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18 01:29张小翠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能力

张小翠

一、PBL模式简述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意思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具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围绕此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努力解决此问题。PBL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师与学生通力协作。通过此教学模式,学生可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PBL模式的意义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PBL模式一大特色在于师生互动,这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并可以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PBL模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观念。

教师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能提高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PBL模式便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将问题中许多细小的难点逐个击破,进而将整个问题解决。因解决过程完全由学生参与,这给了学生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查找信息、相互协作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团队能力不强成了一大常态,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PBL模式就是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来解决实际问题。PBL模式创设了团队学习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PBL模式教学步骤

PBL模式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解决问题来进行。在教学前,将学生进行分组,而后提出一个大问题,其中包含了许多小问题,而学生就是通过自身努力首先解决小问题,进而解决大问题。各个小组指派代表展示本小组成果,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各小组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常态,将问题抛给学生进行解答,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组协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PBL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1.选取问题要恰当。

PBL模式的核心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趣味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选取问题时,要紧扣课本,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并且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通过新颖的方式向学生传达。例如,“近些年沙尘暴增多,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怎样的后果”这一问题,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有一定的思考扩展空间,创设了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到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适时进行恰当引导。

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寻求知识能力较弱,所以,在PBL模式实行初期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较大难度。所以,教师应在问题提出后给出一些探索方向,促使学生思维向正确方向进行。而随着PBL模式深入进行,教师可适当加大问题难度。

3.总结反思。

PBL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这说明问题最后的结果并不是重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核心之所在。教师在活动结束时应及时总结各小组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提出改善方法。对于解决方法完美、过程较顺利的小组,教师可给予口头表扬或物质等奖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PBL模式的兴起表明,培养学生自主学習能力成了现阶段的重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PBL模式,从学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结合地理课本中的相应知识点,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课后小组讨论、自主搜集资料并加以整理等形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课上进行小组间讨论,给出最终问题答案,并进行总结反思。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知识的趣味性有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有了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