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负责制在“四证合一”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2018-02-09 19:55汪明刘开翔谢席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合一硕士

汪明 刘开翔 谢席胜,3

2012年,教育部、卫计委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制度”,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一种新的培养方式,该类学生毕业时考核合格者可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四证,即“四证合一”,这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目前医学教育资源相对紧缺情况下的一种新的探索形式。但是,由于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实现此培养模式下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我院在认真分析此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实落实导师负责制及学校、医院在完成培养计划中实行全程监管、督导的重要性[1]。本文就我院在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培养高质量临床专业研究生过程中的点滴经验,梳理总结如下。

1 “四证合一”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面临的挑战

“四证合一”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基础理论课学习、临床轮转、科研培训与实施等的时间安排上要同时遵从研究生培养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种制度的要求,肩负双重任务和身份的负荷。规培制度下的专硕按照规培大纲要求需在临床轮转33个月,三年研究生培养时间,共36个月,上2个月基础理论课后,仅剩1个月时间,那么势必这类学生要在繁重的临床轮转过程中完成学术论文的开题、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答辩。临床轮转质量的高低反映的是规培的质量;开题、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答辩质量的高低反映的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这两个质量需要一起抓,两个质量都重要的局面,不仅是学生面临的挑战也是学校面临的挑战。面对新的局面及挑战,既往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良,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3]。着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进一步强化导师的引导与监督责任,完善各种考评机制、加强各环节和过程管理,是保证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基础。其中,切实落实好导师负责制,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尤其重要。

2 进一步落实导师制,强化导师的引导与监督责任

导师制(mentorship program)最初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导师者,引路人,指导者也、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导师要负责科学地安排学生所选科目、悉心指导学生的学业及研究、关注学生的品行,督导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及临床轮转。因此,研究生导师既是研究生培养具体方案的设计者,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护航者,更是研究生临床、科研的督导和指导者,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力量[4]。正因为如此,进一步落实好导师制,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在“四证合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1 加强培训,明确导师职责,做好导师队伍建设,

作者所在院校自招收研究生以来,一直以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在于质量,质量的关键在于导师为理念,通过制定研究生导师岗位责任,明确导师职责、加强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各种形式的导师培训,树立导师们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及恪尽职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提升指导能力的信念。学校要求各位导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我管理,树立责任意识,保质、按时地完成研究生培养环节当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学校给予全程监管。研究生导师良好的自我管理既是师生双方责任心的体现,同时也是强化培养过程管理的一则重要手段。严格的过程管理,则是高质量、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保障。

2.2 抓好和做好导师工作的主要环节,确保环节质量的提高

对于“四证合一”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四证合一”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环节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入学后的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的安排和目标设立;研究方向的尽早确定;指定课题实施需要学习的书籍和文献范围;指导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完成;督导临床科研实践过程并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思路和科研能力;监管临床轮转过程及质量;修订、点评研究生文章、读书报告、病历及病案讨论、毕业论文等。

2.2.1 入学后的学前教育 我校学生除参加学校组织的入学后的学前教育外,各导师还会再安排一次入学培训。学校的入学后的学前教育内容包括,学校及院系介绍、研究生培养体系及管理、奖助体系、学位授予、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基本原则、学术交流和活动平台、医疗安全和实验室安全等;导师的学前教育较为具体,内容包括对各项规章制度、纪律及做事先做人等的强调、导师团队介绍(团队研究方向、研究基础、研究成果)、专业前沿及热点点评、研究生的自我定位及自我训练、研究生创新性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正确处理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如何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及如何为今后职业生涯做准备等。学前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新生们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迅速适应环境和进入角色,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积极的心态高质量完成研究生学业。

2.2.2 基础理论课的安排和目标设立 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个课程体系构成了研究生必修课的内容。对于选修课程,导师需要严格把关、指导学生认真、负责地选课,为研究生三年的临床研究、科研创新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选修课程,强调课不在多而在实用,强调研究生自觉性、自学能力和对科研兴趣的培养;重点要求学生培养和提高文献检索及信息利用能力和阅读、利用文献、提炼文献的能力;强调专业英语全程的强化与提高。指导学生学好、用好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统计分析等课程内容。以上环节的强调,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临床课题实施非常重要,故以上各课程也是要求学生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5]。

2.2.3 优化培养方案、尽早指明科研方向、指导好课题实施 毕业论文开题、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答辩质量的高低反映得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由于“四证合一”学生临床轮转时间长,工作繁重,没有大块时间,因此,既往先熟读大量文献,在此基础上再选题,再讨论,再确定课题方向的培养方式需要更新。导师在学生入学后,在介绍团队既往工作基础后,让他们尽快融入团队的研究中去。导师需要悉心指导学生,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确定后,一步步引导他们在繁重的临床轮转过程中,合理利用时间,阅读与课题相关的一定数量的经典及最新文献,完成综述及开题报告撰写,让他们穿越学术迷宫,尽量少走弯路。“四证合一”研究生的选题一定要适宜,不宜过分追求“高大上”,需密切结合临床问题进行选题。但依然强调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创新是灵魂,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为今后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实用是根本,立足于解决临床问题;重在培养科研思维和研究方法及研究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同步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综述、标书撰写及如何通过实施课题的综合能力。导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研究生选题、课题设计和研究方法等过程及细节上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保证临床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对于研究生优秀的课题,经过同行专家点评、导师修改,鼓励学生申报各级科研项目。

在整个课题实施过程中,导师要让学生定期汇报毕业课题的实施动态,与学生反复磋商,以问题为导向,与学生认真讨论和解决课题实施过程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应认真、反复修改学生综述及论著,及时点评,反复指导学生修改,鼓励他们发表高质量文章。

2.2.4 督导、监管临床轮转全过程 临床轮转质量的高低反映的是“四证合一”研究生规培的质量。导师需要认真研究规范化学员培训手册的轮转要求、每个科室轮转时间、轮转后达到的要求,以做到心中有数,并督导、监管学生临床轮转的全过程。导师应定期到轮转科室向带教老师了解自己学生轮转时的学习情况,包括完成分管病床数 、学习病种 、病历书写 、技能操作等定量指标完成情况、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医德医风等。同时也要求学生每月按照规培手册要求,书面汇报自己轮转时的各项工作。

每转一个科室,要求学生上交至少一个自己经管的典型病案的幻灯片,要求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并在定期汇报会上讲解,同时同步交这个病案的大病历。研究生团队及老师参与讨论及点评,就病历书写、诊断思路、治疗方案的规范性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共同学习;通过典型病例、疑难和危重病例讨论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以达到独立处理二级学科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的培养要求。

每转一个科室,导师要求学生上交至少一份读书报告或者一份相关的临床最新英文文献翻译,并进行批阅及点评。加深、加强研究生对该转轮科室学科前沿问题的了解。通过对新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归纳和总结,拓宽学生专业视野,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证合一”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大多数时间并不在导师所在科室,因此,单一的导师负责制限制了学生从其他老师处汲取知识的机会。我们尝试了向兄弟院校学习,也采用了研究生导师组制度[6]。各轮转科室通过建立研究生导师组,设立组长负责制,由各科的科主任担任研究生导师组长,并由研究生导师组负责学生出科考核。研究生导师组长定期向研究生科、规范化培训部、各位导师通报临床研究生轮转情况,更好地督导了学生的临床轮转。对于科教部每年的年度规培考核,导师及研究生导师组均要认真分析考核结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整改、切实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质量制定方案和提供依据。

2.2.5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加强前沿信息学习 各种学术活动,尤其国际及国内大型专业会议,大咖云集,信息量大,研究内容前沿,既有广度也有深度,研究生导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会议投稿及发言。参加会议后与学生及时讨论相关进展,并及时融合到自己团队的研究中去。将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作为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培养“四证合一”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发挥重要作用[7]。

为保证学生除临床实践外也能更多参与学校学术活动及感受科研氛围,我们尝试组织开展了研究生学术论坛,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及基础学院等其他学科专业研究生的交流,互相学习,补充不足[8]。

3 关心“四证合一”研究生的成长

“四证合一”研究生因为要接受规范化培训,每天在临床工作时间一般在8~10 h,甚至更长时间,同时还要完成研究生的相关过程的学业,任务重、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焦虑、不满等情绪。因此,学校应当积极探讨对此类研究生的关心及管理模式,做好此类研究生的相关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也是导师的责任[9]。

“四证合一”研究生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培养过程中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积极探讨该类学生的优质的规范化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出具备现代医学素养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是学校的任务和责任,也是导师的任务和责任。研究生导师要当好研究生培养具体方案的设计者,也要当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护航者。研究生导师在各个环节切实履职,对“四证合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证意义重大。

[1]汪翊,汪明,谢席胜.“四证合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思考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19-21.

[2]陈晓东,王正,叶晓宪,等.5+3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4):559-562.

[3]韩璎.临床是基础科研是后劲--医学研究生培养之我见[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1):1-3.

[4]黄云剑,张璟,赵景宏,等.浅析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有效指导 [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41-43,67.

[5]曲彦隆,薄红,关策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循证素质培养 [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2):1419-1421.

[6]袁轲,侯延斌,陈地龙,等.研究生导师组制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30):4300-4301.

[7]李震,何惠君.湖北省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四证合一”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J].医学与社会,2016,29(6):101-103.

[8]肖海,朱思泉,马星,等.“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J].医学教育管理,2016,2(4):567-571.

[9]钱曙蕾,赵苗苗,余佳,等.同济大学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4):592-596.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合一硕士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