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安事变的全景扫描
——李义彬《西安事变史略》评介

2018-02-07 04:00曾景忠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杨虎城东北军事变

曾景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东城 100006)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资料和著作很多。李义彬在研究中共党史,参与写作《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的基础上,积四十年的积累,专题深入研究西安事变。他曾于1998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一幕——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一书。近二十年中,有关西安事变的史料陆续公布。他又补充新史料,于西安事变八十周年之际,出版了《西安事变史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与其他西安事变著作相比,此书利用中央档案馆和俄国共产国际的档案,对西安事变的重要历史背景——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的关系,和中共、共产国际处理西安事变的态度记述较为详实。

一、完整叙述事变过程

《西安事变史略》叙述西安事变的过程比较详细,层次清晰。此书大致分五个层次。

(一)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对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从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写起,包括他参加“剿共”后来转而联共的过程,事变另一主角杨虎城的政治历史,张、杨二人如何与共产党联络,与蒋介石矛盾激化等。全书14章中,写历史背景就占了6章(将近一半),篇幅占了全书三分之一。可见此书分析历史背景非常详细,这就像一幅摄影作品,其景深比较深长。

(二)西安事变的过程。包括事变的发生和进展,以及激起的各个方面反应。包括:(1)西安张、杨的决定和部署,捉蒋过程,蒋介石和在西安的国民政府军政大员被拘后的情形,事变发生后西安方面的举措。(2)南京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决策,行政副院长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长,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等。(3)全国地方实力派各军政势力和民众的反应。(4)各国的反应。(5)中共方面的反应。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秘密谈判到释蒋,包括端纳、宋子文、宋美龄先后赴西安,与张、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谈判的过程,到蒋介石获释回到南京。

(四)西安事变的善后。张学良在南京受军法审判,东北军的东调,西安发生“二二事件”。

(五)西安事变结束后国共两党的谈判。

二、记述西安事变的一些历史细节

西安事变的大致过程,一般读者是了解的。《西安事变史略》一书叙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及结局,参考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叙述中不乏引人阅读兴趣的具体历史细节。这里试举数例。

张学良拟派骑兵第六师第十八团团长刘桂五执行抓捕蒋介石的任务。事先,为了考验刘的忠诚度,张学良曾试探问刘:派他去刺杀杨虎城,你敢不敢?随即摸摸白的胸口,心跳不跳(是否异常)。然后才告知,实际上是要他去抓捕蒋介石。

捉蒋后,杨虎城手下的勤务兵给蒋送饭吃送衣服穿,蒋介石均加以拒绝。后来勤务兵说,是他们自己花钱买的,蒋才答应穿衣,吃饭,并表示不会忘记他们。张学良见蒋,蒋均拒绝回答张的话,仅斥责张:“我不是你的长官,你也不是我的部下,你不要叫我委员长。你要承认我是你的长官,我现在命令你马上把我送走(去洛阳),否则任凭你把我杀了,我同你没有旁的话讲。”蒋甚至捂着自己的耳朵,连说:“我不同你讲话,我不同你讲话。”其中或有描述,但应大体符合真实。蒋在新城大楼还写了两份遗嘱:一给宋美龄,表示决心殉国;一给蒋经国、蒋纬国,希望他们以生母对待宋美龄。

书中引用冯玉祥日记和孔祥熙回忆录等资料,叙述西安事变的信息传到南京后,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研究对策:李烈钧、陈璧君等主张保蒋之安全,戴季陶、何应钦等主张打,宋美龄、孔祥熙主和平。后国民政府决定褫夺张学良本兼各职,组成“讨逆军”,由何应钦任总司令。黄埔系三民主义力行社邓文仪、桂永清、贺衷寒等则积极动员起来,决心营救领袖出险。

书中叙述各地方实力派对事变的反应,有一句话是确实的:“国民党内的非蒋派系和地方实力派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直接响应张、杨的行动,相反,国内却出现了一股颇有声势的‘拥蒋’潮流。要求无条件释放蒋介石的声明和通电纷至沓来。在‘救蒋’旗号下,大批蒋军涌入潼关。”(见该书第240页)

书中介绍各国对西安事变的反应,分苏联、日本和西方国家三部分。其中写到:苏联指斥张学良发动事变,反对张、杨扣押蒋介石,“苏联的态度,对西安事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223页)“如果说,事变前,张学良寄予希望最大、事变后又令他失望最大的,在国内的是阎锡山的话,那么在国外的便是苏联。”“张学良当时匆忙释放蒋介石,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苏联所持的反对态度不能不说没有丝毫关系。”(第226页)日本对事变的态度,则为“静观”,但反对中国中央政府在抗日、容共之条件下与张学良妥协。(第234页)书中介绍: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在事变第二天致电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报告中国发生西安事变的情况,当即判断:中国国内各实力派不会支持张、杨,而会支持中央政府;苏联不会支持张学良,从而削弱中国抗日阵线;日本等待观察中国政府怎样处置事变,不会介入。于是,他得出的结论是:“我倾向于认为,蒋介石并无危险。”书中说:“在事变第二天,许阁森这个报告所做的估计基本上是准确的。英国真不愧是在中国‘经营’了近百年的老牌西方列强,其对中国内政外交等方面情况的掌控和判断,当时其他国家都望尘莫及。”(第228页)

三、揭示了中共与西安事变的不解之缘

就总体言,《西安事变史略》一书中最突出的内容,是张、杨发动西安事变与中共的关系密切。读此书后产生一个印象,就是中共与西安事变有不解之缘。

(一)中共对张、杨的统战工作

西安事变两主角张学良、杨虎城,在起伏迭荡的民国政治风云中走上联共反蒋的道路,贯串着一条中共对张、杨开展统战工作的线索。《西安事变史略》一书揭示了许多重要情况。

张学良在“剿共”作战中损兵折将,为了保存东北军实力,变“剿共”为联共的立场。在杜重远等人指点下,寻找中共线索,张学良录用中共党员宋黎作秘书。其后由被红军俘虏又释放的东北军将领高福源联络,与中共接上关系。中共做东北军的统战工作,成效显著。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长驻张学良身边。张学良先后与李克农、周恩来在延安会谈。起初,张学良与中共存在分歧:中共主张“反蒋抗日”,张则主张“逼蒋抗日”。红军作战方向欲出山西,向河北发展,张主张红军出宁夏、绥远。后来,张学良逐步向中共立场靠拢。双方实际上停战。他向中共通情报,透露国民党内部情况,暗中支援红军武器物资,前后接济用款达76万元。随着与蒋介石的矛盾逐步加深,张学良与中共联系愈加密切。叶剑英、潘汉年与张学良接触会谈。张学良秘密成立政治组织“抗日同志会”,有13名中共党员加入进去。

杨虎城为了在西北地区生存发展,与蒋介石矛盾逐步加深,暗中与中共人物联络。他早期与魏野畴联系,南汉宸当过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其后,中共红军方面汪锋、王世英做过西北军杨虎城工作,申伯纯、张文彬、王炳南等许多中共党人,都在杨虎城身边。

中共与张、杨暗中逐步结成“三位一体”的局面。书中揭示,事变前夕,当张、杨秘密谋划进行“兵谏”时,杨虎城提出对蒋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源于他身边的中共党员王炳南的划策建议。(第129页)

(二)中共对事变的支持及不同主张

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一开始就立即主张和平解决事变,缺乏根据。《西安事变史略》一书中对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的态度经历的变化,内部意见曾经出现过分歧,叙述得比较清楚,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事变当天,中共中央向北方局发出的指示中即提出号召:明令罢免蒋介石,交付国人审判。书中说:中共中央站在西安一边,支持张、杨的行动。“此时要求罢免和公审蒋介石,的确是对‘逼蒋抗日’方针的反复和动摇。”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做报告。报告中提出:“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张闻天不同意“审蒋”“除蒋”的口号。他主张:“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的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实际是政权形式)”,要“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书中说,中共中央13日会议意见未完全统一起来。15日,毛泽东等红军将领发出电报,呼吁“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红色中华》一再发表文章,要求“审蒋”“除蒋”。(第237-242页)至19日,中共中央内部意见才趋于一致,放弃了“审蒋”“除蒋”的口号。后来毛泽东说:西安事变后在宣言中提出把蒋交人民裁判是不对的。(第243页,第251页)

事变发生后,毛泽东等决定对张、杨策应支持,建议组成西北抗日联军。毛提出:军事上红军主力南下,进行战略大迂回,进至郑州等地,直逼南京。不过,红军前线总指挥部彭德怀、任弼时不同意,主张迅速停止内战,红军主力坚守陕甘根据地。(第257页)

(三)共产国际指示和平解决事变

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发生变化,与苏联、共产国际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密切相关。事变发生后,苏联报纸即加以谴责。共产国际与苏联政府是联通的,对事变也持反对态度。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即请示共产国际。书中根据共产国际的资料,揭示了斯大林、季米特洛夫等担心事变会引起中国更大规模的内战,只会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故而指示中共采取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苏共中央与共产国际领导人曾举行联席会议交换意见。书中虽然采用了共产国际指示电报因“电文不清,译不出来”,延迟了中共中央收阅的说法,但认为:“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舆论,对中共中央决策所起的帮助作用,也不容抹煞。”

(四)中共参与谈判解决事变

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西安,与张、杨商谈对事变的处理。书中还根据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和蒋介石日记、周恩来致中共中央的电报等资料,叙述了中共确定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周恩来与宋子文谈判,面见蒋介石等情况。蒋认为,结束事变,症结在于共产党。后周恩来参加调解释放蒋介石的活动。周恩来要求停战,撤兵,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剿共等。宋子文要求取消苏维埃、红军名义,放弃阶级斗争,服从蒋为全国统帅。蒋对周说:“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说:“只要蒋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张未听东北军中过激派和杨虎城提出的蒋无保证不能放蒋的主张,决心亲送蒋回南京,向中央请罪。

(五)中共参与事变的善后

书中对中共参与事变的善后工作也有较细的叙述。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后,受到军法审判,判刑特赦,收押管束。蒋介石下令东北军调甘肃或东调。中共欲保持西北张、杨与中共三位一体之局面,并发动各方面力量企图迫使蒋介石释放张学良。东北军内过激派主张不惜与中央军决一死战。红军将领彭德怀、任弼时到西安,向东北军和西北军中和、战两派说明,不宜用战争解决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秘密亲到西安指示:中共决不参加内战。毛泽东、朱德、张国焘主张与东北军、西北军同进退。周恩来向杨虎城和东北军内主战派表示了希望和平处理的方针,但也表示对他们支持。1937年2月2日,发生了东北军少壮派杀害王以哲的事件。事件发生后,周恩来将主战派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三人送到红军前敌指挥部。

有关事变善后,周恩来力劝东北军接受蒋介石提出的西调甘肃方案,而于学忠等决定接受东北军东开豫皖的方案。

确实,西安事变前前后后,中共与事变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有关张学良发动事变之动机

《西安事变史略》一书倾向性强,以赞颂张学良、赞扬西安事变为主调,这是此书的一个特点。书中说到西安事变的重要影响:“西安事变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另一处说:“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根本扭转了国内的时局。”

分析一下,这两句的说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后一句话与前一句话的主语不同,比前一句话只添加了“和平解决”四个字。但这非常重要!加不加“和平解决”四字,在性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西安事变的发生使中国有可能陷入大规模内战的危险,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才避免了内战,使国家真正统一。该书作者对此也有这样的分析:“保蒋安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绝大多数国人的愿望。在这个事关大局的问题上,处理得好,可赢得群众,有利于结束内战;反之,则要脱离群众,使内战延长和扩大,只会对日本帝国主义有利。”(第244页)这一判断,基本上将事变本身可能产生内战的危险,与事变之和平解决有利于结束内战两种的不同后果都说到了。

《西安事变史略》在完全赞颂张、杨的基点上,称发动事变的张、杨二人“被国人称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作者竭力阐释张的动机之“纯洁”:“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是纯洁的。他在事变中多次申明,对蒋实行‘兵谏’,既不想伤害他,自己取而代之;更不是想借机要挟蒋,以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而是诚心诚意地爱护蒋,想把他从误国误民的歧途上拉回来。”不过,有关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看法并不一致。就在这本书里,有些资料也能引发读者作进一步的思考。

有关发动事变的动机,此书记述到,张、杨策谋事变时,曾有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谋划。(第129页)发动事变前,张、杨曾估计:发动事变,会得到各地实力派李宗仁、白崇禧和四川刘湘的支持,华北宋哲元、山东韩复榘已表示愿以兵力支持。阎锡山至少可以保持中立。起事之后,可形成西北、华北、四川、广西联合起来与南京对峙的局面。(第139页)张学良派人与各地军政势力联络,企图获得支持,希望发生预想的结果。并且,张学良还曾寄望于苏联的支援。如此说来,发动事变,挟天子以令诸侯,形成与南京对峙的局面,这就不是“诚心诚意地爱护蒋”那么简单“纯洁”了吧。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出现张、杨所预想的得到各地方实力派支持,形成与南京对峙的局面,中国将陷入何等凶险境地!所幸,只是“后来的事实,并不完全像他们原来估计的那样”。西安事变发生后,“并没有出现群起响应的局面”,地方实力派大多数不主张扣押蒋介石,而是要求释蒋。张学良指望事变得到苏联支持,但也落了空。苏联严厉谴责张学良,无疑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让他清醒了一点。

此书虽然赞颂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但还记述了(在分析中共转变态度的原因时)事变发生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书中写到:事变发生后,地方实力派绝大多数采取观望和中立态度(事实上是支持中央政府,要求张学良释蒋)。爱国团体和一些在社会上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也反对张、杨的扣蒋行动。当时国内舆论对西安相当不利,各地报刊纷纷谴责张、杨,要求无条件释蒋。《大公报》主编张季鸾《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敦促事变的发动者和参加者,从心坎里悲悔认罪,赶快向蒋谢罪。连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也不支持张杨发动的事变,认为张、杨扣留蒋介石“实在是一个极大的不幸”,“不能为全国民众所赞同”。此信要求西安迅速释放蒋介石。(第244页,214页)当时,广大中间阶层,社会各界是不赞成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

五、对西安事变全方位的扫描

综上所述,李义彬所著《西安事变史略》一书,资料丰富,叙述平实,是一本具有相当研究水平的学术著作。书中虽然持赞颂张、杨和西安事变的鲜明立场,带有主观倾向,但对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事变经过,事变引发的国内外反应,事变通过和平谈判取得和平解决等历史过程,均作了比较客观详细的叙述。它是对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大影响的事件西安事变进行的全方位扫描。

猜你喜欢
杨虎城东北军事变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阴谋如何得逞?
谈东北沦陷谁之过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
浅析1928—1936年张学良对日态度
论西北“三位一体”大联合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真相
从『九·二二』锄奸到『八·三』事变
东北军对张学良被囚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