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发展

2018-03-02 03:18丁海松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促进发展优化设计小学数学

丁海松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使自己了解自己还有哪些不会的地方,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应该优化作业的设计,使作业能够更加精简而又有深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设计;促进发展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压力都很大,在学校要学习,回家了父母还会报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所以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一定要注意精简,新颖有趣,使学生能从过多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在实际教学生活中,要改变作业过多过滥的现状,教师就要对作业的形式做出一定的改变,尝试把作业趣味化、开放化、生活化,这样学生才能从作业中享受到快乐,真正地想去做作业。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潜力

现在的作业呈现出一种呆板现象,作业只是为了训练学生,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能力,所以作业题目呆板无趣,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教师转变设计作业的方向,把作业内容设计得灵活有趣一些,去除掉之前那些机械重复枯燥的作业内容,使作业的内容更加灵活多变,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把学习知识、体悟情感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做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对作业投入更饱满的热情,能够从不愿意做作业的态度转变为可以主动完成作业,并享受到完成作业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因数与倍数》这一章时,笔者在课前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都看过西游记,那么在这部影视剧中孙悟空和唐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唐僧的三个徒弟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个小练习,笔者想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在介绍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和谁。在这一节内容中,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课后的作业中,笔者给大家设计了一道思考题,让大家猜老师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笔者给学生说了152(  )(  )5(  )8(  )0(  ),给出的信息是从左往右依次是:既是9的因数,又是合数;3在十以内最小的倍数;5最小的因数;比所有的自然数(零除外)的公因数少1的数;8在十位数以内最大的因数。根据这些信息,学生跃跃欲试,猜出了号码,特别是那些很快就能做对的学生,心中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十分符合小学生发展的规律,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地做作业转变为主动地去探寻答案。学生在有趣的作业题目中感受到了快乐,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作业完成,还能不知不觉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生活性作业,拓宽学习空间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生活服务,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这也算是我们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中的问题时,可以充分借助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涉及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地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例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让学生观测当地一周七天的气温,并且在网络上查找这几天武汉的温度,最后做出对比,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统计图与统计表,看看学生从中有什么发现,观察这两地的温度,看看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生活性作业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这一节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一位农民伯伯他有一张长方形的席子,长五米,宽三米,现在为了充分地利用它,他准备把它卷成一个圆柱体用来堆放谷物,那么怎样折叠,才能使这张席子上堆放的谷物最多呢?求出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算出它的容积,你又有什么发现?在学习《比例》这一节时,让他们学会用刚学过的比例知识,设计出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看看不同的比例尺呈现出来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了解一个合适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时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一找,看看有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图形是经过平移、旋转而得到的,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地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更好地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把数学题目生活化,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把学生的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连接起来,进而走向社会生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最终服务于生活,能够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层次性作业,尊重发展差异

在小学阶段,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一个班级中,大家的兴趣爱好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待学生时,不能采用同一种方法,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也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差异,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目标,有选择性地完成作业,尽量避免作业让优等生“吃不饱”,让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考虑到这些现象,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把作业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的题型,这是考查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的最基本掌握,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新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让教师了解最基本的学情。第二层就是中等难度的题目,需要学生经过一定思考,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出来的题,这部分题要求班级里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都能做出来,通过这一类题可以讓学生增强自信心,从题目中获取经验。第三层就是发展型的题目,这里的题目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思考,结合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解答出来,具备一定的难度,这是为了培养一部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乘法》这一章节时,这是学生初次在课本中接触乘法,但是在生活中肯定用过很多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设计作业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几道小题:(1)算出3×4,6×9,1×10等几个基本的算式。(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56,9×(  )=45,(  )×6=66。(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5×11+5=4×(  ),100×3+60=6×(  )。

在这样的多层次的作业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可以做到哪一步,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争取做一些在自己能力水平以上的题目,跳一跳还是可以做出来的。在这样的题目中,学生既可以对基础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尝试一些发展性的题目,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层进行作业设计,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既可以调动优等生的求知欲,也考虑到了中下等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做到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

四、开放性作业,提高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国的教育还要求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等,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能够积极参加,自主独立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发散,更具有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现在笔记本的单价是2.5元,铅笔是0.8元,饼干是4.4元,饮料是3元,现在小明有20元钱,那么如果他全部买铅笔,可以買多少支铅笔,还会剩余多少钱?如果他买了一盒饼干,那么他最多还能买几瓶饮料?他怎样买可以正好把这20元钱花完?一共有多少种花法?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思路,看看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这种类型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一点上,可以开阔他们的思维。在与学生进行质疑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他们设定标准答案,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数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要想解出一道题有很多种解法,所以教师给学生开放思维的空间,一方面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灵活,不能拘泥于课本和教学要求,而是要优化作业的设计,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生活性作业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层次性的作业充分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开放性的作业则使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创新想法。这些作业形式,都是目前的小学作业设计中所需要的,只有让作业生动活泼有趣充满创意和想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兴趣地、高效地完成作业,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培养数学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促进发展优化设计小学数学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总结推广“隆化模式” 积极深化林场改革
校园剧社与校园戏剧的发展关系研究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