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历史方位认识的演进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报告的分析

2018-02-07 04:00王武岗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机遇期初级阶段历史性

王武岗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党的建设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42)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8清醒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既是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世情、国情、党情相契合的关键,也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走向的关键。深刻总结历史方位判断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历史方位认识的演进历程,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分析来看,党对历史方位的认识不断深化、细化,经历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大历史性转变”、“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等演进过程。这几个历史方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其中,“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历史方位,是一条贯穿的主线,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所处历史方位与时俱进的判断是以此为前提演进的。这种“点线面”的关系,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的进程。

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从国情角度对历史方位进行定位的。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2]646。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同样需要对国情有清醒的认识和精准的把握,邓小平对此进行了多次强调,如“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3]163,“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3]164,“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4]2。“中国情况”、“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这些词语都蕴含着“中国国情”的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序幕。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了旧中国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成就,初步地但又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838《决议》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从现代汉语语境分析及行文逻辑来看,“尽管”一词重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方位的重要性认识在当时还没有从纵深着眼进行探讨。

1982年9月1日,在党的十二大上,胡耀邦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对外政策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十二大报告在第三部分阐述“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6]26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历史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的首次表达,但只是在论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略加涉及,从这部分的报告内容来看,侧重点在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初级发展阶段”着墨不多,更谈不上在理论体系上展开。

1987年10月25日,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7]26并明确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系统阐述,这就把我们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问题明确下来。报告同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也是之后党对所处历史方位进行细分判断的前提。党的十四大报告重申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并且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8]11党的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14从党的十五大报告开始,直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判断得以沿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沿用这一历史方位的同时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这个最大实际。”[1]10“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也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准确界定,这一历史方位立足我国国情,具有长期性、宏观性。

由此可见,党对“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方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发端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形成于党的十三大,成熟于党的十五大,贯穿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全过程,这一历史方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逻辑前提与总依据。

二、“两大历史性转变”

所谓“两大历史性转变”,即十六大报告指出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10]10“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方位更多是从宏观层面对国情进行定位,“两大历史性转变”则开始根据党的地位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微观层面对历史方位进行判断,定位的角度是党的建设。

1987年的十三大在宏观层面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从十三大到十六大的十五年间,尤其是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上来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原来的两极格局逐渐向多极化转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来看,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突破“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迷雾之后,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6]20但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必须对国情、世情、党情有清醒的认识,必须针对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制定战略性目标,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都迫切需要十六大加以应对、解决,这就迫切需要对历史方位问题进行深化、细化。

2002年11月8日,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不仅回顾总结了党的十五大以来五年的工作,而且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在实践中所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十三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科学总结了党领导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经验。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部分,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0]10,首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概念,报告接着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转变”的重大判断。“两大历史性转变”的重大判断,从字面上理解仅仅是两个转变,其实涵盖的内容很多,例如时代主题由革命和战争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地位的转变、由夺取政权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党的任务的转变、党所处内外环境的转变、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等等。“两大历史性转变”的重大判断也揭示了党的执政思维、执政方式的转变,这一历史方位的判断是对“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宏观历史方位的微观化,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重要战略机遇期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科学判断形势积极应对这些新变化,从而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这是作为新世纪第一次党代会的党的十六大必须谋划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对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这一历史方位的定位角度是国家发展机遇。邓小平早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就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必须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科学判断,从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发展时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02年11月8日,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党的十六大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0]17,这一历史方位是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判断。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仍然有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可以利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浪潮等等都为我国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从国内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改革的红利已经逐渐释放出来,我们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而且已经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新世纪之初的新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从“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来看,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10]1,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已经实现,报告针对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指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10]17

“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历史方位的判断,在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上都得到了延续,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来看,“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仍会持续下去。党的十七大报告开篇就指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11]2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部分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2]1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重要战略机遇期问题。十九大报告在开篇就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1]2十九大报告仍然沿用了“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这是从我国发展条件的角度,在综合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维度作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要保障。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初期作出中国正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历史方位判断是正确的,中国也确实抓住了这个十分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回过头来看,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们紧紧抓住并利用好了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家面貌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继续沿用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历史方位的判断,但是,就如同“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宏观的历史方位一样,“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历史方位也具有一定的宏观性。早在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就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13]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矛盾复杂叠加、风险隐患增多、机遇与挑战形势严峻等等,这就必须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进行重新思考并与时俱进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下半场”的关键时期,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历史方位基础上,仍然迫切需要对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细化,以适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各方面发展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历史方位的定位角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强调进入了新时代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它别的任何对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二是强调进入的是“新时代”,“新时代”具有丰富的内涵,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9“新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这一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用“新的”一词进行界定,并用“三个意味着”对其意义进行阐述,这一历史方位的新判断与过去相比,既有相对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宏观历史方位的“量变”,又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部分质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第一,新局面的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全方位的,例如,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了1500多项改革措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以顽强意志品质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第二,国情的新变化。这个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量变”发展基础上,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质”的变化,主要矛盾已经由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反映了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要求,成为制定各方面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来看,这个变化仍然是“量变”,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及发展阶段,因此,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10在变与不变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党对历史方位的不断深化、细化的脉络。

第三,新使命的到来。十九大之后,“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9,“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可以说近在咫尺,正如江泽民在新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上面对“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谋划“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一样,党的十九大面临着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划上圆满句号与向“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使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1]22十九大报告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三十年时间分两个阶段作出了战略安排,即“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22,“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3,这个承载“新使命”的战略安排意味着比1987年党的十三大最初设想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十五年,意味着“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比十八大最初提出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加了“美丽”的内涵,从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第四,新思想的产生。“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21,新时代需要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也催生新思想的产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从理论体系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第五,新核心的形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新时代”是形成新核心的时代条件,新核心的形成是“新时代”的历史必然。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16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增强核心意识,首先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权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而言,也必须要有自身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同志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实践证明,确立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符合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复杂形势,要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更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党更加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中央领导集体,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

综合前文所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历史方位问题其实涉及到三个,分别是“重大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十六大报告对于历史方位问题也涉及到三个,分别是“两大历史性转变”、“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八次全国党代会对于历史方位问题都有涉及,个别党代会甚至同时涉及多个历史方位问题,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方位是一条主线,主要侧重于对国情的认识;两大历史性转变这一历史方位更侧重于党的建设层面;重大战略机遇期这一历史方位更侧重于国家发展机遇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则侧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层面。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关于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表述来看,党对历史方位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细化,既有宏观的把控,也有微观的界定,既有横向的交叉,也有纵向的延续,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不断深入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历史方位进行与时俱进的科学界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也是未来党和国家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

猜你喜欢
机遇期初级阶段历史性
论新时代的战略机遇期:源起、现状与未来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迎来境外贷款业务机遇期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全球价值链重塑战略机遇期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新谢泼德火箭:历史性的垂直软着陆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