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与不同学科教学整合应把握的关键点

2017-12-13 13:34沈首侠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关键点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沈首侠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课程整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程整合中应深挖不同学科知识点的“可融基因”,善用不同学科教法上的“互鉴元素”,围绕不同学科目标上的“一致指向”,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这三个关键点的有效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關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关键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水平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不同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与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这类整合主要是在不同学科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许多整合还是单一的、浅层次的。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课程整合必须是双向的、深层次的。整合中应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这三个关键点,以此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发展。

一、深挖不同学科知识点的“可融基因”,实现教学内容整合

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大量借鉴了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这使得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着一种天然的“可融性”基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梳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学内容上的“可融基因”,以全课程的思维,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要点在教学中进行共通、共融。全课程的核心就是将被割裂的学科打通,让深井连成汪洋。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不但为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迁移、互补提供了可能,而且让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内容更加充实,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完整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执教浙摄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初识“画图”程序》时,教师将美术教材中的《树叶画》一课与之整合,以学生的树叶画作品为素材,先请他们回顾常用的美术工具和绘画步骤,然后自主试用画图软件中的工具。学生发现绘画软件中不同工具具有不同的电脑绘画效果,将现实与虚拟的绘画工具及其效果进行对应、比较,把已有的美术知识和绘画经验借鉴到电脑绘画中,迅速理解在电脑绘画软件中不同工具的不同作用,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绘画创作。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软件的“复制”功能,更快速地完成电脑绘画作品。最后,学生比较自己的美术作品和电脑作品,提炼出美术课绘画与电脑课绘画的共性和个性特点。

这样的课程整合,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缺陷,挖掘出美术课程中习得的知识与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可融基因”,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理解、应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信息意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善用不同学科教法上的“互鉴元素”,实现教学手段整合

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的今天,以教授学生软件操作技能为主,以“教—听—练”的模式循环进行的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因此借鉴、使用、整合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手段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更有效的知识获取形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浙摄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灵活的超链接》,其教学难点是区分“插入音频、视频”与“超链接音频、视频”的本质。传统教学中,往往采取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演示,自己模仿操作练习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思考、探究的过程,只是运用浅层次的记忆,是一种“死记硬背”学习方式。

教师运用了科学课中通过实验求证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和思考。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两种方式的播放效果,猜想原因,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去验证猜想,并利用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如下表所示。

“猜想—讨论—实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科学实验的求证过程。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智慧分享,不仅高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以科学的方式来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围绕不同学科目标中的“一致指向”,实现教学评价的整合

信息素养是一种“使人能够更有效地选择、查找及评估传统或网上资源的技巧”。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体现了不同学科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技术操作能力的评价,而要实现教学评价的整合,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

例如, 在执教浙摄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演示播放技巧多》时,教师将其与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文明礼仪宣讲活动结合,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根据主题要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个文明礼仪小故事制作成PPT文件,进行演示播放。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收集有关文明礼仪的小故事、背景图、装饰素材等,根据演示所需的效果,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对文字、图片等素材进行处理,合作完成这项任务。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从技术运用的层面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信息收集、主题设定、美工设计等方面的评价。

在一致的评价目标下,多学科目标的“一致指向”在信息技术课中得以整合,学科界限被打破,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也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学习,而有了人文情怀的“热度”。

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的三个维度,在信息技术学科与不同学科整合中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三个关键点,坚持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杰.利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开发学生学习潜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2]马建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研究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0).

[3]王甦,汪圣安.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米竞,李建耀.必然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 2001(9).

[5]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 3158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键点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关键点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定义法破解关键点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