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探析

2017-12-27 11:29李汉和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李汉和

【摘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建立科学的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则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文章结合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实践,就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能力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193-02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运用现代教学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活动。通过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客观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进和提高,达到全面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评价理念滞后,科学性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评价教师一般采用的是简单的学生问卷调查、教学督导随机听课和领导同行听课、检查教学资料等方式。这些方式只是对教师素质的单项或者部分项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教师评价的作用,但缺乏系统的、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论证,缺乏完整的、科学的、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这使得评价结果有失公允。

2.教学能力评价基本考试以成绩为主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管理中起着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但多数院校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仅限于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情感、价值观等考核不够,难以实现高职教育目标。

3.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多以学生、同行、管理人员及行业专家为主体。这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奖惩手段,促进教师提升业务水平。但这种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外部评价,有很多的局限性,教师缺少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评价主体地位的缺位,使教师丧失了了解自身教育教学状况的机会,剥夺了教师发表自己对评价结果的看法和意见,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评价体系不健全

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中的关键问题,由于评价指标的不健全,影响了整个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學性与完整性。评价方式单一,自上而下,忽视主体。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的具体步骤等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教师仅仅是被征求意见者,没有知情权。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严重忽视了教师主体的地位。评价内容及标准不合理。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偶然性和局限性。

5.缺乏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办法

开展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查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检验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而一些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只重视评价结果,缺乏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改进意见的反馈。评价结果没有对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改进和发展及时提出建议和要求,丧失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三、构建适合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指标,首先要明确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教师岗位职责要求;其次,不同的发展时期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有所区别,不能一成不变。新建高职院校、处于发展期高职院校、省级和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应有差异性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要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采用以人为本的战略,是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办学宗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要注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行政策上倾斜,并落实到实处。应制定具体的师资培养计划和实施办法,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机制,在考核评优、职称聘任等方面都应优先考虑,打破论资排辈,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评价指标要实行以教师为主的多元评价主体

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吸收多方位人群参与进来,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并与管理者、学生、专家等其它多元评价主体相结合,才能使评价收到最佳效果。多元评价主体指从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者的选择、信息的收集等都有被评价者、同教研室及领导、所授课的学生。多元评价参与评价,可以全面的对教师进行评价,及时查漏补缺,有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

4.评价指标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专业机能,这就要求教师要由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其次,职业教育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做中教”的教学能力。此外,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反映高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5.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实践

(1)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复杂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考核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项考核实行定量评价,按百分制计分;最终结果实行定性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2)全面综合评价原则。采取分层次与分类别的方式,以教学单位评价为主,坚持日常考核与学期学年考核相结合,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教学奖励、教学资料检查、教学规范执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质量。

(3)评价要素构成教师教学考核成绩主要由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教学资料检查、教学规范执行、教学奖励等几个方面构成。其中学生评价占30%,同行评价占20%,领导评价占20%,教学资料检查占10%,教学规范执行占20%。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根据以上五项指标所占比例计算(得分)取两学期评价得分的平均值,再加上教学奖励分,确定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最终得分。

四、结束语

由于高职教师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高职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建立科学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长期追求的目标。但是,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需要理论上的探讨,更需要长期的实践。只有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探索,科学的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才会建立起来并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秦蔚蔚.高职院校任课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2]范辉君.教学质量下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报,2013,12卷(1期):41-44.

[3]郑卡莉.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7.

[4]吴亚秋.高职院校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5)67-69.

[5]宋现山.关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6]徐景贤.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高教研究,2013,11卷(1期):1-4.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