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散文写作能力
——读《晓望二龙山》有感

2018-01-28 04:26山东省潍坊一中解珂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妹意境散文

山东省潍坊一中 解珂旎

散文写作要具备的几个特点:

1.形散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青岛作家厚朴的散文集《树下无言》。据老师介绍,厚朴老师其人,向来自带一脉闲云野鹤之气质、超然物外之风骨。在我读来,他的文字果然就秉承了他本人的风格,在功利的时代,如一弯清流,涤荡我们浮躁的灵魂。

尤喜这篇《晓望二龙山》,有同读的朋友说,“此篇颇有《醉翁亭记》之韵味”,深以为然。你看作者写茶,“茶香有芳郁,茶色如淡玉”,“函出世之气,挟君子之风”。既是写茶,又是写人。写自己,写庄生,写挟茶之气质的同类。又如,“二龙山……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干净清明,不必踏足,远远观望就好”。再如,“二龙山的神情,不像公主傲气凌人,不像怨妇愁思黏人,只像村里的邻里小妹,活活泼泼,伶伶俐俐,灵灵巧巧”。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是作者散文的一大特点。

作者巧妙地将“二龙山可赏者甚多”凝炼为“山水树石茶韵六色”,山,如东院老爷爷坚实的肩头般踏实稳健。水,如村前小妹水灵的眼眸清稚灵动光鉴照人。树,如西墙老嬷嬷渐驼的双肩一样苍劲有爱。石,如屋后老伯的手脚般粗大。一石一景,仿佛飞自天外。而二龙山的茶,如南房二嫂裙上的碎花,芽尖叶圆,香随风动。二龙山的韵,却如西楼三叔手炒的春茶,青压群芳,茶香似清又浓。这一整段运用明喻和排比的句式,如临其境,栩栩如生。读罢方感觉,二龙山,在作者的笔下,活过来了。像东院老爷爷,像西墙老嬷嬷,像村前小妹,像屋后老伯,像南房二嫂,像西楼三叔,各带各的风情,各有各的韵味。确实,在作者眼里,“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前生后世,有相互的人情往来,有悲欢,有故事”。为什么我们总能从厚朴先生的文字里读到温暖,读到渐悟,读到时光静好,读到岁月流芳?我想,唯心存良善,方万般皆美;唯心中有爱,方笔端溢情。

作者的文章多是骈散结合的典范,读来总是享受。比如,“晨雾薄轻,不掩山色如染;夜露浓重,更显叶碧若洗。布谷声声,难破山谷之静;百合灿灿,却映溪谷之幽”。这般语言的典雅工巧,显示了作者对语言和文字非比寻常的驾驭能力,不由得就让人联想到经典名篇《滕王阁序》的风格!

文末跟随作者一起吟诵“晓望”的古诗,原本寻常的村庄名字,便有了不同的意境。喜欢作者这结尾——“晓望二龙山,晓望的二龙山”。这不单只是名字巧合,更是作者构思巧妙。

此文,值得一读再读。

总之,“文如其人”。散文也是这样。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他们的文章即使不出名,读者也可以根据写作特点得知是某位作者。如鲁迅写的文章深刻、精炼、出类拔萃,虽然他写文章有时候也更换笔名,然而“何家干”的文章,很多人一看便知是鲁迅写的文章。郭沫若的散文比较有气势,又不失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截然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的散文严谨畅达等等。刚开始学习不可能很快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需要上时间的不断学习。磨炼,多向这些文学界的散文作家学习,平时多研读他们的著作,一点一点积累写作水平,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特点和风格。

猜你喜欢
小妹意境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我的“鼠小妹”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东游Q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