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018-02-18 01:29王小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思想品德

王小平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就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强的人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责任感强的人,敢于藐视困难,并尽力去克服困难。反之,责任感不强的人,即便是遇到很小的困难也会退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意义

当代公民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具有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属于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教育达到一定的频次后,接受教育的人才会形成成熟的思想,才会产生正确的思想行为。初中学生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人,他们只有对自己在国家、集体和家庭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有充分的认识,才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潮流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可能会被宠爱和溺爱,环境让他们不会自发地产生责任意识,反而会形成自私和唯我的一面性格,不懂得体贴和关怀别人。实际上,这样的环境也会扼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在与人相处方面有个长足的进步,做好以后融入社会的准备。

在班集体里,有些学生鲜有集体意识,在和同班同学的交往中,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生活在班级的大家庭里,如果考虑的只是自身的利益,缺乏责任意识,就无法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措施

思想品德教师教给学生思想品德知识只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方面,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敢于负责任的人。

1.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确立责任意识。

思想品德教师,要对教材十分熟悉,对教材中编者阐述的理论知识和援引的例证要明确意图。备课时,教师要了解班级学情,尽可能找到教材知识点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契合点,充分展示和还原教材编写者的原意,让自己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授课中考虑解决或部分解决学生缺乏责任意识的问题。对责任的讲授也要用层层推进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时期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在教学《学会负责》时,通过教学内容,教师要着重对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以及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行培养。到了九年级,教师应当教会学生除了要认真规范自己行為外,还要在对待他人和集体中学会负责。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全局意识进行培养,要求学生自觉承担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2.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责任意识。

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身教重于言传。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材的导引和教育功能。例如,《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是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用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和学生一起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还可以让学生调查和访问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担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呈现教学内容。教材中,有些课文考虑普遍性,叙述得较笼统和宽泛,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教材中隐含的或者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呈现出来。教师对“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进行讲授时,可利用多媒体来呈现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播放这样的视频,视频里主要讲述警察、医生和教师三个职业的责任,进而促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感养成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的即兴讨论,在讨论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就初中阶段而言,是十分重要和不能忽视的。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结合实际,强化实践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教材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深刻理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成长为具有责任感的人。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思想品德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