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2018-03-01 08:35童智洪蔡小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天数新生

童智洪 蔡小芬

(上饶市人民医院门诊部,江西 上饶 334000)

护理过程中出现有害以及不确定因素,其间接或者直接对患者造成伤害,甚至有死亡的可能性,叫做护理风险。护理风险同时存在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出现严重后果等特点[1]。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潜在以及现有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流程即辨别-作出评估-进行评价-落实处理,对护理风险进行有组织、系统化地避免或者降低其发生的几率,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的出现,降低医治成本,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经济科学。

新生儿从母体娩出后1 min内出现呼吸抑制或无自主呼吸,造成胎儿窒息缺氧[3]。而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优质护理风险管理对新生患儿的生存质量有着很大帮助,降低新生患儿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4]。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其致残率以及病死率都较高,严重威胁新生患儿的生命安全。本研究主要对我院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52例新生窒息复苏患儿实施优质护理风险管理,对新生窒息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生儿窒息患儿104例,时间为2015年1月15日—2016年12月14日,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进行分组,每组52例。对照组新生窒息患儿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其中正常分娩患儿32例,宫内窘迫患儿12例,剖宫产患儿8例;重度窒息患儿13例,轻度窒息患儿39例。试验组新生窒息患儿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其中正常分娩患儿33例,宫内窘迫患儿11例,剖宫产患儿8例;重度窒息患儿15例,轻度窒息患儿37例。2组新生窒息患儿的性别、分娩方式、疾病类型等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窒息患儿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即加强新生窒息患儿的病情观察、合理按照医嘱用药等。

试验组新生窒息患儿接受优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为:

1.2.1 护理风险管理准备工作 ①急救药物、常用器械(比如氧气、插管以及面罩等)的充分准备,是新生儿窒息抢救工作实施顺利的首要条件。②新生儿娩出后,窒息复苏的关键是使用电动吸引器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中的物质,从而提高抢救工作的成功几率。③对新生患儿实施口鼻人工呼吸,必要时,对新生窒息患儿的胸外心脏配合实施按压治疗。④人工呼吸后,新生窒息患儿无哭声反应时,应实施气管插管进一步的抢救工作。⑤为了便于脐静脉插管的需要,缩短建立外周静脉时长,窒息新生患儿的脐带应在约3~5 cm处断开。⑥成立风险管理护理小组:给予新生患儿建档,对其资料进行探讨分析;为了避免护理出现缺陷,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助产士面对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定时安排其模拟训练,把抢救工作的能力提升上去。

1.2.2 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工作 (1)中医护理:①鞭背法:小儿出生后没有啼声,闭气不通,可用大葱一束,轻轻鞭打新生儿背部,可使其发出啼声;大葱味辛通气,有醒神之功效。②熏脐带法:如小儿出生时正值天寒季节,小儿不能啼哭,此时不可过早剪断脐带,应将新生儿抱在怀中,用纸捻蘸油,点火放在脐带处来回熏烤,使暖气入腹,驱散寒气,待小儿哭泣,可剪断脐带。③针灸法:对新生儿的水沟、百合、人中、思维、涌泉、十宣等穴位进行针灸,可使新生儿发出啼声。(2)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应让新生窒息患儿保持侧卧位。呕吐物进入呼吸道时应及时对新生患儿拍背及吸痰。(3)严密监护:对新生儿的体温状态、心率以及呼吸进行密切监测。为了能够及时实施措施处理新生窒息患儿的异常情况,应积极观察其吸吮反射、肌张力以及神志等项目。(4)保暖护理:针对新生患儿复苏过程中,应充分准备保温工作,避免体温过低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患儿肛温保持在36.5~37.0℃。(5)预防感染: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过程中,消毒隔离的措施,无菌操作的实施,更好地避免了新生窒息患儿感染情况的出现。(6)喂养护理:新生窒息患儿加以母乳喂养,对其更好的恢复起着积极作用。新生患儿如发生呛咳情况,产妇需用鼻饲喂乳。授以产妇正确的喂乳方法,降低因喂养不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新生窒息患儿护理风险管理后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临床疗效方面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试验组新生窒息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2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情况对比 (x±s)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试验组新生窒息患儿的总有效率(98.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76.9%),P<0.05。如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而出现的残疾或死亡,主要与其缺氧严重而导致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障碍以及宫内窘迫有关,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混合性酸中毒以及低氧血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物质会因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缺氧情况的出现,而刺激胎儿的呼吸中枢,以致于新生儿喉括约肌失去屏障功能、呼吸动作剧烈,大量的羊水进入胎儿呼吸道,产生窒息情况[5]。而保障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是产房相关工作人员应有的职责。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易发生的风险,通过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出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减少其发生几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危害,以及经济损失[1]。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中遇到风险的发生几率,回避护理风险,对新生患儿的生命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

本研究结果得出,在新生窒息患儿接受复苏技术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其优质护理风险管理,对促进其生命质量的提高、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用常规护理以及优质护理风险管理两种方法,对新生儿窒息复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新生窒息患儿在实施优质护理风险管理后,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方面的总有效率(98.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9%),P<0.05。对新生窒息复苏患儿实施优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有效率得到提高。由此可以得出,给予新生窒息患儿优质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新生患儿的存活率。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窒息复苏患儿实施优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临床总有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从而减少新生儿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陈友娣.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4):73-74.

[2]张丽芳,王延辉.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5):196-197.

[3]周江丽.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效果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3):168-168.

[4]李月萍.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保健文汇,2017(5):112.

[5]王宗云.新生儿窒息的复苏配合与护理干预[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5):635-637.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天数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生日谜题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