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改革背景下的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研究

2018-03-05 16:08孙杰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课程

□ 孙杰(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1、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社会体育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就其关系而言,二者的发展联系密切,而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学校概念,一个是社会概念。作为学校概念的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指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重点在于教学;而社会体育,就是在社会工作与社交活动中进行的群体或是个体的体育运动,重点在于身体素质的提高。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则是集教学与身体锻炼于一体,既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与技能,也要促进学生在锻炼中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为促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更好发展,需要融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于一体,改变教学方式,既重教学,也重身体锻炼,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以使学生在丰富体育理论的同时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如此,便有利于发挥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实现学生离开学校到踏入社会体育发展的良好过渡。

2、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现状

2.1、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理论化倾向严重,社会体育专业也不例外。由于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授受,相应的基础理论课程安排较多,留给学生实践的课程安排自然就少。社会体育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如此才能达到需要的效果。然而当前多数高校在课程安排上有失偏颇,实践课程很好或不到位,往往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通过实践来得到巩固。因此,针对课程设置的问题,高校应慎重考虑,合理安排。

2.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社会体育属于社会概念,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除了教学的一面,自然也要有适应社会需求的一面。然而,当前的很多高校意识不到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意义,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来确定教学内容。其突出的表现是忽视了体育市场发展变化对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性,基础知识的教学缺乏与社会发展趋势的契合,实践教学的内容主题也不明确,教学的效果显而易见。由于对社会需求的忽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2.3、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学习效果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学习目标不明确。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以及学习目标往往认识不到位,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目标,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对其实践性的忽视,造成学习的效果较差。其次,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不积极。很多学生对专业实习敷衍了事,被动接受相应的实践安排,甚至有些自主选择实习的学生实习证明造假,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

2.4、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多数教师都缺乏专业性,很多都是从其他专业调转过来的,每个教师的学习经历、学习基础也不相同,教学水平自然也有差距。而且,很多教师都是一毕业就参加工作,从学校毕业再进入学校工作,缺乏社会体育的工作经历与经验,不能很好把握体育市场的需求,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偏低。

2.5、学校教学环境较差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性强,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条件不足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相对滞后。例如校内教学环境差、器材破旧、设备和经费的投入太少,不能满足教学设计方案在某一教学阶段的校内实习要求。而校外的实践基地也很少,类型较为单一,包括体育行政部门、体育事业单位、非营利体育组织、体育企业、社区居委会等,局限性很大,不能有效保证毕业前集中实习的场地需求以及实践质量。

2.6、实践教学的方案设置不太合理

社会体育专业跟体育教育专业一样,也需要实践教学,因而很多学校也都安排了相应的实习。然而,很多高校并未立足于社会体育专业本身,而是参照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时间安排上,多数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两学期集中实习。实习的方式上,很多高校也将该专业的学生安排到学校,跟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样从事教学工作,有的高校会将学生安排到健身俱乐部或其他体育场所实习,还有的高校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只需盖章证明参与了实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不可靠性。因而需要从社会体育专业本身出发,合理设计教学实践方案。

3、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3.1、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中,要根据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必备素质。例如,在体育项目文化内涵的了解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学生参与社会体育的相应礼仪,使其能够提高素养。除此之外,由于社会体育的需求广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经济能力、体育管理能力等。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健身意识。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推广。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就是形成健身的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针对大学生的身体锻炼情况,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参与锻炼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健身信心,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从而满足当前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

3.2、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突出问题在于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的比例不当。因此,首先要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时数,均衡两者的比例,以使其符合教学的实际。在此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以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为进一步达到课程合理设置的效果,针对实践教学,可采取如下措施:加重实践教学的占比与学分规定;在实习环节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分时间、分阶段进行分散或集中实习,形成有序、合理的实习结构体系并有效贯彻;对实习的结果也要加强监督与评价,使得实习真正达到效果。

3.3、完善教学内容安排

针对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认识。可以通过专业的学术杂志或者专业的理论培训,把握社会体育发展的前沿,了解当前社会的体育市场需求,并由此来合理安排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仅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结合实际来领会和强化,而且实践教学也要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可设置大量的社会实践课程,具体表现为组织师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区体育的组织与宣传,或者开展学生与社会人员的体育比赛,以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与联系,把握社会的需求,使教学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脱节。

3.4、促进学生学习的转变

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两大问题,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认清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对此,可以在开学之初开展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明确自己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其次,针对多数学生对专业实践性的忽视,教师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并且通过实践环节学分加重或者评价措施更加严格等,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主体对学习的态度转变,以达到教学的效果。

3.5、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针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师资薄弱的状况,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首先,在选择教师时,要选择有本专业背景的教师,理论基础要扎实,同时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其次,针对在岗教师的教学情况,定期考核,并安排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以弥补其不足。最后,充分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组织校内或校际教师间的技能评比,使其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或者联系社会的体育机构,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并积极投身社会体育事业当中。在交流学习、丰富自身,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教师也可以在学校或走出学校开展公益性的体育教育活动,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3.6、创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高校社会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对教学的意义重大,主要分内环境和外环境两类。内环境指校内的教学环境,针对环境差、器材破旧、设备和经费的投入少等问题,可依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对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更新原有器材或添置新型器材,保证各类基础锻炼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校内一些场馆的收费制度,适当调整,以更好为学生服务。外环境指校外的教学环境,高校面临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不足问题,首先高校可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来获取外部支持,自行建设基地,然后在保证教学的同时也对外开放,以促进资金回转,基地长久运营下去,服务师生,服务教学。其次可通过与其他高校联合办学,共享资源,降低独自教学的难度与压力。或者加强与社会专业体育机构合作,借用场地或者共建场地,以实现互利共赢。

3.7、完善实践教学方案的设置

实践教学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方案的设置不合理,将严重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设置实践教学方案时,首先要结合社会体育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体育发展的要求来确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不是照搬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案。其次,时间安排上,要根据学习情况,既分阶段、分时段的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散实践,也安排相应的集中实践,做到学练当时。再次,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践地点,选择专业性的社会体育的相关企业、机构等,既要涵盖文化类的、管理类的,也要涵盖健身类的等,要全面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最后,严格约束学生的实践行为,加大监督与评价力度,使学生认真对待,保证实践质量。

4、总结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的开设,一定程度上符合教学改革的需求,然而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教师水平低下、学生学习效果差、环境与实践方案等方面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作为高校教师,在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方面,我们责无旁贷。除了自身的能力提升之外,还要着力解决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立足专业本身和社会体育发展趋势,进一步改善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效果,促进专业的良好发展。

[1]李如松.社会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5).

[2]张丽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9).

[3]杨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7).

[4]林芸.探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社会体育发展的内在联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0).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16体育年