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2017-12-27 11:29石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教学改革

石媛

【摘要】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之下,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例,在分析该课程的课程性质的基础上,就现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展望。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 发展心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176-02

1.引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两份纲领性的文件提出,把学前教育事业推向大力发展阶段,学前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学前教育发展离不开相关从业者——幼儿教师、保育员,高素质的幼教师资是学前教育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需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具体建议,所以建立其完善的幼儿教师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体系的核心在于课程,所以相应的课程改革就成为学者、一线教师的研究重点。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到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若要教育儿童,必先了解儿童”,该课程担负着帮助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重任,其奠基作用不言而喻。

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从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和对应的研究任务,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治学方法;与此同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直接教育的受众面是学前教育,所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既需要发展心理学的心理学相关基础性知识,又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3.课程改革模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两大弊端:一是过分强调学生在校内的活动,而相对忽视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完全由科任教师组织,由于教师自身能力、经验、精力等方面的局限,导致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二是过分强调课堂内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包括学生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宏观方向来看,教师教育課程的改革理念主要从三个方向进行:一是育人为本;二是实践取向;三是终身学习,而育人为本与心理学类课程关系尤为紧密,如果忽视以人为本,其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弊端,国内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个方面是任务导向的模式,结合学科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导向下进行学习,例如陈帼眉教授领导的教学改革团队提出:加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教学内容的多重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学者牛艳提出设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自主研究教材内容,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第二个方面是提出“理论+实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增加实际教育环境的实践机会,即在传统课堂进行理论性教学的情况下,并利用学生见习、实习的实践机会,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会、掌握相应的理论内容,从而在“理论+实践”的相互强化下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例如学者何雯静则结合实训条件,将理论学习与实训练习融为一堂的半开放式教学模式;郑军提出的现场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搬到教学现场或生产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生产现场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亲验性、互动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整合而言,第一种模式——任务导向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老师基于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出符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又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这样高要求的自学任务对学生而言较难完成,而且将任务在相应的教学课时内难以完成;另一方面,“理论+实践”的改革模式忽略一个比较重要的关键点,即学生原有对幼儿这一群体的认知,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前教育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甚少接触幼儿,对幼儿缺乏“感性”地认识和了解,即缺乏教育的对象感。综上所述,两方面的改革模式都忽略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原有的认知背景,从而改革的效果不突出。

4.改革展望

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要强调“情境”“问题”导向,为了弥补学生学习时对象感的缺失,应该探究“感性”认识的基础措施,即在学习课程内容之前,把学生带到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中,让学生在与幼儿的相处中,形成初步的幼儿观,并在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建立学习内容的对象感,填补学生对幼儿认识的缺失。并按照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等方面培养学生,让他们掌握心理学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如初步掌握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技能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学生的幼儿观。最后,在打好心理学基础之上,把学生放置在实际教育工作环境中,发现并恰当地处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产生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皓. 学前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践课程的建构研究[D]. 西南大学, 2012.

[2]冯晓霞.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 学前教育研究, 1996(05):15-17.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教学改革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