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方证探讨

2018-01-20 12:46苗治国吕聪枝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方证四物汤主治

苗治国,吕聪枝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1]。除了病机的论述外,也表明本方所治疗的主要症状为出血、腹痛和瘕聚。

四物汤中各药物的药证可参考黄煌教授所著《张仲景50味药证》,其中当归主治腹痛,兼治崩漏、疮毒脓血;川芎主治腹痛;地黄主治血证,尤以女子月经出血为多;白芍主治急痛,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2]。如将4味药结合起来,可治疗出血和腹痛。

探讨四物汤的合方和加减方也有助于确定本方的方证。如胶艾汤,为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用于治疗半产、漏下、妊娠下血。临床表现为失血,皮肤黏膜颜色淡,舌淡,面色无华,脉芤或细。如圣愈汤,为四物汤加人参、黄芪而成,见于《兰室密藏》,“诸恶疮,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方主之”,表现为出血后的状态,又有元气虚的症状,故加人参、黄芪。如八珍汤,出自《薛氏医案》,治疗“伤损等证,失血过多,或因克伐气血耗损,恶寒发热,烦躁”,同样有失血症状,同时又有明确的气虚征象。

四物汤也可用于血瘀证,生地黄在古代单方中多用于瘀血证,但本方活血作用较弱,若有瘀血,可加用桃仁、红花。如《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血多有块,色紫稠黏,乃内有瘀血,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破之”。

出血患者常合并水饮证,需合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称为连珠饮,此方为日本汉方家本间枣轩创制的一首名方,用于治疗因贫血引起的眩晕,多伴有血容量增多、浮肿、小便少、头晕、舌胖等症状,故加用苓桂术甘汤。

血虚生风者,本方可加防风、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为当归饮子[3],以皮肤干燥,创面干而无分泌物、瘙痒作为主要指征。还可治疗因过敏引起的瘙痒。

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为温清饮,载于明·龚廷贤《万病回春·血崩门》,在皮肤科中有较多的应用。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总结了本方的应用要点[4]:①属于本方证者多属慢性或体质性的急性症状发作;②体质倾向以皮肤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干燥如糙纸者居多;③属于皮肤病者,多发丘状湿疹,无分泌物,有枯燥倾向,瘙痒甚,因瘙痒留有出血痕迹;④属黏膜症者,溃疡常反复发作,也有皮肤呈白色者;⑤脉象没有固定特征,一般都不太弱。作为腹证,多于心下和肋下有抵抗,有时于脐下、脐旁出现类似瘀血证的抵抗压痛。

出血如合并寒证,四物汤加艾叶、香附、吴茱萸、黄芪、肉桂、续断,为艾附暖宫丸,患者除了有腹痛、失血征象外,还有畏寒肢冷等症状。

总之,运用本方,应抓住急慢性失血病史和腹痛,合并瘀血、水饮、风邪、热毒、寒证,可随证治之。本方的体质状态应是失血态,皮肤干燥,舌淡,唇白,面色无华或少华,部分患者因遗传因素质皮肤干燥,体质虚弱,面色少华,也可考虑应用四物汤。

猜你喜欢
方证四物汤主治
基于胡希恕教授下利治验探溃疡性结肠炎六经方证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的四物汤重定位及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辨识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伤寒论》“方证辨证”思想探讨
以方证相对论指导二陈汤类方运用的思路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麻黄类方在小儿肺系疾病中运用探讨
基于药品标准的蒙药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研究
浅析涌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