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

2018-01-18 03:13吴厚昆
新东方 2017年6期
关键词:市县海南供给

吴厚昆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明确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一部分的第一条就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7年7月,刘赐贵书记在海南省委常委会会议上强调: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扎实推动海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0年1月,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国务院提出: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督查组来海南,总结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经验做法,查找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面对已过大半的时间表,在最后二三年的时间内,如何全面完成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任务?本文对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旅游产业发展供给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建议,为如期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预定目标,提供一些理论和操作的参考。

一、 海南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失衡问题严重

我们在肯定国际旅游岛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特别是旅游公共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海南省旅游产业存在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业和旅游品牌已被过度消费,创新和发展动能严重不足;巨大的潜在旅游需求得不到有效释放;省内外大批次旅游需求,以及旅游产业发展机会,直接或间接地流失境外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来的是区域不均衡、项目不联动、提升不理想、产业不配套,实质上就是旅游产业供需错配,关键在于供给侧。这是长期以来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滞后、失衡的瓶颈。

(一)海南旅游业人才、理念和技术方面的内在发展动能不足

2010年,国务院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具体目标。然而,受制于海南在人才、理念及技术方面的“先天性”缺失,导致多项重点任务建设指标不能达到预期目标。2016年,海南提出以着力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为旅游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和发展目标。但人才、理念和技术的缺失短板仍未补齐,导致“规划清晰、任务分工明确,目标实现不理想”的现象产生。此外,对于人才、理念和技术三要素,缺乏根本性的强化和持续性的推进。人才是项目建设及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决定着项目执行的程度和最终结果;先进理念影响项目建设的层次和品质;技术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对这三方面要素重视严重不足,会导致海南旅游供给侧改革难以深入。

(二)国际旅游岛建设缺乏地级旅游品牌均衡打造

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游客需求与旅游服务供给长期不对等的问题,景区附近的住宿、餐饮、休闲等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存在“消费没去处,游玩不尽兴”等现象。同时,海口和三亚接待游客量占比偏高,其他市县接待游客规模持续偏低。

这种问题的存在原因,主要归结于海南地级旅游品牌设计和规划不均衡。中西部市县的旅游“地标性”品牌缺失,景区特色不鲜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游客吸引力不足,导致游客习惯性地向局部区域流动,形成季节性、区域性、特定性旅游资源消费过度饱和,其他季节和区域消费不足的现象。

(三)过度依赖自然风光,旅游产业结构单一

海南旅游接待的淡旺季差异性极大,表明当前海南旅游过度倚重生态气候优势,旅游的吸引力不够多样化。全省或各地市外出招商推介,极力推介海南风光,自恃“阳光海水沙滩”、空气质量指数等自然资源优势,没有找到海南省在海内外旅游产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资源。这是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致命的弱点。在产业市场开拓初期,难以避免这种现场,而且也需要世人了解海南优质自然资源。但长期没有产品创新,没有市场开拓,没有结构调整,就会严重影响全省整体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海南作为旅游大省,但并非旅游强省,其关键问题也在于此。旅游产品数量供给在部分时段部分区域严重超量,而在大量时段大量区域,旅游产品供给数量严重不足,可供选择的余地极少,与海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 东西部发展不均衡造成海南旅游发展结构性失衡

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南省海南旅游发展结构东西部不均衡是自然和历史形成的,但没有关系,不会影响全省整体旅游经济发展。这是制约海南整体提升旅游产业的总量、品质和效益的错误观点。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东西部不均衡,“西冷东热”,固然与自然和历史形成有重要关系,但建省初期,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经过近30年的发展会形成新的制约,没有认识到结构性失衡会对未来新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我们早一天认识到这些问题,早一些作出结构性调整,早一步突破这种障碍和制约,就会早一天迎来海南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新成绩,早一步跨入建成国际旅游岛的新境界。

(一)海南省级旅游重点项目分布不均衡

表1 2010年—2014年海南省级重点项目(旅游)分布情况

根据2010—2014年省级旅游重点项目分布情况表,可以看出东部市县与中西部市县省级旅游重点项目所占数量及比例,通过对上表数据对比分析可知,东西部省级旅游重点项目的安排不均衡,显示出海南旅游的顶层设计不完善,更多地是依靠自然地和自发地形成旅游市场。

(二)海南东西部地区综合交通布局、立体交通结构失衡

海南旅游立体交通体系主要包括航空、海运、高铁和公路,分析交通布局显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博鳌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全部集中在东部市县,中西部市县至今没有一家机场,儋州机场建设仍遥遥无期。东部拥有国际邮轮码头、母港,而西部仅有1个洋浦港国际“货运”码头。环岛高铁东线段2010年开通,车次多、运量大,对东部城市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带来极大方便;西线段2015年末开通,车次少、运量小,对西部市县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支持较弱。环岛东线高速经过东部6市县主城区,而西线高速直达主城区的仅有1个东方市。由此可见,海南东西部地区交通的顶层设计布局偏失。

(三)4A级以上景区景点布局极不合理

海南建省初期,限于当年的交通状态和旅行社引导,游客主要从海口以飞机和轮船方式进岛,沿东线观光:早发海口,午抵琼海,夜宿兴隆,次日赴三亚。逐步形成自然景点分布主要集中于东部海岸沿线。因此人为加大投资力度,形成海南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东海岸各市县的结构倾斜:全省4A级以上景区21个,其中仅三亚就有8个,海口有4个,占比达57.1%;澄迈、临高、儋州等10个中西部市县1个4A级景区都没打造,且景区开发力度不够。

(四)海南旅游发展“西冷东热”问题突出

根据海南省旅游委的旅游统计数据,2010—2016年海南东部6市县接待过夜游客数量之和是中西部12市县接待过夜游客数量之和的6.27倍,海南旅游发展“西冷东热”的问题非常突出。

表2 2010—2016年海南东部市县与中西部市县接待游客数量

三、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供给侧问题

(一)引进“大牌”企业入驻,吸引高级人才集聚

“大牌”企业具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先进的理念指引、过硬的技术支撑,通过引进“大牌”企业入驻,由其开发海南优质的旅游资源,能够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及品质,同时,借助“大牌”企业的品牌吸引力,能够吸引游客目光。

海南在人力资源方面“先天不足”,通过培训和培养见效较慢,因此,海南要吸引高级人才集聚,汇集一大批视野开阔、理念先进、综合协调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激发创造性,为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输入新鲜的、有营养的“血液”,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执业、运营等队伍的整体水平。具体包括政府部门的旅游专业人才,旅行社、景区以及项目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等;为海南西部旅游业开发引进优势资源,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海南西部市县,为海南西部市县旅游发展提供必备的高端人才支撑;通过高级人才的集聚,为打通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人才保障。

(二)启动旅游业内涵式发展专项督导,打造旅游特色主题地级品牌

距202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目标任务的期限,仅有3年时间了。从目前情况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距离既定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多个领域的问题仍然较多,困难较大,有些方面甚至阻力重重。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实现情况为导向,对各市县、各行业及领域开展专项督导,提前评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度和水平,找准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对市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项考核,对于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力的部门和负责人,要进行督促谈话,并给出整改意见,要启动问责机制,以此调动全省各市县、各部门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性,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对于进度特别缓慢的重点目标,要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弥补。

同时,以专项督导为契机,推动各市县打造旅游特色专题地级品牌,借助优质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较高效益的旅游项目。具体而言,海南省与“国字头”协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利用海南优质的生态气候资源,利用各市县的独特资源和优势,邀请“国字头”协会与各市县联合,邀请顶尖专家常驻海南,开展各式各样的学术或文艺活动;比如,定安文笔峰与中国道教协会联合,打造面向企业家的道教国学培训班,以此吸引企业家来海南常住,带动消费,促进定安旅游产业发展;儋州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围绕东坡文化,发展书画产业,带动游客消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打造海南西部“国际海岸旅游区”,促进海南旅游业均衡发展

要尽快完善西部立体交通,补齐短板,促进西部旅游的大开发、大发展。落实并加快西部民用机场的建设,实现立体交通与西部各主城区及旅游区域的无缝连接,构建西部邮轮母港,开辟国际邮轮航线,打开西部旅游国际化窗口,为西部旅游的大开发、大发展提供先行条件。

儋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结合实际,谋划推进产业发展,在新起点上打造带动周边辐射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在国际化视野背景下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面对“十三五”,面对全域旅游,面对“北部湾城市群”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格局,要谋划建立海南西部“国际海岸旅游区”;建设白马井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创办具备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术研究领先的“东坡学院”等。

(四)全力打造西部4A级以上景区和景点

海南西部区域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打造4A级以上景区和景点提供了优势条件。针对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东坡书院、千年古盐田、棋子湾等,要集中政府、社会的一切资源,着力打造成4A级以上的“地标性”旅游景区景点。

加大省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一批兼具特色和吸引力的高端旅游项目。用足用好苏东坡的文化遗存,兴建国家级“苏东坡文化馆”等。多措并举,实现海南西部市县旅游产业“追赶式”发展,促进海南旅游业均衡布局。

(五)旅游产业供给的核心价值已经转为文化品牌价值

我们经常自得于美不胜收的自然环境,同时又经常自卑于“文化沙漠”,没有把举世称雄的东坡文化认作是自己的文化祖师,没有把东坡自己反复宣称是海南人这一历史事实,认真研究透彻、传承完整、弘扬天下。我们固然没有许多文化强省那么雄厚、那么伟岸的文化高地,但我们有奇异挺拔、世人景仰的文化高峰。有东坡文化滋养的精神地标,海南才真正是既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又有世所少见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把东坡文化的精神地标确立起来,把东坡文化的元素符号融入自然和社会,把东坡文化研究的旗帜树立起来,既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让世人知道海南真正“有文化”的需要。对外招商推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苏东坡”三个字就是海南最有品牌诱惑力、景区吸引力和文化向心力的名片。

(六)依靠和鼓励市场主体实现旅游产业供需动态平衡

解决海南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失调问题,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十分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培养和发展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有品牌、有文化的旅游产业实体,使之成为全省旅游市场新主体,包括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演艺、旅行社和旅游交通运营等企业,以及旅游政策服务、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市场调查和旅游文化研究等经营实体。这是海南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

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则主要体现在扶持、规划和规范三个方面。为了扶持西部旅游产业尽快补齐短板,要努力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通过多方面政策引导、激励和推动,包括土地供应价格、阶段时期内税务减免、民营中小微旅游企业信贷支持等,扶上马,送一程。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以旅游协会、旅居协会为代表的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在旅游产业规划方面,要加强科学布局的规划引导,注重旅游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匹配,增强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核心价值地位。在注重自然资源旅游的同时,更多地要规划发展文化旅游、体验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康体旅游等。在规范方面,严格旅游市场监管,打击害群之马,以奖优罚劣提升经营主体服务于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升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的综合能力,激发活力。与此同时,旅游行政部门也要积极转变职能,做好服务,不断创新,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海南省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由来已久,有些结构已经形成刚性板块,必须有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以党的十九大关于“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的要求,顽强攻坚,突破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就一定能够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预定目标,使海南省成为世人瞩目和向往的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作者系海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

猜你喜欢
市县海南供给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多个省的市县机构改革开始实施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供给侧”何以流行
热带宝岛海南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