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物灸型中医灸疗器具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2018-03-01 08:35曹佳男罗红艳张国山常小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固定装置施灸灸法

曹佳男 刘 霞 罗红艳 张 驰 刘 涛 张国山常小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

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汤药、针刺并列为中医三大疗法[1],其“简、便、廉、验”得到古今的广泛使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艾灸疗法早在古代就具有重要的保健与治疗作用。艾灸是一种温热刺激原[2-3],性苦、温、辛,归肝、脾、肾经,有理气血、驱寒湿、温经止血、回阳救逆之功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患者自持艾条进行灸疗并不方便,艾灸时间难以掌控且艾灸烟雾的化学成分复杂[4],不仅含有大量药用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也含有多种毒性物质为主要问题[5];传统的艾灸盒在结构上稍简单,功能比较单一,温度难调控,影响艾灸治疗效果。因此,现针对传统灸法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发研制出了一种隔物灸疗器具——隔物灸柱,更好地适应临床需求。

1 隔物灸型中医灸疗器具的设计思路和结构

隔物灸柱(如图1) 由灸材、灸材固定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如图2) 组成,隔物灸型灸材固定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均由医用聚丙烯制成。其工作原理在于通过灸材燃烧对人体产生温热作用施灸于人体穴位,达到改善微循环,防止组织缺氧,消肿止痛的目的。

图1 隔物灸柱

图2 温度调节装置

图3 隔物灸柱操作方便

本品所产生的热效应,可提高患部的组织温度,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痉挛,达到“通则不痛”,起到物理治疗止痛的作用。慢性颈、肩、背、腰腿痛,尤以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而各类软骨组织损伤,如腰肌劳损、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也是运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多发病。临床上颇为多见,本品对上述疾患不仅疗效高,而且携带方便,特别适应于中老年人自我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产品。隔物灸柱传热均匀,使用时直接灸于患部,属于无源医疗器械。

本品是按照中医灸疗器具制备工艺生产的,各项性能均符合本品技术要求中标准。本品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工艺成熟、快速热灸、发热温度适中、温度均衡,安全高效的优点。

本品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外用。将外包装打开,取出灸疗器具,将灸材点燃后置于灸材固定装置中,撕开贴纸,将隔物灸柱固定在所需艾灸部位进行施灸。见图3。在一定时间内将灸材固定装置中的灸材燃烧完全,即可达到活血改善微循环,防止组织缺氧,消肿止痛的功能。

本品的规格型号:隔物灸型灸疗器,温度调节装置高度(h2)10±1,固定装置内径(Φ1)25±3,固定装置高度(h1)45±5。

2 隔物灸型中医灸疗器具较传统艾灸盒的优越性

2.1 方便性 此隔物灸柱具有灸材固定装置,不需要施灸者长时间手持艾条进行艾灸治疗,解放了双手,且患者和施术者在灸疗期间可自由活动,并实现多穴同时施灸(如图4)。一根艾柱用于一次艾灸治疗,无需刻意计时,如确需要提前熄灭,只需摘下艾柱即可。

图4 施灸中可进行多穴同时操作

2.2 安全性 传统的艾灸,艾条燃烧过程中容易有燃烧不尽仍带火星的艾灰脱落,灼伤皮肤。隔物灸柱不漏明火,不掉灰渣,安全简便。

2.3 控烟性 传统艾灸在施灸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对室内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且会造成患者的不适。针对传统艾灸烟雾大的问题,隔物灸柱在控烟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药气和烟雾直接下沉,绝大部分刺激性大的大颗粒物质均可被吸附掉,烟雾大量减少,可达到灸疗过程中艾烟治疗与舒适的最佳平衡。

2.4 定位定温 隔物灸柱热力集中,药气下沉,直达病灶,准确作用于穴位,增强腧穴敏感性,提高艾灸治疗的疗效;利用温度调节装置,将热量集中固定圈内,热足气匀,温度保持在38~45℃。

2.5 艾柱组成成分丰富 在艾柱中加入木香、茵陈、沉香、侧柏叶、干姜、乳香、羌活、藿香等多味名贵中药,不仅充分利用艾绒的温通作用,还赋予其升阳举陷、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功效,这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

3 隔物灸型中医灸疗器具的临床应用

本品通过灸材燃烧对人体产生温热作用施灸于人体穴位,达到改善微循环,防止组织缺氧,消肿止痛的功能,跟传统艾灸疗法相比,本品适用范围较为具体且更为广泛。隔物灸型中医灸疗器具广泛应用于各种痛症:筋伤、骨伤、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关节炎等;寒凝气滞引起的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不孕、胃寒、胃痛、腹泻、五更泻等;老年功能退行性疾病:前列腺增生、习惯性便秘、肥胖等各种疾病。

4 小结

传统艾灸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手持艾条予患者施灸耗费了大量时间且无法同时进行多穴同灸;又因燃烧温度过高,亦容易出现灼烫伤皮肤;背部穴位很难自行施灸,市面上已有的艾灸器具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限制了灸法的普及与发展。隔物灸型中医灸疗器具在保留传统艾灸治疗优势的基础上,做到了同时施灸多处穴位,有效地掌控施灸时间,并可有效减少艾烟气味和烟尘对医患及诊疗环境的刺激和污染,使灸疗更加方便、高效、安全,使得艾灸更容易为普通患者接受,提升了治疗的舒适感,进一步提高了艾灸治疗易操作性。隔物灸柱的可调节温度装置提升和完善了原有艾灸器具的性能,有利于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治病保健意识强的需求,值得推广,本品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风险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吴焕淦,马晓芃,周次利,等.灸法研究现状与战略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3,8(8):845-851.

[2]刘密,常小荣,严洁,等.艾灸预处理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增殖修复相关因子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1):53-59.

[3]刘密,彭艳,常小荣,等.艾灸温热效应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76-78.

[4]高希言,任中万,梁廷营,等.安全环保灸箱的设计和应用[J].河南中医,2010,30(4):389-390.

[5]黄琴峰,吴涣金,刘婕,等灸法疾病谱现代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5.

猜你喜欢
固定装置施灸灸法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中暑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