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医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2018-02-09 19:5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本科生医学生创新能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团队合作能力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重要综合职业能力之一,也是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1]。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对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之间、科室之间、医生之间,医护之间、医患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将变得更加重要[2]。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础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借鉴各高校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托,以“创新为核心,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心,能力为靶心”为指导原则,锦州医科大学建立了以医学本科生为主体,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参与的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通过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发挥指导老师和学生在创新团队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但在以医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团队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现分析总结如下,以便为更好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借鉴和思考。

1 科研团队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大多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研究项目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但这种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4]。

1.1 学生投入时间少

相比于其他院校各专业,医学院校开设的本科必修课、选修课、见习课内容繁多,日常上课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各个学生社团开展的丰富多彩活动也挤走学生一部分时间,因此部分学生因学业忙、课外活动多等原因投入科研项目的时间偏少,导致做实验时断时续,容易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来,因此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并结题。另外也有少数学生为了创新学分和好奇等原因积极参加科研团队,但当实验实施,接触具体工作后发现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动手能力差,拖沓不去做或要求退出,造成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

1.2 教师指导时间少

在高校实施教师绩效考核举措下,教师要承受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定等多重压力。授课教师在完成繁重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为了职称评定还要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进行科研,造成脑力与体力的严重透支,这种现象在青年教师身上尤为明显。因此,教师分配到指导本科学生科研的时间就相对减少。

1.3 学校投入经费少

尽管各高校出台一系列政策并给予一定经费激励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参与科学研究,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创新都需要长期的过程和大量的科研经费支持,学校对本科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或是难以持续长久的资助某一个科研团队,从而使学生科研团队难以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2 加强我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

我校以医学本科生为主体,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参与的科研创新团队已经运行两年时间,通过总结期间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建议在现有的政策和措施基础上,还应进一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以便使小规模的科研团队得以长久运行。

2.1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教师负责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指导学生科研课题申报与实施,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等;成立微信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机会;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让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带领和引导低年级学生,逐步形成以老带新、一年一届的传承发展模式,以“传、帮、带”的传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5-7]。

2.2 培养专业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发动一大批热情高、事业心强、科研项目多、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团队的咨询、督促和引导,并实施导师负责制。建设由学术造诣深的教授为领军人物,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实验人员组成科研团队;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讲学和交流,开展以“百名教授,百场报告”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给学生以科研思维的引领[8]。

2.3 打造立体科研创新平台

以参加校内创新性实验设计比赛为契机,进而与省级及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层次。我校校长基金-奥鸿博泽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成立4年多来,学校投资经费80余万元,1 000多名学生受益。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6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70余项[9]。我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研究项目实效,充分利用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开展项目研究、实践。到目前为止,有的项目已经取得成果并继续深入研究,有的已经写成研究论文发表,创新团队学生参与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专业化,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医学生科研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职能部门放眼大局,注重细节,需要教师真正担负教书育人的使命,需要医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校上下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以切实形成医学生科研团队的良性循环。

[1]匡稷.高职公共外语教学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J].学园,2014(28):82.

[2]何怀伟,季湘年.试析高等院校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6):1043-1045,1055.

[3]刘超,任丽莉,刘乙蒙,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医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31-32.

[4]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改革措施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373-376.

[5]刘朝奇,赵云,韩莉,等.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基于项目的大学生科研团队建设[J].海南医学,2015,26(20):3089-3091.

[6]张贵海,王章琴,岳国军,等.医学本科生阶段性科研能力培养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12-13.

[7]刘超,刘乙蒙,于洋,等.在地方医学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13-14.

[8]吴汉东,于洋,郭雪松,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以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2015(6):9-10.

[9]刘超,包晓红,蒲丽娟,等.实验教学改革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3-4.

猜你喜欢
本科生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