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研究*
——基于教师个体维度

2018-02-08 16:53孙岩松张克松汪超颖
中小学电教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理念素养

☆ 孙岩松张克松汪超颖

(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安徽芜湖241000)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教师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战略资源和生产力[2],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1月31日,党中央与国务院出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印发不仅是党中央对十九大“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要战略的进一步“顶层设计”,同时直接指向教师专业发展。今天有必要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长久话题重新做一番审视,以把握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要求与实践路径。

一、内涵界定

1.个体维度的教师专业发展

厘清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探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的前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阐释主要集中从以下两个维度出发。一是从教师群体和外在维度界定: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历程,注重外在标准、法规制度的制定和教师群体待遇及社会地位的提高。二是从教师个体维度界定: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个体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并成为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过程,强调教师个体拥有丰富娴熟的知识与技能,坚定清晰的专业信念与理想,深厚积极的专业情感与态度,独特卓越的教学风格和品质[3]。笔者倾向于第二种界定,即从个体维度来探析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深化和细化。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褚宏启[4]认为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灵魂,教育现代性以教育形态的变迁为表现形式,包括教育体系、课程与教学、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等各层面的演进过程。顾明远[5]从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个性性和创造性、信息化和创新性、国际性和开放性八方面来诠释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其中,在论述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特征过程中重点阐述了教育现代化以信息社会为背景,在信息技术革命下教师应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指明了教育思想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等教育创新方向。张慧[6]通过梳理、评析国内知名学者对教育现代化的论述的基础上,认为教育现代化可理解为:从学前教育至继续教育的各个阶段,所涉及的教育思想观念、制度、课程内容、教育管理与手段、教育质量等所有教育要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同学者在论述教育现代化时都不同程度提及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等教育要素。

综上,笔者认为,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概括来说就是教师个体从任职开始逐步成长为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知识渊博、教学方式和管理手段创新、研究水平卓越、道德修养高尚和职业韧性强劲的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育现代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

1.教育理念亟待根本性扭转和更新

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包括教师拥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个性化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其共同之处是用新模式、新理念来变革教育教学,倡导“以生为本”“开放创新、探究体验”,促进学生“全人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影响教育过程及效果的关键者。在不断涌现的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面前,教师教育理念必须契合教育现代化要求,及时扭转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重知识传授,轻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等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教师教育理念亟待扭转和更新,他们自身虽有自我发展、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但学习活动仍然带有强烈的“应急”“任务驱动”等“受控式”学习的特征[7],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难以符合新时代对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2.教育教学必须高度契合信息化发展

《意见》中明确强调,教师要适应信息化发展,开展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知识趋于数字化存贮和显现,学习资源借助电子白板、ipad、教育云平台等被频繁用于教学过程中,因而,娴熟地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和工具、获得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来帮助学习者深度理解、学习,提升教学效果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极大地拓宽了教学时空。在智能化环境下,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再是传统知识的掌控者,学生不是纯粹的知识吸收者。教师角色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监控者,这需要教师在把握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在线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管理手段和在线活动的组织模式等问题,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教学活动。

3.教育素养务必接轨教育现代化要求

目前,教师的教育素养与教育现代化要求还没有完全接轨[8],教育现代化重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科研素养等教育素养的培育。教师要清晰认识到,教师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是否具有广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教师对自身人文素养的不重视便很难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现代化人才。并且,教师若不及时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知识进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师就可能无法担当“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此外,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缺乏科研成果是影响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个体发展及推动教育实践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仍存在部分教师偏重于课堂教学,无暇顾及教研活动和教育教学研究,这必然导致教师教学手段方式单一,教育活动缺少吸引力和创新性。可以说,教师教育素养与教育现代化要求完全接轨不仅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也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感召。

4.道德修养及职业韧性迫需提升和保持

最近,社会各界频繁地提及“尊师重教”“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及荣誉感”。教师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者,教师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强劲的职业韧性是被社会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一方面,部分教师尤其是部分幼儿园教师及农村中小学教师因社会地位、职业待遇、综合素质不过硬及年复一年、单调乏味的课堂生活等原因存在师德失范、职业倦怠等问题。另一方面,互联网因信息交换迅速的优势在为教育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带来负面消息广泛传播的弊端,少数教师的不当行为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放大后,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整体道德面貌,对构建和谐的家校协同教育环境,教师教育信念感的提升和保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育现代化要求所有教育要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本质是要求人的现代化[9],因此,教师应当时刻意识提升到自身道德修养及职业韧性的重要性。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1.开展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培植现代化教育理念

在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迭代下教师要及时扭转和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是终身学习者,对于直面年轻一代未来成长和生命潜能的教师而言,教师应当开展终身学习,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完善自身专业素质结构、培植现代化教育理念进而胜任育人工作。为此,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需积极接纳、实践和研究教育新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发展潜能,进行个性化教育,并且深谙儒家“教学相长”的教育哲理[10],在建立“民主平等、关爱学生、宽容理解”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主导性,进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持续性学习过程中,要避免“受控式学习”,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元认知、评价、反思、总结等方法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当然,教师要认识到教育理念的扭转更新不能一蹴而就,现代化教育理念必须通过日常持续学习积累并植根于思想深处。

2.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手段以适应信息化发展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内容、管理手段等各要素都要达到先进水平。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快速适应信息化教学趋势,在理解、掌握翻转课堂、MOOC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过程的基础上统筹教育各方面因素,勇于创新和采用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使教学内容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还应当学会借助互联网获取优质教学资源或利用PPT、Flash、Camtasia Studio等通用工具开发微课、教育小游戏等教学资源。

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师要学会运用学习分析技术[11],基于大数据的线上学习平台,全方位采集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教学和实验设备的使用数据、作业考试数据等,并通过学生学习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得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进而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决策和干预,满足学习者个性发展需求和提升教学管理有效性。

3.强化教育素养以对接教育现代化要求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科研素养是强化教师教育素养的着力点。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强化自身人文素养。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人文知识、厚重的人文底蕴、高昂的人文精神,才能依据社会变革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充分关照学生的个性、尊严和价值,把学生培育成现代型人才。二是提升专业素养。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发展。三是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进行实践性反思。一方面,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科研素养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学会研究、勇于实践”是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般路径[12],两者都要求教师加强自身教育科研能力。教师通过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交流合作能力的养成和体验教育研究的快乐并且通过真实教学实践中的切实行动感知可演绎出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反思不足[13]。

此外,为使教研成果和教师实践反思成果更广泛的为同行实践提供指导,教师还应提升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在符合教研类论文行文规范、严谨性、科学性要求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理论化,在教研、实践、反思、写作中成长。

4.自我砥砺以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职业韧性

教育发展的源泉与内在动力是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14],《意见》中对高尚师德的弘扬做出了一系列指导性规划,要求教师以德立身、立教、施教,争做“四有”教师。每个教师的遗传素质相近,职业环境相似,因而,教师高尚道德修养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砥砺、主动进取。教师道德水平的提升不仅仅要通过各种道德建设活动、监督检查机制等进行,更为内在的是教师应认识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并形成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幸福的反面是职业倦怠,教师若要陷入职业倦怠的迷雾中,就要提高自身职业韧性,体悟到每一次教学的唯一性、创新性、不可复制性,并且由此保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的职业精神,同时发展自身积极乐观、勇于挑战、耐心坚持、强有力内在动机等自我特质和提升自我效能感[15]。教师职业韧性的提升内隐于教师批判性教学、持续性学习和培养教育素养的过程中。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师逐渐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角色转变不是弱化教师职业价值,而对教师道德修养和职业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总结

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进而促进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教师需积极探索和践行专业发展路径,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国际理解能力的现代型人才。

猜你喜欢
现代化理念素养
边疆治理现代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