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与中国画中的线性运用初探

2018-01-24 04:13
壹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用线东巴纳西

蒋 杨

绪论

在世人称为“象形文古国”的纳西人生活区域里,云南纳西族先民们创造出来了独特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内容寓意深刻,表现形式、手段多样,东巴文是云南纳西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和故事性,它用简单而质朴的线条描绘出纳西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将东巴文与同样以线条为基础的中国绘画进行艺术融合,创作出新的带有历史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不但代表了一种辉煌的古文明,更是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继承和发扬东巴文化的最有效的创新方式之一。

一、东巴文的成因及特点

东巴文始见于唐代,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一种兼备意和音成分的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是人类的“活化石”。其文字形态朴实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更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目前仍为东巴祭司、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东巴文是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主要用于东巴教徒传教使用,具有书写经文的功能,故称东巴文。纳西语称“思究鲁究”,意为“母迹石迹”,意思是见木画木,见石画石,东巴文的形成过程是对纳西族人生活演变的一个真实刻画,东巴文本身是与地理情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的,是比较特殊的一种象形文字。所以,它是纳西族先祖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对事物的理解而创造发展的象形文字,虽然它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却能丰富的记载和表达人们的意图。

东巴文是象形、会意、合体、转意等字符组合而成,具有具象性特点,可以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合字成图,运用非常灵活;它区别于其他文字符号的特点就是它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生动活泼、形简意赅的图画,其字符本身就可恰到好处刻画描绘出事物的典型特征,使阅读者能很轻易的看懂其所描述的事物,从而获取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这样既表达了具体事物的图文情趣,又传达了抽象意念的文字信息。东巴文本身是与地理情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的,是比较特殊的一种象形文字。因为刻画的是眼前所见的实物,东巴文像精美的图画。

二、东巴文的艺术特色

东巴象形文字从造字之初就没有严格的理论法则,没有任何束缚,只是为了记录生活中的事物,这种具有娱乐特性、叙事性、绘画性的象形文字,由单体和合体字组成,字形分为宗教、人文、地理、建筑、饮食、数字、工具、行动、动植物等十二类构成,展现的是纳西先民对生活的纯粹、淳朴和稚趣等特征,给人一种独特的古拙质朴、生动有趣、天真浪漫、象形之美的感觉,是纳西民族特有的充满自然气息与艺术气息的文化载体。

纳西东巴文属于意、音文字,汉文学的“六书”理论,对说明一切意音文字的结构都有普遍适用性。如《汉书﹒艺文志》中阐述,“六书”中先有“象形”,其次才是“象事”(指事)。从李静生的《纳西东巴文字概论》中了解到,原始汉字象形字的产生应早于指事字,象形文字是以人们的经验认识为基础的。古人与现代人对知识系统的认知层次不一样,他们会了解身边的事物的身份,把各种活动的规律、动作都观察得非常仔细。

三、中国绘画的线条及特点

(一)中国画线条的来源

中国人对线条极为敏感,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古人最早就用线来记录生活,最早出现的甲骨文也可以看出线的运用。道家的太极图全曲线组成,代表了阴阳两级,却又相依相存,天人合一。八卦图由短线围成曲线,八条短线代表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社会和自然的变化。华夏先祖通过对线条的演变,孕育并形成了后来的以线为造型的中国画。线造型的传统,奠定了中国画的表现艺术性,及具有简约、空灵、智巧、疏朗的特性,有广阔的自由度,因此更具有装饰的味道,更具有形式美,而不是单一的再现艺术性。

中国画的线条有很强的表现力,传统的中国画中“应物象形”、“传神写照”、“气韵生动”都能全部概括,在点、线、面的元素中,线是最巧妙和自由的。中国画能在世界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经久不衰,主要得益于其线条的完美表现力和其表达的哲学基础。中国画在造型要素中,选择了以线为主。古人云:“书,心画也”,心自由,线亦自由,讲的是书画法如其人,讲究的都是人心灵轨迹所流淌出的意境,“书画同源”,主要以线造型。无论中国的书法或者是画,都将面和体进行了压缩,精简成了看似简单但又表现力非凡的线。因此,精准又富于力度的,看似简单却又变化多端的毛笔线,在艺术造型中起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中国画线条的气韵

南齐谢赫曾在“六法论”中阐述“气韵生动”的表现形式。气一流动,即呈线性,韵是音乐、诗歌的韵律,也是线性;而生动的前提是动,动则产生线性的轨迹。线条 “气韵生动”, 再加上灵动的“骨法用笔”,种种用笔所勾勒出的线条,创造出了种种优美多变的意境。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过:“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皆善书。”中国画中着重是以书法入画,书与画都把用笔排了在第一位。“以线为魂”的中国画,线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画作艺术格调之优劣。

(三)中国画线条的节奏

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都讲究以线造型为依据。明代的漆器工艺大家黄大成在《髹饰录》中提出:“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讲的是线条要有阴和阳之分,才能体现出立体之感,可见线条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艺术中的表现力之强。中国画的线条有一种自由的特质,比如国画中的线,它是由窥探宇宙天地万物而抽象出来的,能表达出不似之似、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指出,绘画是通过对事物的真实的描写,而得到教育的效果。因此,中国画的绘画是用一种源于传统和生活环境所产生的线,来表达高于生活的意境的艺术。

四、东巴文与中国画中的线性运用

(一)东巴文中的线与中国画中的线比较

东巴文通过点、线、面作各种规律而又变化的组合,其形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体现了一种秩序美和动态美。这是纳西先民仔细通过观察自然,以观物取象为理念,进行反复推敲而演变来的文字。象形文字符号、图腾里的用线造型,它们以装饰的形式存在,充分运用点线面的造型元素,超现实主义审美特点,使得象形文字在形式上更加精致,元素上更加丰富,东巴文字符号造型的夸张性,增强了角色的审美趣味,形态上更富浪漫主义的动感。在绘画中其线性的运用,文字中“散点”、“曲线”不仅能对绘画艺术进行创新,同时也符合现代艺术审美的需要。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力求变化多样,如铁线描、钉头鼠尾描、 十八描等,都是中国绘画中常用的线。我们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八十七神仙卷》中可以感受到其线条的魅力,相对于东巴文而言,中国画的用线灵动飞扬,衣带飘飘,线条之间相互穿插,或如莼菜条、兰叶状,给人以灵动、浪漫的气息。

东巴文在书写的过程中,所用的书写方式具有图画的意味。线条简劲有力、古拙生动,它是纳西先民进过反复推敲进而演变的,在线的运用上,东巴文用线古拙稚气,线条波动,给人一种灵动和浪漫的感觉。东巴文对形象的提炼也生动有趣,用线的方式更趋于生活化,体现着纳西先民对自由、理想的生活世界的向往。所以,在东巴文和中国画的用线上,给人以不同的气息,但它们的相同之处也在于线条的纯朴、天真活泼和生动有趣的效果。

(二)东巴文与中国画中的线性运用

东巴象形文字符号用线造型,体现它质朴、纯粹、古拙,具有原始的象形美感的特点,主要是在丽江当地的一些类别的宣传和室内外商业的公共空间中应用较多,有一些艺术家借鉴、汲取东巴文字中不规则的线条,造型元素与表现手法,结合中国画的线性特有的造型与审美特征,在选材、加工、创作、表现和实际应用中力求寻找多样化的元素,进行作品再创作。例如:易立平先生水墨作品《东巴造像系列》运用传统中国画的造型,绘画东巴造像时利用不规则的线条、形态,展现东巴文在中国画中线的应用的契合点。

五、结语

东巴文是世界上保存至今还沿用的象形图画文字。在传统的中国绘画线描创作中,借鉴融合非遗文化之东巴象形文字中的线性特征,汲取东巴文文字质朴、纯粹、古拙,生动、随意的具有原始的象形美感的符号元素及表现手法,将传统的东巴文字的线造型手法运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进行作品的创作,是传承东巴文化的一种新的传播运用形式,让东巴文化多元化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猜你喜欢
用线东巴纳西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祭风
安纳西
安纳西
连一连
纳西鲁丁的微笑
猜脚印
最快回到家
试论东巴画的特征及欣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