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花自妍,谷幽香益清
——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山区办学实践综述

2018-02-23 08:53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
新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办学学校教育

□ 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 何 欣

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位置偏僻,远离繁华,交通不便,条件相对艰苦,但在社会上却声名远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赞誉度,各地莘莘学子纷纷慕名而来,学校发展形势蒸蒸日上,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了一所在海南中部具有一定辐射和示范作用的明星学校。学校先后获得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海南省文明单位”“海南省首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海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优秀学校”“海南省实验教学优秀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是海南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省一级(甲等)学校。

一所山区中学,在困难条件下办学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佳绩?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是有自己的办学思路和做法的。

一、明确办学思想,构筑一流管理

学校立足山区实际,着眼时代发展,紧紧把握教育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渴求,把办学定位为“以管理严格著称,学生人文素养高,面向全省的省内一流学校(省一级学校、省示范学校)”,把办学理念提炼为 “以师生为本,向学生全面发展负责”;把培养目标确定为“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条件和机会,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毅的自信品质、积极的创新意识、勇敢的负责精神、良好的生活习惯、自主的学习能力,会求知、会思考、会竞争、会共处,身心健康的中学生”,并先后制定了各个阶段周密的发展规划。明确而科学的办学思想,使学校有了指路的明灯,有了奋斗的方向,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良性轨道。

规矩成方圆,管理定乾坤。学校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各部门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涵盖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机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细、抓实、抓到位;同时实行分块分层负责制,谁的任务谁负责,谁管辖的谁负责,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通过强化管理,形成了学校管理文化,提升了办学水平,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加强师资建设,唱响一曲奉献之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于山区学校而言,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否和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实行以事业凝聚人心、以感情温暖人心、以待遇留住人心的人才政策,通过引进和培养等措施,全力抓好师资建设,塑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1.给予教师最充分的人文关怀。为使教师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学校坚持以教师为本,着力营造一种融洽、包容、宽松的人际氛围,为大家创建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使老师们时时处处感受到领导的关心、组织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如对新来的老师派专人接待,发放安家费;在重要节假日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慰问教师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情感、婚育等问题……尽最大能力解决家属的工作问题,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情为教师所系,利为教师所谋,使老师们对学校产生了深厚情感,坚定了扎根山区奉献教育的决心。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是坚持开展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先后邀请了多位全国劳模和全国优秀教师来校做报告,开展发扬“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和树立“四种形象”(乐于奉献形象、自尊自重形象、艰苦奋斗形象、为人师表形象)的活动,使教师们强化了职业道德,自觉树立起“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奋斗目标。二是不断完善教师目标管理方案,实行目标管理。从教学效果、教研成果、学生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等方面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津贴奖励挂钩,奖优罚劣。同时,引入激励机制,设立“园丁奖”“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项,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三是注重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程。学校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分批次选派教师到上海、河南、河北等地的优秀学校跟班学习取经,每年有计划安排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大力施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落实导师制、校本培训、赛课、教研会、学术报告会等措施。通过常抓不懈,先后培养了23名省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一大批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四是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从多方面鼓励、支持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活动,采取“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教研会制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和“中高级教师示范课”等多项措施,把课改实验同理论研究、校本研究结合起来,发挥教研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朝着专业化发展。

三、深化课程改革,探索一条创新之路

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结合地区特点,认真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科学有序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了《教学教研管理方案》,突出学校——科室——年级、教研组——科任教师层层有责、层层负责的教学管理问责制,使常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二是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整合多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了“学生品性修养系列、科学认识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系列、学科特长系列、人类与环境系列、规划生活技能与健身系列、自我欣赏系列”等六大系列、二十九项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整理研发出诸多适合本地本校实情的校本教材,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突出的培养目标。三是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来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学校确立“优化必修课、规范选修课、加强活动课”的思路,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备课、上课、评课的纲领性指导,从“以教科书的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自主、自信的学习者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成功教学和愉快教学的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四是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的重构。学校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打通学生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营造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氛围,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五是加强艺术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特长与素养。让山区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能得到良好的艺术体育教育。学校开足开齐艺术和体育课程,成立了“风信子”文学社、文艺队、书法协会、钢琴考级班、合唱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足球队、篮球队、武术队、田径训练队等20个学生文体社团组织,长期并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比赛。学校艺体活动氛围浓郁,满足了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和艺体比赛中捷报频传,取得了累累硕果:高考二本入围率多年来在90%以上,一本入围率达50%以上,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985”“211”工程等重点名牌大学;初中部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厅直属中学和高校附属中学前茅。真正实现了“低分进,高分出;高分进,优分出”的办学成效。

四、打造特色德育,谱写一篇育人华章

百教德为先。学校牢牢把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山区实际出发,根据封闭式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周边相关资源,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学校、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形成。

一是建立德育工作队伍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以教师申报——学生科审核——学校聘任的程序,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举办“德育工作与学校管理”研讨会、班主任培训班,大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以促进习惯养成、规范日常行为为重点,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常态化。长期坚持开展班集体五项文明竞赛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三是根据各个时期形势变化和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教育。如开展“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给爸妈写封信’的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开展“法制教育月”及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四是创新教育形式,深入开展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结合地方资源,建立了以王震将军橡胶实验田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75560部队为主的国防教育基地、以五指山市敬老院服务为主的道德实践基地等场所,实施教育活动。五是突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文艺会演”“体育竞赛”“文明礼仪活动”为构成要素的主题突出、富有时代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些富有特色的德育措施,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文明健康的现象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涌现了像莫金莲这样的“第二届海南省道德模范”。

猜你喜欢
办学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