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8-02-14 11:36陶骏贤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患方医方医患

张 莉,陶骏贤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办;2科研科,江苏 南京 210009)

医患关系是以临床医师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在医疗服务的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殊关系[1]。在医疗实践中,由于医患双方专业分工、专业知识背景、医疗信息的拥有及各自权益的不同,从而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和态度也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对医疗服务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就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探讨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有利于医患沟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医院相关管理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明显增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基础性诱因,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信息不对称、医患双方所处立场不同、双方不同的权力与义务等原因所造成的医患双方认知差异对医患关系现状及发展的影响,并就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性质及现状的认知差异研究

医患关系有区别其他关系的根本属性是什么,将医患关系定性为什么性质,对探讨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制定相关法规制度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医患双方的医患关系性质做了相关认知差异的调查研究。覃英华等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性质的认知差异有显著性,医方认为医患关系首先是法律关系,其次为消费关系,患方认为医患关系首先是消费关系,其次为法律关系[2];张兆金等,调查了医患双方对理想医患关系类型,研究表明医患双方认为理想的医患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医方的希望程度明显高于患方,差异具有显著性[3];罗萍等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性质的认知呈多元化趋势,但医方选择更多认为是法律上平等合作关系,而患者选择最多的是消费关系[4];肖凤等研究发现,患者倾向于将医患关系堪称是伦理道德关系,而医生认为医患关系是多种关系的复合[5];尹秀云认为,医患关系性质没有明确定论的情况下,不应该简单解读为消费关系或契约关系,应先把医患关系堪称一种建立在绝对信任——负责基础上的人际关系[6]。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认知是有差异的,近年来研究主要从医患双方出发,以很和谐至非常紧张的程度进行评价,并且医患双方评价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度明显高于患方[7,8],也有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就医类型、年龄等类型患者在医患关系现状认知上有差异,其中女性较男性、门诊较住院患者、低龄者相对高龄组,前者比后者更认为医患关系紧张。

2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责任主体的认知差异研究

医患关系的责任主体是指影响医患关系需要承担的责任单位、组织或者部门,包括自然人,主要包括国家、社会(媒体)、医方、患方等几方面。研究表明,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责任主体的认知是有差异的。覃华英等通过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主体认知差异有显著性,认为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共同引起的,达到一定共识[2];夏云等对两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调查发现,大多数医务人员都认为双方都是责任主体,并且两家医院医务人员认知差异有显著性;而张建华等对山东省3个地级市分层抽样调查医患双方发现,相对于患方将责任归于医院和医生,医生的认知更趋于理性,认为国家和社会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7]。乐虹等通过对不同省份3个地级市6家医疗机构调查发现,医患双方都认为医疗体制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首要因素,但是在媒体舆论影响医患关系上认知差异较大,医方较患方更认为媒体舆论影响医患关系,医方选择比为69%,患方选择比为21.3%,差异有显著性[8];魏俊涛等调查发现,医方认为责任主体主要是医疗保障体系和媒体,而患方则认为主要是医方和医疗保障体系[9];潘传德等调查表明,医患双方各约有一半认为医患关系责任主体是双方责任,其余大部分归于把责任归于对方[10]。

3 医患双方对医患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对医患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的较多,可规纳为五个方面,社会方面: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事件责任评价体系、医疗费用、医疗资源分配;政府方面:医疗体制、医疗费用报销简便程度、相关法律制度;媒体方面:媒体舆论导向;医方:医德医风、医疗技术和医院设备水平、医院管理制度、医疗环境、服务流程、服务态度、医生责任心、医疗投诉便利程度、医患信息不对称、医患沟通、过度治疗或检查;患方:期望值、维权意识增强、无理取闹、文化素质、不信任、缺乏医学知识等[2,7,10]。从医患双方来看,医方认为医患沟通不够、服务流程、医生态度、患者期望值过高、患者信任度不够、媒体炒作等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而患方认为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医疗费用高、医方责任心、过度治疗和检查等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并且双方的认知差异有显著性。

4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发展趋势认知及解决措施的研究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发展趋势的认知上也有差异,罗萍等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发展趋势认知上都不够乐观,但是医方选择不乐观的比例更大,肖凤等、潘传德等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总体上持乐观态度[5]。

王世英等认为要正确认识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全面认识医院医疗工作,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患纠纷机制,正确引导社会对医患关系的舆论导向[11]。吴群红等认为,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系统地研究多个责任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政府投资为主并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媒体应将医患视为利益共同体,提供正能量,多宣传爱心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位置,发挥媒体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12]。张兆金等建议,要控制医疗费用,完善医疗保障;改善医方服务态度,加强医方的沟通技巧培训;建立专业性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完善医疗法律并加强宣传和普及[3]。肖风指出,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障碍,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是医患关系认知趋同的前提和保障,有效医患沟通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5]。

另外,还有多名学者强调了法律或医方学习法律、患方普及法律在医患关系认知趋同中的重要性[3]。也有学者强调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对处理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认为要促进和普及第三方调节机制的发展,将调解地点与司法机构挂钩,政府应在本机财政中划拨专款,维持第三方调节机构的运作[13]。

5 国外医患双方认知差异相关研究

国外对医患双方认知差异的整体研究较少,主要是从医院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医患认知差异方面,主要侧重认知差异的改善措施——医患沟通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医患认知差异对医患关系的影响,Robison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医患双方在专业分工、知识背景及权益等的不同,双方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和态度也存在差异,容易出现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医患冲突,甚至医疗纠纷[14]。针对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方式,集中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方面。ForsetLang,MD指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应对病人实现教育干预[15]。Cayla R Teal,Richard L Street强调,美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为了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人种、国别的人群带来的医患关系认知差异,必须对医生进行文化能力培训[16]。也有学者对医患沟通持其他看法,Wade.James C认为,在解决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时,采取何种措施要以促进患者健康为目的,具体要视情况而定,如面对重大疾病例如癌症时,完全的“家长许可作风”可能是不合适的,反而会使医患关系朝不良方向发展。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由于信息不对称、医患双方所处立场不同、双方不同的权力与义务等原因所造成的医患双方认知差异对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是导致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研究此差异可以从源头上研究医患关系紧张的诱因,从而指导医患沟通实践。

在目前医患关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背景下,研究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了解不同医师和患者群体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现状,找出显著影响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对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并调整和优化医患相关规定及医患纠纷协调机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6.2 研究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应向研究特定医师和患者群体发展

国内近几年关于医患双方认知差异的研究较多,内容也较丰富,但是目前研究多是以医患双方的整体作为研究,多集中在研究综合性医院和一般性患者。笔者认为研究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应为医疗实践服务,应朝着研究特定医师和患者的群体趋势发展,如目前儿科医患矛盾突出,且在国家重视儿科医学人才荒,逐步恢复儿科医学本科人才招生的大背景下,目前的研究明显缺乏对儿科医生与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差异研究。

6.3 研制统一规范的研究量表

目前的相关研究工具大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层次不一,信度和效度都难以保证,研制出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对达到研究目的至关重要。为此,相关研究者可以在公认的、有着良好信效度的认知差异研究量表基础上,针对自己所研究的医师和患者群体,研制出特定的研究量表,并做好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以更好地描述该群体的认知差异现状,比较两者间显著的认知差异和程度,更好地提高医务人员沟通能力、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研究目的。

6.4 应重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对相关政策、医院规章等的修改制定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更要指导医患沟通实践,为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服务。在了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的显著差异、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要重视相关政策和医院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为相关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优化医院相关处理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的规章制度,努力制定医患沟通的标准化操作规程,为提升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减少医患纠纷作出贡献。

[1] 朱锡光,孙梯业,颜 伟,等.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视角思考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5,26(2):16-18.

[2] 覃英华,陈宣朗,潘红潮,等.南宁市某医院医患双方医疗纠纷认知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6,8(5):78-80,84.

[3] 张兆金,黄 欣,黄敏芳,等.广州市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比较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5(9):67-70.

[4] 罗 萍,曾志羽,覃 红,等.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及医疗职业认知差异的研究[J].学术论坛,2009,32(5):188-190,20.

[5] 肖 凤,田春瑞,廖义林,等.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23):26-27.

[6] 尹秀云.医患关系认知中的两个误区及伦理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05,22(2):37-39.

[7] 张建华,滕文杰,汤 敏,等.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情况的比较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33(17):58-59.

[8] 乐 虹,魏俊丽,向雪瓶,等.医患关系双方认知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5-17.

[9] 魏俊涛,时亚新,窦中伟,等.医患关系认知差异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3,10(05):83-85.

[10]潘传德,王建华.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性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5,26(23):63-64.

[11]王世英,朱金富.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分析和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3(10):178-179.

[12]吴群红.医患关系:从认知到重构[J].中国医院院长,2015,10(8):83-85.

[13]迪丽拜尔·热西提,帕拉提·阿巴伯克力.医患群体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的认知比较[J].江苏科技信息,2014,30(18):28-29,36.

[14]Robinson.Effective doctor patient communication:building bridges and bridging barriers[J].Can J Neurol Sci,2002,29(2):30-32.

[15] Forest Lang,MD.The Evolving Roles of Patient and Physician[J].Arch Fam Med,2000,9(1):65-67.

[16]Cayla R Teal,Richard L Steet[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9,68(3):533-543.

猜你喜欢
患方医方医患
黑龙江医疗纠纷索赔超过一万元不得“私了”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良医拒传方
从几组医方谈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来源
良医拒传方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