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绿茶高效种植措施浅析

2018-01-18 20:47尹彦成
中国果菜 2018年8期
关键词:春茶墒情日照

尹彦成

(山东省临沂市沂蒙汇茗源茶行,山东临沂276034)

日照市地处山东省南部,东临黄海,位于东经118°25'~119°39'、北纬 35°04'~36°04',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湿润宜人。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日照市虽然是茶树次适宜生长区,但由于地处纬度较高、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的积累更丰厚,从而使日照绿茶形成了“叶片厚,黄绿汤,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1,2]。为进一步提升日照绿茶的优良品质,弘扬日照绿茶品牌,在实践提炼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日照绿茶的优质高效生产措施。

1 推广茶树良种种植

实践及研究得出,适宜日照地区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龙井43、龙井长叶、浙农113、舒茶早、白毫早、迎霸、中茶108等[1]。有性系良种有鸠坑、黄山褚叶等。尤其是无性系茶树良种,由于能够良好地遗传母树的优质性状,在生产上表现为个体性状相对一致,发芽整齐、轮次明显,抗塑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等特点,有利于名优茶发展,加大良种茶树的推广种植[3]。

2 茶园建设

茶园的建立应认真的考察和论证,注意周边环境状况,确立后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然后按预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2.1 选址

茶园应选择远离城镇及交通要道,四周无工矿企业及“三废”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空气清新,土质优良,水源丰富,具备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优质绿茶生态环境条件的地块,山区丘陵首选背风向阳的南坡地块[4]。

2.2 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在整体规划时,要因势利导,考虑适当延长地块长度,以利于机械操作,注意保持水土,既要选择施工技术和方法,又要选择施工时间。在茶园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建于平地或山岭坡上的坡度≤15°的缓坡地应等高开垦,坡度>15°的以梯级建园;(2)道路建设要以主道、支道、生产管理作业道互相连接,形成道路网络,便于运输和操作;(3)茶园排水应尽量避免水土流失,主沟、支沟纵横交错,确保汛期茶园无积水、涝害发生;(4)茶园四周要设置隔离沟,阻止林木根系伸入园内,防止园外水流冲刷茶园。

2.3 茶园开垦整地

平地茶园进行初垦和复垦两次深翻,初垦深翻后的土地要经烈日暴晒或严寒冰冻,熟化土壤,复垦在种植前进行。坡地茶园初垦时将具有利用价值的沟壑地块填平整成坡地,坡度≤25°,耕作深度70cm以上。初垦的土块不打碎,经过一年的“烤伏”“冻伐”进行土壤熟化,让虚浮的土壤沉实;种植前进行30cm深的复垦,且要整平耙细。

2.4 茶树种植

新建茶园优选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用良种种植。种植前要按种植行先开沟施用有机肥,沟深30~40cm。种植采用双条裁方式等高定植,大行1.4~1.5m,小行 30~35cm,株距 25~30cm,每穴种植 2~3株。移栽茶苗浇水后进行初剪且及时铺草,种植茶籽后及时覆膜,确保土壤保持湿润,提高成活率和出苗率。

3 茶园管理

3.1 土肥管理

3.1.1 行间覆草

采用行间覆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3月上中旬(惊蛰后春分前)将园内杂草及茶树枯叶全部清除,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于6月中下旬结合深修剪或重修剪(修剪下的没有严重病虫害的枝叶应留在茶园内),在茶园行间铺厚10~15cm的麦秸等,可以调节土壤墒情,抑制杂草生长,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于小雪前后再次进行覆草,覆草厚度仍以10~15cm为宜,可以提高地温和防风防冻。

3.1.2 施肥

根据土壤的理化性质、茶树生长特点应选用酸性、偏酸性或中性肥,特别注意茶树忌氯化物,所以禁用含氯的肥料。按照茶树的生长特性和需肥时间,茶树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

每年于3月中下旬追施一次催芽肥,由于春天茶树生长迅速,所需养分多,春茶前的追肥对春茶的优质高效最为重要。催芽肥可用速效氮肥及生物有机肥混合开沟施入。6月中下旬深修剪或重修剪施入茶叶专用复合肥,为茶树萌发新芽提供养分保障。秋季“白露”前后在茶行间,每667m2沟施腐熟有机肥5000kg,为茶树生长和物质积累打下基础。有机肥以圈肥、羊粪、牛粪等为主,掺拌杂草、秸秆等植物,进行充分腐熟发酵。

3.2 茶园灌溉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浇水灌溉。在日照茶区一般采用喷灌和地面流灌的方法。喷灌喷水均匀度可达4/5左右,节水效果好,并且能改变微气候;地面流灌方式主要是利用抽水泵等工具将水引入茶园。茶区早期所建茶园使用流灌的方法较为普遍。根据墒情,在春分时期结合追肥选择晴好天气灌一次“催芽水”,灌后要适时旋耕,改变土壤墒情,保证春茶早发、快长的需求。在立冬后小雪前灌一次越冬水,增加土壤墒情,增强茶树抗逆性,减少茶树冻害,促进茶树安全越冬。

3.3 茶树修剪

修剪应根据茶树品种、树型、茶树大小、老嫩、病虫冻害程度及季节进行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等。科学选择修剪方法才能达到提质、增产、高效之目的。

3.3.1 轻修剪

于春分前后进行轻修剪,修剪深度一般为3~5cm。实际操作中要以冻害、病害程度确定修剪深度,以观察到的冻害枝梢及枝叶最下端上移2cm开剪为原则。科学确定修剪时间至关重要,过早易造成倒春寒危害,过晚消耗茶树养分,影响茶树适时萌发,确保春茶早发、多发、优质。

3.3.2 深修剪、重修剪

深修剪与重修剪隔年轮回,一般在6月中下旬进行。深修剪剪去树冠上部10~15cm深的一层鸡爪枝,使树势恢复健壮,增加着芽枝,提高育芽能力。进行适度重修剪,可使树冠复状,翌年可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春茶。重修剪控制树高为25~30cm,约留有10%左右的侧树,对重修剪的茶树,喷洒杀菌剂,防止伤口感染。重修剪后的茶树进入修养时期,主枝及侧枝的潜伏芽经过40d左右的孕育可萌发5~7cm新芽。

3.3.3 台刈

对冻害严重的茶树,应于春分前进行台刈;对严重衰老的茶树,应于5月中旬进行台刈。台刈时应在距地面10cm处砍去地上全部枝干。台刈的茶园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并开沟切根,深施有机肥,根据墒情及时浇灌,台刈的茶树用波尔多液或杀菌剂涂抹剪口,防止伤口感染。

3.4 茶叶采摘

优质高档茶要求手采,手法应灵活轻巧,避免人为机械创伤,保持叶芽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

春茶前期留鱼叶提早开采,中期及时采摘,后期留一叶适时采摘;夏季重修剪后萌发出的新芽达5~7cm时,留1~2叶采摘,要遵循采高留低、采顶留侧的原则。经2~3次的采摘树冠初步形成,秋茶适度采摘,宜留叶。为了培养树势安全过冬,提高翌年春茶质量,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视气温变化及时封园。

3.5 茶树越冬防护

3.5.1 茶园松土

采摘结束封园后,充分利用墒情,及时松土,要求松匀、松透,深度达20cm,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利于茶树更好地吸收,储存营养物质。

3.5.2 浇越冬水

于立冬后小雪前灌足一遍越冬水,足够的土壤墒情能够提高茶树抗寒能力,降低地温变化幅度,促使茶树安全过冬。

3.5.3 搭防风障

于小雪前后,在茶园北面和西北风口处,搭建防风障,将草障或薄膜靠在茶树的北面,基部用土培实,风障要高出茶蓬面10~20cm,但要避免防风障倒伏在茶棚上。

3.5.4 覆草盖膜

茶园搭防风障或者覆草盖膜,皆是比较有效的防冻措施。于大雪前后茶蓬上均匀覆盖3~5cm的麦秸、玉米杆,利用无风或少风天气及时盖膜,膜选4~8cm宽为宜,覆膜后及时用土压实。此措施防冻效果极佳,并能使翌年茶叶提早发芽。翌年于雨水后视气温回升状况适时将两头膜打开通风,大风天气或晚间降温再把两头盖上,防风、防冻。通风1周后,棚内茶树与外边气候相适应,及时撤膜,撤膜后5~7d将秸杆及杂草一并清除干净。

3.6 病虫害防冶

日照茶区由于冬季气温低,茶树生长期短,病害极少发生,虫害以小绿叶蝉、茶蚜、白蜡蚧、绿盲蝽蟓等为主。

3.6.1 农业防治

通过良好的立地条件,选用抗病虫品种,培植防护林,增施有机肥,并合理密植,矮化茶蓬,增强通透性,及时清除茶园周边杂草,可减少茶小绿叶蝉等害虫存活条件,减少了越冬害虫基数。人工刮除蚧类蜡壳,采用覆草或拔除等方法去除杂草枯叶等蚧类滋生源。同时在农事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利用茶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害虫天敌的伤害,以虫治虫。

3.6.2 化学防治

4月中下旬重点防治绿盲蝽蟓;6月中下旬结合深修剪或重修剪重点防治白蜡蚧;9月重点防治小绿叶蝉。采用化学农药时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应符合国家规定。根据虫害发生季节与情况,科学选用生物源及矿物源农药,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3.6.3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特点及发病趋势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光电气色复合捕虫机等进行治理。

猜你喜欢
春茶墒情日照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全国农技中心举办首次土壤墒情监测线上培训班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春茶不宜贪尝鲜
加强土壤墒情监测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春茶不宜贪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