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指导慢性肝病护理初探

2018-03-01 08:35田冰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肝病肝功能思想

田冰冰

(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皮肤科,辽宁 本溪 117000)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积”“胁痛”“黄疸”“臌胀”等范畴,且其致病机理为受疫毒感染、情志郁结、饮食不节等伤及肝经、损及肝络、迁延日久所致[1]。“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着重强调未病先防,而慢性肝病早期可伴有症状表现但实验室检查并未发生显著异常,针对此部分患者给予其及时的干预可阻断病情进一步恶化。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治未病”思想指导慢性肝病护理展开分析,现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 (52.24±1.16) 岁;病程3~6个月,平均病程 (4.20±0.25)个月;症状表现:无症状表现38例、疲乏12例、面色偏黄10例、体虚7例。

1.2 纳入标准 (1) 临床依从性好者;(2) 无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3 排除标准 (1) 自身免疫性肝病者;(2) 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者是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护理方法 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基于“治未病”思想开展临床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情志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慢性肝病患者沟通交流,日常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来缓解其负性情绪,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临床护理工作。(2)锻炼指导。中医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可积极开展锻炼活动,如:太极拳、慢跑等,实现疏通经络、提高血脉流通效果、增强体质的目的。(3) 气象护理。《素问》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所以春夏时节慢性肝病患者宜早卧早起散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秋冬时节则早卧晚起,待阳光充足之后再行锻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肝属于五行中的木属性,而且慢性乙肝携带者病情变化的多发季节主要是在春夏季节,所以慢性乙肝携带者在春夏季节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饮食护理。护理期间可通过食疗来改善其肝功能,如:山药桂圆炖甲鱼(山药30 g,桂圆25 g、甲鱼1只500 g)、酸枣汤(酸枣50 g,白糖适量) 以滋阴潜阳、养阴虚、清血热。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人体的五脏属性与食物中的酸、甜、甘、辛、咸相对应,由于患者的体质类型是不同的,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饮食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桂圆和鲫鱼等这些温热类的食物适合虚寒体质的患者食用,莲子和菊花茶等这些清淡偏凉性的食物适合肝阳亢盛体质的患者食用。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患者具有肝性脑病倾向则要对摄入蛋白质含量合理的控制,同时要隔天进行1次中药灌肠,其主要目的是将血氨降低,从而将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降低。如果患者存在肝硬化并发腹水的现象,则要对患者的饮食卫生进行检查,同时将房间空气的消毒工作做好,将探视的次数减少,对患者的体温要早晚进行监测,其主要目的是对腹膜炎和败血症的发生提前预防。另外,要有专门的护士负责统计尿量不准的患者的每日尿量,同时对这些患者的每日摄入的水量要实时地监测,其主要目的是对利尿过度电解质紊乱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提前预防。

1.5 观察指标 将肝功能作为观察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抽取其空腹静脉血3 mL,以2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将血清样本置于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U68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慢性肝病患者护理前后肝功能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治未病”思想在我国中医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凸显出了中医先进的、超前的医学思想[2]。而且相关学者指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主要就是中医药,中医药中“治未病”护理的关键内容主要是“以人为本”的中医学整体观,“治未病”的护理内涵主要是“天人相应”的中医学自学观,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与中西医相结合的肝病护理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同时其也体现出中西医肝病护理的重要发展趋势。慢性肝病为“毒、痰、热、瘀”综合而复杂的病机所致,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少部分则会表现出慢性肝病的症状但并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往往容易被其忽视,在病情进展至严重阶段后才前往医院就诊治疗。然而,慢性肝病并非不可逆转,在早期给予其行之有效的干预完全能够修复受损的肝功能,阻断病情恶化。

本次研究中50例慢性肝病患者基于“治未病”思想开展临床护理,肝功能指标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而总蛋白含量升高,与护理前相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可知,“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开展慢性肝病护理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为慢性肝病患者重返正常生活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原因在于情志郁结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展情志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负性心理,引导患者释放负性情绪,从而促使其心态平衡。锻炼指导则是基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而开展,旨在提高机体血脉中血流效果以及疫毒的排出效率。气象护理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充分遵循生物生长与发展规律,对于慢性肝病而言,其发生发展同样存在着规律性,将时节与慢性肝病相结合,可实现推动疾病早日痊愈的目的[3]。饮食护理则是围绕饮食不节而开展,利用本次研究中提供的山药桂圆炖甲鱼、酸枣汤两种食疗方案以滋阴潜阳、养阴虚、清血热,改善肝功能。所以,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开展慢性肝病的临床护理必将为病情转归提供有力帮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治未病”思想指导慢性肝病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其肝功能,可作为临床护理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1]程薇,陈丽娟,万丽霞.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肝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5(18):4-5.

[2]崔翔,华鹏,王振东,等.基于“治未病”思想的脂肪肝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J].中医临床研究,2013,25(22):89-91.

[3]张朝臻,萧焕明,施梅姐,等.慢性乙型肝炎慢病管理中医模式初探[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10(3):181-182.

猜你喜欢
肝病肝功能思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