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8-01-29 07:48赵洪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股骨出血量骨折

赵洪伟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材料的不断更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1-2],且手术能促进患者更好恢复,降低患者病死发生率。尤其是随着大量研究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现,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时,患者长期卧床,骨折愈合速度慢等因素,会增加患者恢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致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就分析不同固定方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PFLCP)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以此选择更为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患者经X线片、CT、症状、体征诊断,均为单侧闭合型骨折;患者骨折分型(EVANS):Ⅱ~Ⅳ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60~85(69.42±2.85)岁;B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0~83(68.71±3.0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构成比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PFNA,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仰卧位,患肢放置骨科手术牵引床纵向牵引,患肢外展呈内旋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于大转子顶端作切口约4.0 cm,进针点选择大转子顶点或稍微偏向外侧,插入导针至髓腔内,扩髓,取合适长度髓钉旋入,适当调整旋入深度,连接导向器,插入股骨颈内导针至股骨头关节面下5~10 mm。打开合适长度的螺旋刀并打入锁定,远端螺钉以静力性固定,在C型臂透视下缝合切除切口。

B组患者接受PFLCP,患者麻醉、体位同A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满意后,于股骨近端外侧作2 cm切口,取解剖钢板置于股骨大转子与股骨干外侧,克氏针临时固定,以3枚锁定螺钉顺次拧入钢板内,拔出克氏针。观察螺钉位置满意后,依次拧入双皮质骨锁定螺钉,置入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评价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取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价[3],总分100分,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及畸形方面,分数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全部数据样本处理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全部计量资料取t检验,计数资料取 χ2检验,当检验数据显示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A组手术时间(87.2±28.5)min,术中出血量(279.3±174.5)ml;B组手术时间(110.7±34.8)min,术中出血量(401.9±154.7)ml;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A组住院时间(15.4±5.7)d、骨折愈合时间(18.5±4.1)周;B组住院时间(24.9±6.0)d、骨折愈合时间(22.7±4.8)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A组Harris评分(86.2±8.5)分,B组Harris评分(80.9±7.4)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骨折,老年人骨质退化、反应能力减弱[3],极易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既往临床认为保守疗法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常用方式,患者卧床、患肢制动能促进骨折更好生长[4-5]。但患者长期卧床会加重患者原有内科疾病,甚至会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6]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有大量研究资料[7]显示,手术内固定成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用术式,早期手术能让患者尽早患肢锻炼,避免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危害。在早期手术时,应坚持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此类原则[8]。

本次研究中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取PFNA、PFLCP术治疗。在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中,两种术式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但在手术具体情况中,PFNA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PFLCP患者,术中出血量也低于此类手术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研究结果可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治疗,较PFLCP相比,手术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降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PFNA髓内内固定方法,更接近负重力线,抗折抗弯能力显著;其次不会破坏患者骨膜、血供,利于患者术后更好恢复。PFNA稳定性显著,主钉为空心设计,操作简单,明显缩短了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并相应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以此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总而言之,PFNA与PF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但PFNA术后骨折愈合快,手术创伤轻,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1] 王臻,张斌,韩镔,等.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61-63.

[2] 石勇,陈子健,洪泽亚,等.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17,19(10):789-790.

[3] 钱锟,杨凤云.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4):69-71.

[4] 许晓琳.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15-16.

[5] 翟生,吕青.股骨近端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595-3606.

[6] 单国强.PFNA内固定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16-17.

[7] 侯振海.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生存分析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11-12.

[8] 方宇,杨勇,苏义拉图,等.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评价[J]. 中国医学装备,2017,14(4):99-102.

猜你喜欢
股骨出血量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