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溢于心却不表于言
——谈《背影》的艺术特色

2018-02-26 01:41卢友芳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感人朱自清气氛

卢友芳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江苏 泰州225300)

朱自清的《背影》堪称叙事散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之所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不仅仅因为它表达了父子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尤其是因为它那情溢于心却不表于言的独特而巧妙的艺术魅力。

一、缜密精巧的构思

文章开头没有直接写背影,而是宕开一笔,从祖母去世,“我”与父亲一同回家奔丧写起。看上去似乎与背影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不然,这个开头一方面能够紧密地吸引读者,另一方面又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文描写背影作铺垫。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这样悲凉的环境气氛中出现的,这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真挚而灼热的感情形成强烈的对照,从而更巧妙地表达出父亲的爱子之情。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去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地亲自送儿子上北京,还不顾步履的蹒跚,行动的不便,艰难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为儿子做了一件件事。在父亲的心中,儿子永远是儿子,为儿子做事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实满足。所以,他件件事做得是那么细心、周到、自然,做得那么心甘情愿,为了照顾好儿子,他把家庭的衰败、母亲的去世、自己的失业等一切祸事置之度外了。父亲在心情极度悲伤的逆境中默默地为儿子做出一切,比顺境中所做的就更可贵、更感人了。这种特定环境下的父亲的背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的背影,也不同于一般送别中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的父亲的背影。作者抓住父亲处在这样的气氛中的背影集中笔墨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会取得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父亲送儿子上车,从父子两方面写。父亲那方面照顾儿子仔细认真、无微不至。儿子这方面却对父亲所做之事不以为然,产生了啰嗦、多余、讨嫌之感。这个反差更能突出父亲关心爱护之周。父亲爬铁道买橘子时的细微动作都被儿子看到眼里,看到父亲为自己做着不能胜任的工作时,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挚爱,感情上发生了突变,流下了感激、悔恨的泪。父子内心感情上的差异以及儿子感情上的变化,使文章摇曳多姿,起伏有致,也显示出背影的感人力量。

父亲买好橘子,全部感情找到了寄托,儿子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才恋恋不舍地离去。文章至此,可以结尾了,可是作者又写了父亲老境的颓唐,这不仅和文章开头的悲凉气氛相呼应,而且继续加强背影的形象。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哀伤,但那颗爱子之心始终不渝,“只是惦记着我”,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了父亲的背影,抒发了深切怀恋父亲之情,加深了读者对背影的印象,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更增添感人的力量。

二、朴实的语言

《背影》通篇白描,语言朴实自然,不造作,不假渲染,却笔笔传神。《背影》写父亲质朴、内在、深情,文章语言也恰恰与之相适应。父亲对儿子是那样的关心、爱护和体贴,儿子又是那么感激、思念父亲,但文中却没出现“关心、爱护、感激、思念”等这类抽象的字眼,也没有运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文中几乎全用口语说话,不用过多的书面语。有的地方,不避表面上似乎有些浑朴的生活语言,但是内在的含蓄却是腴厚的。

杨振生说朱自清的散文,“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这几句话说得很中肯,如:送子上北京一段这样写到:“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事忙”按照情理,应先去忙事,更何况谋职一事是关系到全家生计存亡的大事,虽“说定”不送,但由于父亲放心不下,结果还是亲自送了。实际上是“说定”却“不定”。在谋职与送子二者之中,父亲选择了后者,这不仅刻画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而且表现出父亲爱子如命。“熟识”一词,说明父亲托付的茶房是可靠的,“再三”说明嘱咐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多次嘱咐,唯恐茶房有半点疏忽;“甚”这一程度副词,表明嘱咐内容之详,父亲把送行中应该注意到的细微末节都考虑周全了。这些词语的使用,强调说明了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周密的考虑及妥善安排。语言十分平实、简洁,却使父亲的爱子之心跃然纸上。又如,文中直接描写父亲的语言只短短几句,句句简洁朴实,却饱含着怜惜、体贴、依依不舍之情。

从这方面说,朱自清的散文无疑给我们树立了“白话美文的典范”。正如杨振生所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们自迩以自远,自卑以升高。”

另外,文章的详略得当,表现角度的新颖,也为这颗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增添了耀眼的光辉。

猜你喜欢
感人朱自清气氛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记录那些感人瞬间
CREATINGAN ATMOSPHERE
抗“疫”感人瞬间
感人的一幕
写出画面的气氛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