BW中骨嵴顶上层结缔组织与结合上皮附着部位,导致桩冠修复之后冠缘线部位严重侵袭了BW范围,机体以骨吸收形式重建。这很大可能会造成慢性炎症长时间存在,引发牙龈退缩与亚洲附着点缺失,从而致使牙槽骨吸收。此外,冠缘在龈缘附近,可对龈缘产生严重的刺激性,导致牙龈发炎并红肿,直接影响口腔美观效果。牙冠延长术可在不损伤到BW的基础上对牙周组织实施重建,并保证健康,所以联合应用根向复位瓣和骨切除术,可有效改善骨、软组织与修复体边缘的关系,进而形成一种让临床医师与患者方便维护的环境[8]。值得指出的是,牙槽骨嵴顶冠方应至少留有3mm左右间距,(1mm:结缔组织附着点;1mm:结合上皮占据点;1mm:再形成龈沟)。此外,在行牙冠延长术时要考虑诸多因素造成的影响,其中比较关键的为冠根比、邻牙高度、牙根长度及牙根稳定性等;术中要时刻注意与邻牙间的对称与协调;让根部牙本质暴露太多很可能会造成根面龋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8周、1年时的手术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时,研究组的PD、SBI均明显低于术前与对照组。提示将牙冠延长术应用到残根桩冠修复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岳晓雁,罗晓晋,李冰,等.桩冠在齐龈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07-1308.

[2]周伟.牙冠延长术联合桩冠修复保留后牙残根残冠的疗效分析[J].口腔医学,2013,33(4):248-250.

[3]曹采方.牙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225-228.

[4]任艳萍,黄青,李歆,等.冠延长术在外伤前牙龈下残根桩冠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3,33(3):210-211.

[5]何立辉,高尚,高贝,等.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分裂桩冠与分裂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残根的应力分布特点[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1):113-116,后插2,封3.

[6]陈克.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2):1294-1295.

[7]季旭东,岳阳丽,张丽静,等.前牙不同程度牙体缺损行牙冠延长术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14-1315.

[8]黄擎,唐慧,刘瑜,等.牙冠延长术联合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9):1512-1513.

Application of 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 in restoration of residual root post crown

LIU Yang,PENG Shu-xin,TI Yun-fei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Henan Province,450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 in restoration of residual root post crown.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restoration of residual root post crow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n=32) and control group (n=32) by surgical methods.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 whil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ingivectomy. The operative successful rate after surgery for 8weeks and one year,probing depth (PD) and 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 after surgery for one yea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perative successful rate after surgery for 8weeks and one year in research group were 100.00% and 93.75%, which were higher than 81.25% and 75.00% in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surgery for one year, the PD and SBI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 fi cantly low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and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 in restoration of residual root post crown is e ff ectiv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 residual root post crown; aesthetic restoration

10.19593/j.issn.2095-0721.2017.11.019

猜你喜欢
残根牙冠患牙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微创牙挺拔牙术后临床效果研究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
牙冠延长术保存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43个萌出前牙冠内吸收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