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联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网状Meta分析

2018-03-01 08:35李少维黄韦翰黄展辉欧金明刘海锋潘源乐黄梦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服耳穴电针

李少维 黄韦翰 黄展辉 欧金明 刘海锋 潘源乐 黄梦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疾病,不仅涉及躯体症状,更伴有情感障碍等精神表现。有研究表明[1-2],近半的中风患者在病后第1个月便会产生抑郁倾向,而在卒后5年内发生率也高达33%,呈持久性和反复性。临床分析可能是因为脑梗后神经结构间神经递质的传导通路被破坏,递质的传递被阻断,从而降低5-羟色胺(5-HT) 浓度产生了抑郁[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类抗抑郁药物,其抗抑郁作用较强,但对消化及神经系统有明显毒副作用[4]。中医上则将此类病命名为郁证。古人有许多治疗郁证的方法,如针刺、中药内调、艾灸、五行音乐等,近年也有更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降低西药用量,减轻其不良反应,且对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5],尤其通过多种中医疗法的联合治疗,疗效也更为突出。但面对众多中医联合疗法,在临床上我们该如何做出判断?而通过传统的Meta分析和RCTs较难得出明确的比较,所以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NMA) 方法,间接比较中医联合疗法对比SSRIs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中风后抑郁、卒中后抑郁、中医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手法、中药等;英文检索词包括poststroke depression、PSD、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等。

1.2 纳入标准 ①运用中医联合疗法比较SSRIs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效性的所有RCTs;②符合PSD诊断标准[6-7];③对照组使用SSRIs药物,治疗组使用中医联合疗法;④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

1.3 排除标准 ①对照组非SSRIs药物、治疗组仅采用单独疗法的临床研究;②诊断标准和结局指标不明确。

1.4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 2名评价者分别筛出可纳入文献,若最终结果有歧义,让第3名研究者共同协商。根据Jadad量表依次评分。其中4~7分为高质量研究,1~3分为低质量研究。

1.5 统计学方法 首先以Stata 14.0卡方检验进行异质性讨论,若I2≤50,提示异质性较小,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而进行NMA分析;反之需要探讨异质性来源,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并绘制各治疗措施比较的证据网络图。由于本研究是基于中医联合疗法对比SSRIs的间接比较,因此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以贝叶斯理论为基础,运用Gemtc 0.14.3软件拟合一致模型计算各种干预手段的概率排序。OR值95%CI不包含1、MD值95%CI不包含0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潜在的标尺缩减参数 (PSRF)反映模型收敛程度。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符合要求的文献有2091篇,经过查重与排除,最终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895例患者,数据资料的特征见表1。13种中医联合疗法与SSRIs的星型结构网状关系见图1,并标有字母代码。13种治疗措施中,两臂试验22个,三臂试验1个。线的粗细与圆点大小分别表示2组研究数目、其治疗措施的总样本量。

图1 网状图

2.2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所纳入23篇文献,均提及“随机”,仅12项研究[9,11,14,16,18-19,22-23,25-29]提及通过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抽签法或掷骰子法产生随机序列,部分提及分配隐藏[16,18-19],但均未提及盲法。除了5项研究[16,18,22,26,31],余研究均无提及失访或撤出病例。Jadad评分提示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平均为2.39分。

2.3 NMA分析结果 中医联合疗法治疗PSD的疗效共纳入23个研究,包括13种疗法。检验结果显示各中医联合疗法对比SSRIs的研究间同质性较好 (I2:0~13%),对总有效率进行网状Meta分析。所有指标的分析结果采用4条链进行模拟,迭代次数设置为50000次,前20000次用于退火,迭代次数达到100000时, PSRF显示均接近1,说明收敛性良好,因此在一致性模型下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产生78个两两比较,其中8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SSRIs为公共参照结果显示:针刺+内服中药、耳穴压豆+内服中药、耳穴压豆+针刺、电针+内服中药、灸法+内服中药 (B、I、J、K、L) 与SSRI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联合疗法与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排序概率方面,共产生13种排序,Rank1至Rank13为疗效最优到最劣。其中电针+内服中药[Rank(K)=0.46,OR=0.1,95%CI(0,0.79)] 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有统计学意义的OR值及95%CI见表2。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表2 13项治疗措施有效性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结论

本次网状Meta分析表明:在治疗有效率方面,针刺+内服中药、耳穴压豆+内服中药、耳穴压豆+针刺、电针+内服中药、灸法+内服中药与SSRI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上电针+内服中药疗效最为显著。有研究表明电针可极大地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减轻抑郁[32],但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基于中医理论体系下的方药、耳穴、针灸等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与临床,才能更好地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中药和针灸都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首要手段,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例如:治疗肾虚肝郁型的患者,选取肾经、肝经进行电针治疗,并服用疏肝解郁、补肾益精的中药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今在西医治疗抑郁症的潮流下,中医药在减少西药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出中医药在预防、治疗、调后抑郁症的优势。但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HAMD评分未明确是24项还是17项,仅少数提及了TESS评分,2组副反应情况并未很好的说明。而且仅有少数疗法具有统计学差异,可能由于中医对于卒中后抑郁还不够足够重视,其辨证分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另外,中医药在治疗手段方面也参差不一。许多医家都根据已有经验来应用于临床,望今后能形成规范的诊治标准。同时,纳入研究质量普遍不高,均未提及盲法使用情况;纳入研究均为中文文献,且数量和样本量有限,因此需更多大样本的、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加以验证。

[1]Bour A,RasquinS,Aben I,et al.Aone-year follow-up studyintothe course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J].J Nutr Health Aging,2010,14(6):488-493.

[2]Lincoln NB,BrinkmannN,CunninghamS,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5 year follow-up[J].DisabilR ehabil,2013,35(2):140-145.

[3]贾巍.超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5):657-658.

[4]Sibolt,CurtzeS,MelkasS,etal.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executivedysfunction syndrome are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of ischemicstroke[J].CerebrovascDis,2013,36(5/6):336-343.

[5]段艳霞.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文献的质量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28.

[6]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7]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8]李少兰,金海涛.针刺配合温胆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4):51-52.

[9]刘叶辉.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8):42-43.

[10]庄子齐.针药合治中风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30例[J].江苏中医药,2005,26(8):30-31.

[11]戴淑青,宋秀媛,李晓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054-1055.

[12]李妮,谭子虎.丹栀逍遥散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6):5-6.

[13]蔡丽,谭子虎,刘毅.口服中药与针刺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57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2):49-51.

[14]管桂芳.舒郁散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12):47.

[15]艾文君,王会瑜.疏肝活血汤合针灸早期干预对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34.

[16]胡建芳,陈朝俊,毕小丽,等.疏肝活血汤合针灸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403-2405.

[17]贺东辉.针刺结合疏肝通络方治疗卒中后抑郁45例临床分析[J].新中医,2015,47(4):255-256.

[18]聂容荣,黄春华,符文彬.从脾胃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4):325-328.

[19]聂容荣,黄春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针灸,2013,33(6):490-494.

[20]李明玉.针刺头穴配合背俞穴埋线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21]杨晶,王非,肖文华,等.耳穴电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02-104.

[21]王非.针刺配合耳穴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观察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9):1033-1035.

[23]林法财.基于“心身同治”的针刺穴注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PSD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4]毛光兰,贾奎.耳穴贴压配合柴胡舒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4):606-608.

[25]曹洪涛,崔应麟.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中风后抑郁40例[J].河南中医,2017,37(5):817-819.

[26]吴湘江,陈雄,曾金良.逍遥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48-50.

[27]陈立早,张泓.“调理髓海”针刺法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25-526.

[28]赵新平.祛瘀生新针法结合耳穴压豆疗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5):118-119.

[29]刘雅芳,孟毅,贾刘云,等.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146-148.

[30]徐舒畅,华雪君,杨丽华,等.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结合治疗卒中后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511-1513.

[31]唐承华.中医药配合五行音乐疗法辨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32]张建斌,王玲玲.针刺治疗抑郁症机理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44-46.

猜你喜欢
内服耳穴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